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与和尚的故事(一)
〖石勒石虎师事佛图澄〗
佛图澄,西域人,晋怀帝永嘉四年,来到中国洛阳,他本想在洛阳建寺,弘法不巧正遭逢刘曜作乱,京都洛阳非常紊乱,不得已,只有潜隐山林,以待局势安定。那时候,西晋已亡,东晋刚刚建国,石勒自封后赵王,残暴成性,以杀戮为能,出家沙门被他看到也不能幸免,佛图澄悲悯无辜众生及沙门受戮,便杖策来到石勒大将郭黑略的军门,郭信奉佛教,澄即欢喜作礼,迎至营帐供养,并请澄帅到他府中去住,澄法师为郭授五戒,并为郭屡次献谋,因此,每次出战皆获胜利。勒疑之,因问郭黑略,郭以实告,石勒闻听非常高兴,下令召请佛图澄法师入见。略施法术,石勒见石勒见佛图澄来,问道:“佛法有什么灵验?”澄师知道石勒是一个粗鲁的人,知识未开,不达深理,只有用法术来导使其相信。此就说:“佛道虽深邃,但也可以用眼前的事物作证验。师随手取了一个食器,将器中注满清水然后对着它密咒一会儿,器中竟生出一支青莲花来,光色鲜艳耀目,石勒见了大感惊的说:“真奇怪啊!”从此崇信佛图澄,留於军中参决大事。谏劝暴君,救度生灵石勒是一个以杀人为荣事的暴君,但由于佛图澄之劝阻,许多无生命得免于难,而石勒之所以信仰佛图澄,实由于佛图澄有许的不可思议之处。有一次,佛图澄对郭黑略说:“今晚敌人劫营!”郭禀知石勒。入夜,果如其言,因有准备,不但未遭敌人暗算,反而大败敌军。勒欲试澄师,传令军将披挂甲胃,手执戈矛待命。于是派人诉澄师说大将军准备出战,那知来人到了澄师处尚未开口,澄就说:“平安无寇,不劳试告!”来人回告石勒,石勒对澄师非常尊崇。一天,石勒的杀性又起,并以沙门为对象,佛图澄知之,走避郭黑略府中,告诉郭家人说:“如有石勒派人来找,就说不在。”须臾,果然有人来寻觅佛图澄,郭府人等都说不知,没有看到法师何往?使者回报,石勒这时凶性已敛,自悔的说:“罪过!罪!我不该生起恶念想害圣人,圣人舍我而去矣!”石勒很是后悔,一夜不得安眠,思欲见佛图澄之面,澄师知石勒已经自悔,次日一早即出现军帐,石勒见了又惊又喜,问昨夜何往?澄师道:“公有怒心,故昨权避,今已自悔,是以入见。”石勒大笑,向法师赔罪以后不敢再犯。禳水源,解襄水荒城泉水枯竭,全城水荒,石勒问佛图澄:“何以致水?”澄师道:“龙能兴致石勒字名世龙,以为澄法师戏笑自己,乃说:“本龙不能致水,故相问耳。”佛图澄道:“非戏言也,水泉之源,必有神龙居之,今往敕语,必可得水。”于是澄师与弟子法等到了泉源上,出水处久已干涸,从人都说没有办法了,但澄师那里燃烧安息香念密咒三天后,水潺然而流。士庶道俗围观,欢声雷动,襄城水荒就此解除察往知来事映手掌卑族段波率众围攻石勒,石勒惧而问计于澄法师,澄说:“明早餐时,当擒段波。”石勒登城去看,见波军盖地而来,不禁大失色,派人再问澄师,澄师说:“已获波矣!”这时城北伏兵奇击而获段波,石勒欲斩之。澄师劝安抚而释之,石勒依从。曜篡位,派刘岳攻打石勒,石勒遣石虎拒敌,两军大战于洛西。澄师自官寺到中寺,刚进寺门就叹惋着说:“刘岳可悯!”弟子祚问何事?师说:“昨日亥时,刘岳已被我军捉住了。刘曜得悉刘岳已经战败被擒,亲率大兵来攻洛阳,这是一场生死的决斗,石勒出城迎战,问于澄师,师曰:“军出即捉曜也。”果如其言,一战而刘曜被擒。图澄善诵神咒,能役使鬼神,他用麻油和胭脂涂掌,便能于掌上映现千里内外之事物。当石勒出战刘曜时,他便与石勒子石城,刘曜被擒,他首先传捷:“战事已经平定。”
扁鹊再世,起死回生
石虎有子名斌,石勒甚喜爱,一日忽然暴毙。石勒说:“吾闻扁
