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已嫌多

一人已嫌多

文/释本性

小时候,踏足过沼泽地。脚若不及时抽出,便会越陷越深,难于自拔。其结果,危殆矣。

元旦刚过,春节又来。凡情俗事,裹手缠身。虽还能呼吸,却也差点喘不过气来。有这感觉,也许,是我修为不深的原因吧。

晚餐后,踱步观音苑。虽经寒冬,不多的几颗松,还是坚持着不落绿叶。新植的,还有旧栽的几株大小桂树,已在结蕾开花,小小花蕾点点,蕴蓄着浓浓春情与春意,看着他们,我心生感慨与感动。

在这地球,人世之间,多少山,多少水,多少人,多少事。自然,早就告知我,是山水多,不是人事比例大。我们,不能老抛下山水,只沉溺人事。

有一些过来人,脱缚了生死、美丑、善恶、染净等,意不颠倒、心不执著。他们,看人事,看自然,包括感受,没有区别,没有差别。在他们,春可夏,夏可秋,秋可冬,冬可春,无拘无束。

但有几人,能如他者呢!

我们,根浅叶稀,凡深俗重,境象面前,花是花,草是草,树是树,普为人事转,也因此,淡了初心,忘了是谁。

坐在观音苑松下的小石凳上,眼前浮现出峨嵋峰的松林清影,耳间响起了那松涛的回声。这清影,这回声,让我忽感清明轻松,顿觉自由自在,心中一片清凉。

怪不得,日本的梦窗国师,做国师时,却念念不忘云山水月: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及此,我不会不想到宋代止庵守净的禅诗: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更有唐代的龙牙禅师说:木食草衣心似月,一生无念复无涯;时人若问居何处,绿水青山是我家。

真羡慕这几位禅师,多洒脱啊。其实,他我本一同,我本应此身,在此景,何必多此一羡慕呢。

过几天,或许,我又应又要起程到一个松风水韵月影竹声的地方去了。那里,很冷,结冰了,很寒,凝霜了。但那里,很高,与天接近,很清很蓝,没有黑云遮眼,哪怕彩云或白云。在那里,拽出灵魂清洗,如有不洁,扔入江河冷冻,让自我享受冰裂般的疼痛,然后,宁静地等待日出,涓涓流水,温暖如春。

天黑了,寺之暮鼓响起。

讲个佛窟惟则禅师的故事作结尾吧——

禅师结草庵,过着野果山泉的日子。

一樵夫问之:禅师,您住这多久啦?

禅师:大概四十寒暑。

樵夫:只您一人在此修行吗?

禅师:一人已嫌多,还要多人干嘛!

樵夫:您没有亲人、朋友、师徒吗?

禅师:我有山河大地、树木花草、虫鱼鸟兽……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