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西法师传略
圣凯法师
月西法师(1915-1993),浙江温岭新河区铁场村人氏,俗姓高,名祥麟,昆季四人,排行三,生于民国乙卯十一月二十九日。十一岁,从苏州定光寺静安上人剃度出家。十三岁,受沙弥戒,侍奉师尊起居,修习出家仪规。十四岁,考入福建厦门南普陀佛学院就读,时太虚大师任院长,鼓吹革新佛教,建设人间净土。师接受熏陶,影响颇深。一生爱国爱教,实肇于此。十九岁,毕业于该院。当代佛学泰斗印顺长老、灵隐寺方丈木鱼长老系师之同班同学。一九三四年,师年满二十,依温州护国寺万定和尚受具足戒。越明年,往宁波延庆寺听太虚,芝峰讲《法华经》,翌年,往慈溪金仙寺参与筹建“白湖讲经所”。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讲经所因之辍建,应金仙寺方丈亦幻法师之聘,任该寺监院,时年二十有三。未几,日寇进逼宁波,慈溪民众于金仙寺成立人民抗日武装,师激于爱国义愤,积极支持抗日救亡运动。从一九四二年起,金仙寺先后五次,成为新四军浙东游击总队第三第五支总部的驻地,师在生活上给予种种方便。一九四四年,爱国名僧亦幻法师筹资入上海采购药品,支援浙东三五支队,师积极参与其事,以至不惜生命危险,为三五支队做通信工作、掩护抗日救亡志士等,深得当地人民称颂。一九四五年八月,抗日战争胜利,师年三十一,应宁波延庆寺之请,出任监院,忍苦耐劳,卓有建树。一九四七年,任《宁波日报》附刊《慧日旬刊》主编,大力宣传佛教新思想、新动态。
一九四九年,宁波解放,师积极靠拢人民政府,消除僧众对政府的疑惧。一九五零年,发动全寺僧众节衣缩食,捐钱献物以支援人民解放军解放舟山、抗美援朝战争。同时率先提议,筹建宁波佛教协会,并各方奔波,联络牵线,周密筹划。一九五四年,宁波市佛教协会成立,师被推选为会长,领导全市僧尼管好寺庙,进行生产自救,先后创办佛教布厂,佛教缝纫工场,为解决众多僧尼生计问题而煞费苦心。一九五六年,宁波遭大台风袭击,延庆寺部份殿堂倾塌,师奋勇当先,率众抢修,尔后又筹集资金,辛勤半载,修复损坏之殿堂。一九五七年,师年四十三岁,众望所归,被推举为延庆寺方丈。
十年动乱中,延庆殿舍被占,全寺僧尼集中到七塔。师身处逆境,忍辱负重,但对政府,对佛教界前途,始终信念坚定,不抱悲观。积极创办四明纸盒厂、五星被服厂,组织僧尼自食其力,使全寺僧尼得以温饱自给,并身亲力行参与劳动,为众表率。
一九七九年,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落实宗教政策、恢复七塔古刹,提上议事日程。一九八零年,市宗教处支持成立“七塔寺修复小组”,师以六十六岁的高龄,职任组长,著手重修在文革中破坏严重的七塔寺。师以复兴常住为己任,废寝忘食、苦心经营,费求樽节、事必躬亲,积十年之辛劳,遂使千年唐刹,重恢旧貌。一九八四年四月,年届七十,正式出任七塔寺方丈,继续筹集巨资,大兴土木,庄严殿堂:建综合楼、造招待所;拓宽寺前马路、改建照壁山门;造四大寮而严职责、兴诸佛事而肃僧规。使得七塔香火,兴盛如往昔。十方檀信、四海嘉宾,礼佛观光,纷至沓来。师重修七塔之功绩,诚堪与中兴本寺慈运长老,先后辉映,并垂不朽矣!
一九九三年一月,师积劳成疾,日渐沉重,于二月廿八日(农历二月初八)晚,安祥示寂,世寿七十有九,戒腊六十。遗体荼毗后送于慈溪五磊山入塔安葬。剃徒二人:可祥,可善。
建国以来,师长期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宁波市佛教协会会长,对浙江、宁波佛教工作作出了卓越贡献。师生前一贯坚持爱国立场,被推选为浙江省政协第五、六、七届委员,宁波市人大代表、宁波市政协第八、九届常委,江东区人大常委等职,积极参政、议政,为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有较大贡献。综观月西法师的一生,是爱国爱教的一生,其崇高品德和为佛教事业鞠躬尽瘁之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念不忘!