鹊有起死回生之术,惜今无此等人,和尚乃国之神师,有救治方法否?”澄师以杨枝净水治之,石斌还复如故,石勒感载得五投地,因令诸子都皈依师,并常到寺中礼佛,为儿祈愿平四年,一日天静无风,而塔上的铃声忽鸣。澄师对众说:“国有大丧矣七月,石勒死。一代宗师,荣显已极石虎敬重佛图澄法师过于石勒,登位后下令道:“和尚乃国之大,荣爵不加,高禄不受,从此以后,应衣绫锦,乘雕辇,常侍以下,都有抬舆之分,太子诸公等要扶持和尚上下。和尚入朝,朝侍要唱“大和尚至!”余人闻声都要起立恭敬,以彰其德。又敕司空李农,旦夕亲问起居安适,澄师享受殊荣,在出家人中,谓极矣。凡夫欲子,欲害圣者石邃太子图谋篡位,不惧别人,就怕佛图澄有神通,先知其意念。此,他与心腹计议,先杀害澄师。每月初一十五,澄师依例要上朝觐见石虎的。这天,澄师进朝时先对弟子僧慧说:“有人欲谋害我,当我经过太子住处时,太子如留我谈话,你就进去托言有要紧的事……”澄师入朝,经过石邃住处,石邃就延请澄师入内谈话,刚坐下僧慧即来报说:“君上有紧要事情议论”……澄师站起就匆匆辞了,石邃的阴谋来不及施展。子欲篡位,澄师在石虎面前难言又难忍,只有以隐语示意,但石虎不懂,不久事件发生石虎才知澄师示意。
密咒解厄,石虎遭斥
郭黑略于长安中羌人伏兵,情势甚厄。澄师于寺忽觉,令弟子法常等齐持咒,念了一会儿说:“若从东南,可脱围困。”说完又念,不久又说:“脱矣。”经过一个月后,郭黑略回来说:“那次坠入羌围,有一帐下小校,拉马与我向东南突围而出,及出不知小校何人?甚概念不已。”一日,石虎连接三方告急,情势危急,石虎忽生嗔心说:“我供僧,而今更增外寇佛僧不佑耶?”澄师知之,正言告石虎道:“大王过去世为巨商,一次到厕宾寺供僧,与会六十罗汉,吾乃其一,当时有得道人言:“此斋主命终当受雉身,雉终当王晋地。今汝为王,已应佛法所言,战场军寇,国之常事,何得怨谤三宝,而兴嗔念?”石虎聆师一顿训斥,感悔不已,跪地向澄师谢过。祈雨泽民,异香驱盗有一年,天气大旱,从元月至六月,滴雨未降,乡民到各均祠庙拜祈雨,仍是无雨。石虎请师祈雨,当时就见白龙二条降于祠所,刹时大雨顷盆而降,方圆千里内,农作丰收,蛮貊之民,不识佛法,及闻澄师之名,都遥而拜,此可谓德被万民,不言之化澄师派弟子到西域买香,走未数日,澄师于掌中见他路上遇盗,生命危险,急烧香诵咒往护。及买香弟子,回来报告澄师说:某月日,路遇盗匪,意为难免劫运,我忽闻香气自国而来,贼也无故惊叫说:‘快逃!快逃!官兵到了!’因此得脱。”
饮料救火,香味扑鼻
一日,澄师与石虎坐谈,忽然惊叫道:“变!变!幽州大火灾!”急忙取水洒之,久而笑说:“已得救矣!”石虎派人去查,回来报云:“那天炎从西门起,忽自西南飘来黑云,一阵骤雨将扑灭。但是,雨后闻有浓香饮料气味。”
太子交争,二俱被难
建武十四年七月,石宣石韬阋墙,势不两立。石宣到寺与澄师同坐,一铃忽鸣,师问石宣:“汝解铃鸣之意吗?”石宣说不知。
师说:“胡子落度!”石宣色问是何意?师道:“老胡为道,不山居,无言重茵美服,岂不是要落度吗?”。石韬后到,师目视韬良久,韬惧而问,师说:“怪汝血奥,故视耳!”韬不会意。八月,石虎与杜后来询澄师,师说:“胁下有贼,十日内,此殿东,当有流血事件,慎勿东行。”石虎与后疑虑,但不知祸自何来。后二日,石宣果派人害石韬于寺,欲再等石虎来视再行篡弑,但石虎因澄师先有诫言,随时留意,得免于难。事后,石宣被捕,师谏石虎道:“既是陛下之子,何为重祸耶?君尚有六十纪年,如必诛之,宣为彗星下扫鄞宫也。”但石虎未从,烧死石宣,收其官属三百余人杀之。澄师悲叹不已!
