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知兵非好战

自古知兵非好战

文/释本性

战争,是矛盾的白热化,冲突的粗暴化。让人联想到:贪婪、疯狂、残酷、铁血、惨烈、毁灭,以及英雄与逃兵。

有人说,战争,是没有解决办法的最好办法。这是战争狂的口号。

也有人说,战争,是人类最高级的一种行为艺术。这是虐待狂的宣言。

佛教对战争是什么态度?

先看教主:佛陀认为战争源自贪嗔痴,为了优先权;战争没有胜利者,只有失败者,所谓胜利者徒增傲慢,所谓失败者沉溺忧伤;战胜千人千次,不如战胜自己一次;战争非战争所能制止,仇恨非仇恨所能止息;弱者忍了强者了不起,强者忍弱者更了不起;赢得战争,不能赢得和平,赢得和平,恰恰是通过避免战争。

佛陀认为:征服不是去伤害,伸张要靠慈悲给予;胜利要来自漂亮的语言,冲突要由漂亮的语言化解。

也因此,佛陀谆谆教诲,身体力行,反对战争,调解战争,制止战争。

再看高僧:数十年前,苏联与美国大搞核武竞争,中国福州开元寺有位高僧,叫宝松和尚,他认为,如此下去,必将世界大战,地球毁灭。为了拯救,他舍身自焚,震惊各国,警醒诸邦。相近的时期,越南有位高僧,叫广德和尚,因为南越政府枪杀反政府示威者,他便舍身自焚,以示抗议。

佛陀是解脱者,高僧是超脱者,一般僧人是求脱者,但都脱不了战争的影响,古来如此,今天如此。无奈且悲哀的是,有的僧人,还被动地成了战争的当事人。这就如著名的佛教人物:释道安、鸠摩罗什与释玄奘。

东晋时的苻坚,令将符丕率10万精兵,发动襄阳之役,攻入他国,只为得一人半。苻坚说:他用十万大军攻取襄阳,所为的就是一个半人,……安公算一个完人,习凿齿算半人。历史上,有“四海习凿齿,弥天释道安”之谓。又是这苻坚,听闻鸠摩罗什深具才德,又令将吕晋光率大军西征,侵入异邦,强迎到其国,终如其愿。而东印度迦摩罗波国的鸠摩罗王,为获得学成正欲东归的释玄奘,几欲发兵强迎,幸有羯若鞠阇国戒日王的调解,才算圆满解决。

谈到战争,不禁想到近来中东的风云变幻,其台上台下者,都如其所在的沙漠,热火朝天,火热之中。昨与今,西方一些国家,又在这火上加了油,一而再,再而三地千里奔袭,于油与火中,挥舞着铁、挥洒着血。报章告诉说:战争打响了。当然,我们知道,但不知为何打响?为什么要打响?我不敢想象,难道,就是佛陀说的那个原因吗?是源于什么的什么,为了什么的什么,或者,就是报章中说的那样:是抢夺石油资源的战争?是宗教文明冲突的战争?

在这世上,矛盾不可避免。有矛盾,就有冲突,但不等于有冲突就必须要战争。中国的本土智慧早就说了:自古知兵非好战。这与远自他来的中国佛教智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啊。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