《安士全书》是“善世第一奇书”,超古超今,诚为传家至宝。全书共分四部,包括戒杀之书《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欲海回狂》;《阴骘文广义》;《西归直指》。前三种书,虽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西归直指》虽教人了生死,而又须力行世善。诚可谓现居士身
每个人晚上睡觉时,从他躺在床上到真正睡着,中间起码有5到10分钟的时间。而对普通人来说,这几分钟,基本是在妄想与昏沉当中度过。这样带着妄想睡觉就容易做梦,引起睡眠质量越来越差。而学佛的人,懂得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弟子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
我住在乌敏岛时,有一只狗跑到我那里去;而在戒律中出家人是不准养狗的,所以我也只是把一些吃剩的食物丢给它吃。有一次,我有事情要处理,于是把门锁上后就离开。隔天,当我把门打开时,它很快的从里面冲出来。我忽然间想起自己把它锁在屋内,之后四处查看,却发
一个人对事情不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嘴里不要乱说,肚子里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无事也会变成有事,最后总是会害到自己。那些没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这样最会惹事。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如果要说佛教有崇拜的话,那么,他是崇拜智慧的宗教。在佛教初创期,佛教没有佛菩萨像,仅雕刻莲花、轮宝等作为佛法的象征。佛陀圆寂前曾经留言,我死之后要依法不依人,一切以佛法为最高。但是佛弟子们从内心尊重他的人格,
现在有的家庭不和,一天到晚总是吵架,就是因为过去生中造了太多恶口的业所招感的。对于恶语伤人这种恶业,有的人会拿直爽来做挡箭牌,还有的人会说自己刀子嘴豆腐心,说“我这个人就是心直口快,有什么就说什么”,这些其实都是借口。
吸烟,我们是不允许吸的,好像僧人戒律当中没有规定,但是有没有相应的呢,比如我们这种五辛,吃肉吃五辛,这些扰乱心性,断大悲种性,我们修学菩提道,这些都是根本。所以,菩萨戒里规定食肉、食五辛,都是不允许。辛辣的东西增长欲望,而且,吃了辛辣的东西,
世尊在《观经》第九观跟我们开示: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讲“八万四千相好”,这是就大乘而言。讲“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是就小乘而言。事实上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佛为什么有如此的相好光明?这是“修因感果”,还是不离开“
这没有什么可疑惑的。睡和醒,这是我们妄念的产物,实际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白天的清醒仍然还是在梦中,所以白天和夜晚做梦,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但往往睡眠的时候,我们的第六意识处在一种休息状态,然而我们深层意识、独头意识还在起作用。所以我们如果透过念
杂念是病,佛号是药。我们无始劫来,被无数妄念所缠绕,不可能初始念佛便能将杂念剿灭,这得经过一个刻苦精修的过程,方能太平。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问:轮回是看不见的,应如何理解呢?济群法师答:轮回,其实是内心迷惑的显现,根源就在我们的心。换言之,在我们的凡夫心中具有六道众生的心理特质,当这些心理外化后,便呈现出流转轮回的种种状态
修习依止法,能为学人带来哪些殊胜利益呢?《道次第》总结为九点。1.得近佛位:如法依止善知识,能使我们迅速接近佛果。
现实中,不少佛子对“解脱”一词心存偏见,似乎这就是“自了”的代名词。当我们说到解脱时,许多人会觉得这个目标似有小乘之嫌。因为我们是以大乘自居,以菩萨学人自居,理应以利益一切众生为己任,而不仅仅是追求个人解脱。
佛,就是觉者,意味着生命的彻底觉醒。反过来说,众生就是迷者,是处在颠倒迷惑的状态。但我们不必气馁,因为佛陀已经告诉我们转迷成悟的方法。佛陀出现在这个世间的最大贡献,就是发现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的潜质,具有自救的能力。
禅修所做的,就是帮助我们培养正念,把心带回到当下。这样,我们才能从情绪和妄想的缠缚中脱身而出。如何才能把心带回当下?佛教中,最基本的修行就是戒定慧,又称三无漏学,也就是三种导向智慧的途径。其中,又以戒为基础,所谓由戒生定,由定发慧。
佛法以缘起看世界。这就告诉我们,每种想法和情绪既非无中生有,亦非一成不变,而是在特定因缘和观念引导下形成的。错误的观念,正是负面情绪产生的土壤。
所谓无明,就是看不清自己的内心,看不清生命的真相,看不清那些此起彼伏的念头是什么时候生起,又是什么时候占据我们的心。
很多人都在说,今天是一个浮躁的时代。这种浮躁表现在哪里?不在别处,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在我们当下的心理状态。
《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随心自在,处处真如。我辈凡夫,因为妄想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好似墙头上的草,东风吹来向西倒,西风吹来向东倒,自己不能做得主。
道究竟如何在行者当下去体证,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因为道不是一种客体,一种认知对象,而可以作理智测度。从禅宗来说,这种理智测度正是情识的分别作用,是无明烦恼的根本,必须勘破。
通常凡是有心或有兴趣于禅修的人,比较不容易有宗教层次的信仰心,因为信仰本身是属于感性,而禅修的人,多重视自己的修行,希望从修行中得到身心感应,得到禅修的经验,因此很不容易接受宗教层次的信仰,其实这是绝对错误的事。
井陉县信外道门的很多,我讲经的时候,他们的大老师,和弟子们都天天去听。有一天晚上,我和同住的房东先生闲谈,他也是一位外道的信徒,他说:
有人问:很多人认为,信仰只是为了寻找死后的归宿。若年轻时就信仰佛教,难免与生活和事业发生抵触。不妨等老了再考虑这个问题。
修每一法时,我们都要观察并思惟,这么修有哪些殊胜利益,不这么修有哪些过患。这很符合凡夫的心理,是人之常情。修布施也是同样,首先要思考执著色身、财富等有哪些过患。
昔日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还可趣向也无?”泉曰:“拟向即乖!”州曰:“不拟争知是道?”泉曰:“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强是非也那!”州于言下悟理。
凡夫通常处于无明状态,迷失真性,追逐妄心,随妄心流转,不知舍妄归真。所以,我们还要修行。
问:弟子总是过分在意别人的感受,深怕自己说的话或者做的事伤害到别人,弄得自己经常担心来担心去的,怎么办?
夫诸法实相,本自如如,无无明,亦无非无明,无法性,亦无非法性,奚必待破而始见?乃众生拘于习气,妄自思议,而初研教理者,又非如是不足以开悟,故随宜而申其说。
如来出世,唯一大事因缘,要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祖师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佛祖之道,原无二致;度生方便,乃有多门。诸佛以随机施化,四悉利生,一代时教,无非应病与药,原无实法与人。祖师棒喝,亦是一期方便,为人抽钉拔锲,解粘去缚而已,皆破执之具也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