永不衰竭的魅力:感受拉卜楞的美

寺院旅游 | 作者: [投稿]

  
 
  夏河县的称呼来源于穿城而过的大夏河。清澈的大夏河如洁白的哈达自西向东北蜿蜒而流,呈右旋海螺状,将龙山、凤山之间冲积成一块盆地,藏族人民称之为聚宝盆。拉卜楞寺就坐落在这个聚宝盆上.
 
  拉卜楞的美,不仅由于他外在的金碧辉煌的佛殿,气势非凡的佛像,香烟缭绕的煨桑炉,五颜六色的彩幡,鳞次栉比的崇楼广宇,更在于他内在的悠远的历史,宗教的魅力。你可以透过浓浓的煨桑烟,久燃不灭的酥油灯,轮回不停的转经筒,磕长头不止的信徒上,感受到这种生生不息的信仰魅力。
 
  拉卜楞为藏语“拉章”的译音,意为佛宫所在的地方,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寺院现共有18座佛殿,万余间僧舍。规模宏伟.拉卜楞的建筑结构,分为藏式、汉式和藏汉混合式.外石内木.,庄严巍峨,紧密严整,具有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
 
 
  拉卜楞寺内据估计有多达万余尊的佛像,大的高达十几米,有重达数吨的铜佛,也有轻不足两的木雕佛.有价值连城的纯金佛,有数以千计的泥佛。不少佛像都用珍珠、翡翠、玛瑙、金刚石等珍宝镶嵌。
 
  拉卜楞寺内唯一可以拍照的场所是酥油花馆,所谓的酥油花,是将酥油上各种颜色,塑成各种人物、花卉、山水、建筑、飞禽走兽及佛经故事。拉卜楞寺的酥油花,有花红叶绿的百花异草,千姿百态的珍禽异兽,景色壮丽的山水图画,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棱角分明,比例匀称,形象逼真。仿佛置身于一座神话中的艺术殿堂。
 
  拉卜楞寺外围环绕着一圈转经筒,似一个大型围墙,神圣与平凡,灵殿与尘世,就在这一墙之隔。院外墙周长近3.5公里,由约2000多个转经桶组成,如果转遍每个转经桶须一个多小时。
 
  每天在这转经的信徒不计其数,左手捻念珠或划转小型转经筒,右手推着近一米五高的转经桶,口念六字真言,或用心默读,身体微向前倾,不知疲惫地虔诚向佛。
 
  甚至可以看到磕长头的信徒身边放着些许充饥的干粮,朝着神之所在,双手合十,高举过头,后移至面前、胸前,双手自胸前移开,与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盖先着地,全身俯地,额头轻叩地面。再站起,重新开始复前,口里诵念六字真言之声连续不断,不知疲惫、饥饿与困顿,信仰是生植于他们心中的一棵源泉之树,这棵树用虔诚浇灌,用善心培植,洋溢在他们脸上的,不是汗水,因信仰而焕发的光环。
 
  拉卜楞寺是古老的,更是不朽的,它那永不衰竭的魅力,建筑之美、艺术之美、信仰之美将永存于每一位信徒与游客心间。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