妖孽出现,石赵末叶
一日,澄师见一妖马直入宫门,但见其驰向东北,刹时便不见了。澄师叹道:“灾星至矣!”到了十一月,石虎大宴群臣于太武殿,澄师吟曰:“殿乎!殿乎!棘子面林,将坏人衣。”石虎令人发掘殿下石看,果有棘草蔓生。澄师回寺,面对着佛像自言自语道:“使人怅惘,不得庄严。”又说:“三年得乎?”自答云:“不得。”又问:“一年,百日,一月得乎?”自己又答:“不得。”回到房中,对弟子法祚说:戊申祸乱渐至,已酉石氏当灭,我于未乱之前,先行化去”。又遣人与石虎辞行说:”物理必迁,身命无常,贫道焰幻之躯,化期已至,兹逆以仰闻。”石虎见此突然而来之事,茫然的说:“不闻和尚有疾,为何忽言作别?”急忙来寺见师,慰问挽留。澄师说:“头出头没,道之常也,缘分已定,非人能延。”藉此开示石虎一番,石虎号恸悲泣,如丧考妣,眼见澄师安坐而逝。时晋穆帝永和四年,春秋一一十七岁。圣人化世,奇迹甚多后来,有沙门从雍州来,看见澄师入关,就将此事告知石虎,石疑道:“我亲见和尚坐去,急么还有人看到他呢?”于是命人发冢开棺视之,棺中只有一块石头,什么也没有了,石虎看了很难过,叹道:“石吾性也,和尚埋我而去岂能久乎?”不久,石去世,冉闵作乱,杀石虎宗族殆尽。冉闵小字棘奴,也就是澄师所说的“棘子成林”的预言。澄师身上左乳旁有一孔洞,通彻腹内,有时他把肠子拿出来用水洗洗,然后再放进去,然后以布絮塞之。如果夜间要看书,就把棉絮拔去,洞中放光,一室通明。澄师身长八尺,妙解契经,并通世论,石勒、石虎皆是残杀成性的人,以师在其左右故,朝夕劝谏,因而解救无数生灵,凶暴之石氏,也因师之影响,改变其性,受惠的百姓更不计数了。澄师出家一0九年,来华度弟子百余人,门徒有数万人,由他经各州郡所立佛寺八百九十三所,法席之胜可见一般了。
〖五帝争供一和尚〗
僧朗和尚是一位弘法利生为已任的有道高僧,朗和尚的高尚人格学问道德,都为当时帝王将相和士大夫们所景仰的。可是朗师生于五胡乱华的时代,天下大乱,杀人如麻,在这种动荡不安的时局之下,使他无法安心做弘法传教的工作,因此他隐居在泰山金舆谷内,安心办道,可是一位出了名的高德,无论你隐居在么地方,都会被人找着的。朗和尚隐居不久就为一些慕道者赶来相依,有的从千里以外专程赶来追随朗法师学法者就有一百多人。
五帝致书,供养和尚
朗和尚隐居泰山时,五朝天子都派了专使前往致书慰问送供养给他,并邀请和尚下山,可是朗和尚的高风亮节,不为名利所动,五朝天子一个也没有能够请他出山,所以后人称扬朗和尚道“道德凝怀,千里哲人竞凑,芳声播远,五朝天子移风。”今将五个皇帝给朗和尚的书信大意介绍如后:第一位是秦主苻坚致书中说:“皇帝敬问泰山朗和尚,大圣应期,权超还,荫盖十方,化融无外,若四海之养群生,等天地之育万物。朕日理万机,不能亲自前来迎请和尚,今遣使人,安车相迎,希望和尚的灵光,能够荫被京邑,随使奉上紫金数斤,供镀形像,绩绫三十匹,另外送上奴子三人,以应和尚扫洒之用,至人无违,幸望纳受,大师定能慈鉴朕意,如师能来,朕当以师礼之。”我们从这一书信中可以看出秦主对朗和尚的一片诚意了。第二位是晋武帝曜给朗和尚的信说:“皇帝敬问泰山朗和尚,睿德光时,声飞东岳,我想与和尚同养群生,至人通微,想大师能明朕之心意,今遣使者,送上五色珠像一尊,光锦五十匹,象牙的箪子五领,金钵五个,维愿纳受。”第三位是后燕的成武帝慕容垂给朗大师的书信说:“皇帝敬问泰山朗和尚……朕承注大统可是方夏事膺,昔蜀不恭,魏武含慨,今二贼不平,朕岂获安……至人通灵,能够随权指化,能使兵不血刃,四海归伏,我早就敬仰和尚,有心归依,今遣使者,送上官绢一百匹,袈裟三领,绵五十斤,幸为纳受。第四个是魏太祖道武的来书:“皇帝敬问泰山朗和尚,承妙圣灵,要须细略,已命元戎,上人德同海岳,神算遐长,仰望和尚,助威谋略,克宁荒服,今遣使者,送上素绢二十匹,白五十领,银钵三枚。”