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日法师舍利图:罕见莲花舍利
5月6日在韩国忠南公州市新元寺圆寂的碧岩堂东日法师焚化后发现了一颗白色莲花状舍利。出现莲花状的舍利是有史料记载以来第一次,这一盛事在修道传统甚浓的南韩社会引起轰动。东日法师的多名弟子向记者讲述了东日法师生前所达到的修炼境界。
新元寺东日法师
韩国有着隐士之国的美称,而鸡龙山脉更是隐士之国的隐士之山,蜿蜒如龙的鸡龙山脉孕育了很多的有道高人,著名预言《格庵遗录》就是由鸡龙山的一个修道人传出的。新元寺即建于鸡龙山。 东日法师(号碧岩)于今年五月涅槃,享年81岁。火化焚烧20小时后得一莲花状舍利,此舍利外表光滑圆润、清晰可鉴,宛如精雕细作的工艺品。莲花是佛家的圣物,经常会被当作佛家修炼的代表物。佛家认为只有有道的高僧才会在火化时得到色泽鲜艳的舍利子,而出现莲花状的舍利更是有史料记载以来第一次。按照佛家的说法,有道是指心性很高,已经修到了很高的境界中。
东日法师1924年出生于韩国庆南南海市,俗姓蔡,是六兄弟姊妹中的老么。在新元寺为悼念东日法师所制作的册子《碧岩堂 东日大宗师 元老会议葬》里说,东日法师的母亲郑氏有一天梦见自己遇见两龙相斗,本想躲开去没能做到,结果被龙所伤,躺在一个石头山上,一只老虎用嘴巴把她叼起救了她。后来他母亲就发现自己怀孕了,十个月以后生下了法师。
他16岁去日本留学,1945年学成回国,在接触了佛家经典后于1949年在汉城护国寺出家。在《碧岩堂 东日大宗师 元老会议葬》及《佛教日报》中说他历任佛国寺住持、禅学院院长及理事长、曹溪宗宗会会长、新元寺碧水禅院住持等要职,并于2004年长住于新元寺。 新元寺的正耕法师向我们介绍说,东日法师在一个月前就已经预知了自己即将涅槃,但弟子们当时没有在意,认为老师父只是随口说说而已,但此后的一个月间,他开始与平时不太见面的人见面,也就是说已经在安排后事了。
《碧岩堂 东日大宗师元老会议葬》、《佛教日报》及正耕法师都提到了这么一件事,在临涅槃三天前,东日法师把弟子叫到身边,正式告知弟子自己就要走了。弟子问他:您去哪里?他作了一偈:“无滴碧水汇成长江,无底大海亦会枯竭,生命无常死生无别。”(此偈原文是韩文的,但有的字是用中文字)佛教新闻评论说他能坦然面对死亡,是因为有平时扎实的修炼基础才能做到的。
正耕法师及跟随东日法师三十年的法传法师说,在日常生活中,他总是面带微笑,慈悲众生。但对自己,尤其是在戒律上要求非常严格,及时修正自己不好的行为。
言行尽显真修风范 正耕法师介绍说,东日法师所在的寺院在韩国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寺院,游客与善男信女都很多,为了方便游客,他经常以方丈之身整理禅院,打扫厕所,而丝毫不觉得有什么特别。
据《佛教新闻》报导,他住在一个很小的房子里,弟子问他为什么住着这么小的房子,他幽默地说:“方丈方丈,一丈四方,你看我的房子四四方方。做为一个修炼者就应该是这样的。” 做为方丈,寺院里有侍奉他的学僧,但他总是拒绝,他说:“在佛家是没有上下级别的,别人学习(佛经)都很忙,我怎能占用他人的时间呢?” 跟随东日法师三十年的弟子法传回忆说,他虽身居要职却两袖清风,经常口袋里连坐车的车费都没有。 他泼水的时候总是放得很低。生活中所用的必需品如纸等他都非常节省。《佛教新闻》报导说,他经常告诫身边的人,刷牙时的漱口水不要站着吐,一方面会溅到别人身上,另一方面,对于微小的生物来说,就无异于洪水瀑布一般。
实修精进 每日解惑 据《佛教日报》报导,他非常强调实修,把法经的教导付诸于实际行动中。他总是教导别人要多珍惜时间学习佛经,经常说浪费时间不好好修行会最终落进地狱。曾做一首中文诗:
昨时是春今是秋
年年日月似溪流
求名爱利呕呕者
未满心怀空白头
他每天七点到十点是给大众解答问题的时间,他从未间断过。但他却不愿当众讲法,他说:“如果我站在那样的位置上可能就会说一些现实中做不到的话。他认为,做不到的就不要去说。 他还曾说,世上的事情不是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能完成得了的,所以无论对别人还是对社会都要尽可能多积善业,为尽快消除业障须每天检查自己的不足,无时无刻不要忘记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他相信因果,认为不要过于相信宿命论,要想过得好,就要相信因果并生出敬畏之心积德行善。 很多跟他学习的人建议他把平时所说的编成语录留给后人,但他总是强烈反对,他认为这些都是靠自己修炼才能体会到的境界,是不能用言语和文字传达得出来的。
