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旅游——二祖庵

寺院旅游 | 作者: [投稿]

  少林寺旅游——二祖庵

少林寺旅游——二祖庵

  二祖庵,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少室山少林寺。据《魏书·释老志》载,北魏孝文帝於太和十九年(西元四九五年)敕少室山为印度僧人跋陀立寺,寺名少林。孝昌三年(五二七年)菩提达摩至少林寺,在寺西山麓石洞中面壁九年,以四卷《楞伽经》教授学者,创立禅宗,传法慧可;所提倡的「见性成佛」,即「静坐默悟,明心见性」,与儒家宣扬的「修心养性」相契,风行海内,故而在佛教史上尊菩提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慧可为二祖。

  二祖庵位于少林寺旅游景点常住院对面的钵盂峰顶。因庵与其北的初祖庵相对,故当地人称之为“南庵”。

  它是少林地区地势最高的一座古建筑。据旧志载,相传禅宗二祖慧可立雪断臂后到钵盂峰顶养伤修炼,后寺僧为纪念二祖慧可而建此庵。庵创建的年代大致和初祖庵同时,为北宋后期。

  二祖庵坐北向南,长34米,宽28.5米。它原是一座完整的四合院,前有山门,东西有配殿,北有正殿。山门内供韦驮,亦称韦驮殿;西配殿内供紧那罗,亦称紧那罗殿;东配殿内供菩萨,亦称菩萨殿。

  山门及东西配殿早已毁,仅存正殿。正殿名二祖殿,为硬山式建筑,面阔三间,前檐下有明柱两根。

  今存殿堂应为明嘉靖四十四年重修留下的殿堂。殿内供二祖慧可塑像。二祖庵在明嘉靖、万历、天启、崇祯及清康熙、道光时曾修。

  1988年,又重修二祖庵大殿,1990年又在原山门处建门庭式简易门一座,并重建了围墙。

  在二祖庵殿东檐下有明代天顺六年(1462年)正月铸造的大铁钟一口,为二祖庵住持僧江耐化缘铸造。大钟周围铸有铭文,钟重一千斤,有八唇,刻八卦。此钟至今保存完好,钟声响亮。

  近年庵周边恢复了围墙。庵内还保存明清古碑九通。二祖庵前有建于唐万岁登封元年(696年)的无名塔、元代泰定元年(1324年)的缘公庵主之塔以及明崇祯二年(1629年)的隐光璞公之塔等三座古塔。在二祖庵院内存有明嘉靖、万历、天启、崇祯及清康熙、道光石碑九通,都为记载重修二祖庵的碑刻。

  二祖庵院内有古柏多株及古井四眼。四眼古井传说为二祖慧可卓锡而成,因名“卓锡井”或“卓锡泉”。据旧志载,四井水味各异,故当地群众称之为“苦、辣、酸、甜”四眼井。四眼井实为人挖的井,卓锡得井仅为传说。

  金末元初杨奂“卓锡泉”诗云:“至今卓锡地,莹澈有遗泉。”明宣德二年(1427年),周鉴《游少林寺诗》有“山遗卓锡泉”。又明万历九年(1581年)王士性《嵩游记》载:“泉相去丈许,味各异。”

  由此,古井至迟凿于金末,最少有700年的历史。庵南约500米处有一高突的山崖,《少林寺志》云为二祖慧可养伤“经行处”,又称“养臂台”、“炼魔台”。晴天在台上举目可望伊河、洛河和黄河。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