五个是南燕的慕容德,他对朗和尚更是恭敬有加,并亲自为他在齐州建一神通寺,然后再致书给朗和尚说:“敬问泰山郎和尚,遭家多难,灾祸屡臻……朕以无德,生在乱兵,遗民未几,继承天禄,幸和尚大恩,神祗盖护。使者送绢百匹,并敕封大师东齐王之位,奉以高山等二县的封给,书不尽意,称朕心焉。”我们看了上面五国君给朗和尚的书信,以及供养,可知朗和尚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了。一个和尚能被那此皇帝敬重,也可以说是“皇帝与和尚”中的一段佳话了。
〖梁武帝〗
梁武帝姓萧名衍,字叔达,兰陵都里人,萧何丞相二十四代的孙子,父名萧顺之,曾做过丹阳的县尹,母亲是后来尊之的。武帝生来状貌奇伟,虎目龙颜,颈项有一道圆光,右手有纹印曰武。天纵奇才,幼而好学,允文允武,多才多艺。六艺皆精;至于阴阳星相各种学问,无不精通,虽登大位,日理万机,仍然手不释卷。他是魏晋以来的一位博古通今的英明皇帝,而且也是一位信佛虔诚的佛教帝王。不过,本文只能片段的介绍他研究佛法,律已修身的大概。
舍道奉佛,诏文述志武帝在未信佛教以前,是崇奉道教的,对于道教的教义有深刻的研究。可是,佛教高深的教理,使他深深折服,因此,便决心舍弃道教,皈依三宝。天监三年佛陀圣诞的那一天,他跪在佛前,宣读舍道归佛的诏文。今录数语如下:“维天监三年四月八日,梁国皇帝兰陵萧衍稽首和南十方诸佛法僧,伏见经云发菩提心者,即是佛心………若不逢值大圣法王,谁能救接。………弟子痴迷,耽事老子,历叶相承,染此邪法。今愿发菩提心,弃迷归正;原未来世中,童男出家,广弘圣教化度含识,同成正觉。宁在正法之中长沦恶道;不愿依老子教暂得生天、涉大乘心、离二乘念,祈愿诸佛证明,菩萨摄受。弟子萧衍和南。”“宁在正法之中长沦恶道,不愿依老子教暂得生天”。由此可见他信仰佛教的诚心了。武帝与志公禅师梁武帝当时最崇敬的是法云、云光、宝志三位法师。每当法云、云光二法师讲法华经时,均感天花飞集;武帝以为他们都是证果的高僧。有一天夜里,他独自在便殿焚香,遥请三位高僧,明日中午到宫中应供。可是第二天中午,准时前来赴齐的只有志公禅师一人;法云云光二法师没有他心通,当然不知道武帝昨夜在便殿焚香,邀请他们了。从此,武帝对宝志禅师更加尊重敬仰了。因此下诏道:“大士宝志,迹拘麈垢,神游冥,水炎不能濡,蛇虎不能侵惧;语其佛,则声闻以上;谈其隐沦,则遁仙高者岂可以俗法常情,空相疑忌,自今中外,任便宣化。武帝会诏名画家张僧徭,为志公绘像。志公以指破厢门,现出十二面观音像,妙相殊丽,或慈或悲使名画家僧徭,竟无法成笔。有一天,武帝与志公临江纵望,见一物逐水而流,志公以手枚遥遥引之,此物竟能随枚而至,乃是一块紫檀香木。武帝命供奉官俞绍,雕刻志公禅师像,顷刻而成,神采如生,武帝很高兴,就将此像安奉内庭。天监二年,有一天,武帝问志公道:“国有难否?”志公用手指指喉和颈(暗示侯景)再问“亨国几何”答道:“元嘉元嘉。”宁文帝无嘉至三十年,重言者过无嘉也)武帝大喜,以为加倍于文帝之年。时革命之初,武帝临政苛急,志公假神力给武帝,使他能够看见去的先君,受苦地下,从此武帝才开始恤刑行仁。有一次,武帝与志公登钟山的定林寺,志公指著前面的独龙阜说:“此为阴宅则永其后。”武帝问:“谁当得之?”曰:“先行者得之天。”天监十三年,大士示寂。武帝忆想当年之言,就以二十万金易其地,为大士建浮图五级,上面镇以无价之宝,并敕王筠勒碑;出葬时,武帝驾车亲临致典。大士忽然现身云间,万众吹呼雷动,声震山谷,自是道俗奉祀。
故事一: 陕西长安县有一个农人,在地里干活,看到一条蛇钻入洞里,他就把蛇收支的两个洞都堵死了。过了两天后,他二十岁的大儿子和十岁的小儿子俄然不会说话,后经许多医院治疗都无效。两个孩子不会说话现已
捕捉贩卖野生动物遭殃祸章家有三兄弟,同住一个院子里,其中两个都很老实,在家种田,靠本分养家,因为经济条件不好,自己也没什么文化,就谈不上对孩子提供好的教育,孩子们二十几岁了也没读到什么书。但贫苦勤劳人家的孩子懂事早,这几个年轻人,女的学做裁缝,男的学修汽车,现在也都干
我是四川一家乡镇企业的财务人员,要不是那场灾难,我的生活应该像其他人那样快乐、自信而充实,对未来也充满憧憬。可自从患病后,我整个人就渐渐颓废了。那是2001年的1月,我和单位的几个同事出差到成都,晚上住到酒店后不久,有小姐打电话来问要不要“服务”,经不住诱惑,发生了让我这辈子都后悔莫及的事情。
夜已深,高速途中,刘细锋和“老相好”陈海蓉聊着聊着便难忍欲火,在行驶的大货车上玩起了“车震”。面对活生生上演在身后的“活春宫”,31岁的司机张章生却没能做到心无旁骛,他一边把着方向盘,一边频频回首,不时偷窥。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两辆重型半挂车相撞起火,大火瞬间蔓延,正在快活的老板和“相好”没能及时逃脱,被活活烧死。事后清理现场,他们已是一对裸尸。
小富由人,大富由天,命是定数,运是变数,我的一个朋友,五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精品楼盘,一砖一石没有半点打折扣的地方,看到很多同起步的地产商都赚钱了,他还是坚持着,因为成本高,房子卖得不好,前年的时候基本已到了破产的边缘,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深秋的时候,他说:“下个月,货款利息再还不上,我可能就干不下去了。”我当时听了真是觉得很伤感,这世界难道好人没有好报吗?他曾是种地出身,几年来,他为以前的村子修了小学,敬老院,修了从村口通向县城的公路,他资助了很多贫困的人。
两性关系:见他色美,起心私之。【解释】看见别人的妻子女儿美丽动人,就立刻起了淫欲的心,想要与她私通。【分析】色,这件事情,是人最容易犯的罪业啊!它比起贪财杀生等等的恶业,还要百倍的难以控制;所以它的败德取祸,也比其他的恶业,要百倍的严酷惨烈。然而太上对于贪财杀生等的事情,不断再三的说明禁戒;
我好后悔!我本有一个很漂亮很贤慧的妻子。自从2001年开始就犯了邪淫,先是勾引了本单位的一个同事,来往了数个月,以后上网还和几个女孩女人发生过关系,还偶尔嫖娼。可是我竟然忘记了淫人妻者自己妻也会被人淫的因果道理。虽然在一年前我学佛以后我已经戒了邪淫,可是报应却也来了!
“邪淫”,一般是指佛教上所认为不适当的性行为,属於佛教在家居士所要奉行的五戒之一, 在现代汉语中引申为不良性行为。
一个70多岁的农村老翁染上难言之疾,给子女们造成了难言之痛。日前,宁波鄞县某村的这位老年村民下体长出了指甲般大的赘生物。孝顺的三子一女急忙送老人到医院就诊。因患者年事已高,医生们几乎都诊断为鳞状皮细胞癌,要切除生殖器并辅之化疗。子女们为救老父性命,含泪在手术通知书上签了字。
在某处有一条蛇,一天蛇尾告诉蛇头说:「我应该走在前面。」蛇头回答说:「一向都是我在前面,为什么你突然要这样呢?」蛇头说完便继续往前走,完全不理会蛇尾。蛇尾见状,便故意缠住树干,不肯继续前进。蛇头只好使劲地用力拉,拉扯了半天,弄得双方都精疲力竭。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某僧刚出家时,早课、晚课、出坡、行堂、诵经、打坐等功课样样精进,而后慢慢心生懈怠,并不如前。某日,师上堂开示:无论出家在家,为什么有的人修着修着心态变了,问题出来了?你们可以扪心自问,当初修学的初发心是什么,坚持了多久,现在的心态又是什么?
有位学生给我看了一则《锯和蛇》的故事,并且忏悔说道:“我曾有着和毒蛇一样的愚痴嗔恨等烦恼,是佛法给予我智慧,让我慢慢变得冷静理智。”故事是这样的:一条蛇进入木工店,穿过锯子时受了一点伤。它本能地转过身咬住锯子,没料到又把嘴弄伤了。蛇以为又受到锯子的攻击,决定用整个身体缠住锯子,使锯子窒息。于是它用尽了所有的力气……不幸的是,蛇最终被锯子锯死
从前有个愚人,准备宴请亲友,打算积蓄一些牛奶,以备宴会时用。于是他想道:“若现在天天把牛奶挤出来,就会存得很多,那就没有地方存放,况且牛奶放存久了也会变坏,不如就蓄存在奶牛的肚子里,等到宴会时,可以当场挤出牛奶来。”他想好后,就把母牛和吃奶的小牛分开喂养。一个月以后,他举行宴会时,亲朋好友都来了。这时他把母牛牵来,想挤牛奶,谁知一点牛奶也挤不出来,惹得宾客当场辱骂和讥笑他。愚人往往就是这样自以为是。
从前,有一个富人,愚蠢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个人到另外一个富翁家,看到有三层楼,又高大,又壮美,轩敞窗朗,心生羡慕。心里想:“我的钱财不比他少,我也要造这样一座楼。”于是他找来了木匠,问:“那座楼是你造的吗?”木匠回答说:“是的。”“现在你也为我造这样一座楼。”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地处穷乡僻壤。这个国家的人也无知无识。有一个人喜欢养猪。一天到了另外一个村落,见到有许多干粪,心里想:“这里的干粪好多呀!现在我应当用草把这些干粪裹起来,用头顶着回家。”于是,这个人找了些草,把干粪裹起来用头顶着。走到半路,恰好下起了大雨,粪汁流下,一直流到了脚跟。众人看到了,都说这人是疯子。粪便是臭的,即便是晴天也不应顶在头上,何况是雨中呢!
某日,师上堂开示:“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我们要学习菩萨,不要在因上造作,就不会有这个果报。都知道自己有毛病,为什么不去修改?要找好的方法把这个病治好,这才是根本。再痛苦、再委屈、再烦恼,不去修正自己的习气、毛病,不去解决实际问题,一点用都没有。
某次法会前开会做相关部署,师开示道:“这次法会的总指挥,你们得学会真正以管理者的心态去做事,抓大放小。你是指挥,要安排好大家的工作,而不是啥事都要亲力亲为,千万不要有害怕得罪人的心态,要为整个法会效果考虑,你行就行,不行就不行。怎么样做一调整,是你们应该考虑的课题。
佛陀前世为菩萨时,曾经身为鸽王。“徒众五百”,在国王的花园里飞翔觅食。国王看到了,命令下人张网捕捉,所有的鸽子都被捉住关在笼子里了。国王每天让人用白米、肉屑喂养这些鸽子。鸽王痛心地说:“我们失去自由,说不定会成为国王的盘中菜肴。我们必须逃出去。‘佛经众戒,贪为元首,贪以致荣者,犹饿夫获毒饮矣。’从今天开始,大家不要再吃这些饲料了,只有如此,才能保全大家
从前有一个国王,国王拥有一棵极其高大茂盛的果树。每年这棵树结果实的时候,香气四溢,味道甜美。有一个人来到宫廷,国王对他说:“这棵树上将要结出味道美妙的果实,你想吃吗?”这个人回答说:“这棵树太高大了,即使我想吃,又怎么取下来呢?”国王于是命令砍倒这棵树,希望今年结果时可以很方便地摘到果实。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禅定,是一个很幽胜深远的法门。有实修经验的人,一定会知道,你修得越深,精神层面的感觉将越深邃,越难以言诠。这种精神层面的感觉,只能透过实修去取证,自然会了解深刻的禅定里面是什么样的世界。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