跟随东日法师三十年的法传法师说,东日法师不仅自己精进实修,对弟子要求也非常严格,经常告诫弟子,不要懒惰,要以戒为师。
舍利是什么,固然非凡情所能测度,但舍利有什么用呢?是很非常明显的。生身舍利与法身舍利(经卷)一样,具有弘法的价值。本师释迦牟尼佛涅盘后,他的生身舍利被摩揭陀国、释迦族等八国分成八份,建塔供养。至公元三世纪,阿育王取出,分送全印度各地,建塔八万四千,佛教大兴。前几年,在我国陕西扶风法门寺发现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指骨舍利),乃是世界佛教界的一件大事,对于佛法的弘扬有重大意义。世尊示寂后,为什么要留下舍利?这是很有意义的问题。
1 可逢凶化吉,避灾解难。 2 受天人护法和其他众生的护持、尊敬,避免非人、魔障干扰。 3 重业轻报;可以用于佛像装藏,净灵等。 4 持一句咒之功德,可增获百千万倍之功德,若造一句口业,也得百千
我们普通人,死后火化时有些人是否也能生成些舍利子?有人分析,佛教界的一些修行之士之所以能够生成舍利子,与其长期素食和饮山泉水有关。菜蔬和山泉中富含各种矿物质,经几十年积累,人体各部含量很多,圆
舍利花如同花朵那般。即舍利子的骨片。何种人才能修出舍利花呢?唯有正宗佛教的修证成就者,才会有舍利、坚固子,得大成就者才会有舍利花;不是正宗佛教者不会有,正宗佛教未得大成就者亦不会有舍利坚固子或
舍利子 舍利子原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舍利子印度语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跟一
龙宫舍利子简介: 龙宫舍利子起源于缅甸边区,山势绵延,有如盘龙腾空的气势,山洞入口有如龙宫之壮丽,法人称之为龙宫洞。佛经记载古时由苦行僧侣在洞中修行,由于高僧全身金刚法体,洞中灵石经长时间产生变
南怀瑾,于2012年9月29日下午4时,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庙港太湖大学堂去世,享年95岁。南师荼毗仪式结束后,弟子们经过讨论商议,在否决了就地不开炉建塔的方案后,于2012年10月5日早晨四点打开荼毗炉,看到经过荼毗后,南师的头骨完整,上面缀满各色舍利子;头骨一半呈现黄色,一半呈现蓝色;其余身体化成舍利子无数。
舍利子在历来传说中都极富神秘色彩,据说能带来祥瑞。法门寺的佛舍利据记载曾多次大放异彩,是为瑞相。有些舍利子本身更是神奇,如肉身舍利等。而随着社会发展,有大量的仿冒舍利出现。因此,掌握正确的分辨方法是现今很必要的事情。
释地藏肉身不朽: 1200年前,公元794年,农历7月最后一天,金乔觉召集其徒子。然后向徒子告别道:我死了以后,不要火葬。把尸身放入石头缸,三年后再拿出来。如果到时候还不朽的话,再在身上刷金漆。他99岁入
问题:舍利花、舍利子是从何而来的?火化后的骨灰,有的骨头上有些绿色、蓝色、黄色等颜色,和一些像珊瑚一样的骨头,看起来也很漂亮,这些是舍利花吗?大安法师:对于这个问题,要深信佛法不可思议。你可以做个比较,为什么有些念佛人,助念之后能够烧出舍利花,有各种颜色。那些不信佛的人,没有人助念的人,他的骨灰烧出来是什么情况。你可以做一个对比。
古代“月”字通“肉”,所以这座寺院被读作“肉身宝殿”。九华山有肉身舍利的,并非只有这座月身殿,但是这其中所供养的金乔觉着实是了不起。金乔觉于719年来到中土的时候,佛法已然盛行,尊佛之道在民间广为流传。于是年轻的金乔觉没有在此停留,他来到了地处江南的九华山。
我们拜舍利也好,拜佛像也好,都是功德,都是力量,都是向佛恭敬礼拜,我们同样可以消除业障,同样可以增长善根、福德、智慧,可能舍利要尊贵些,但效果都是一样,只要心诚则灵,确实没有什么大差别的。
这个完全是一个误会,舍利是佛菩萨还有罗汉、历代高僧大德通过修戒、修定、修慧,他们由于精进地用功办道,在身体内,通过精神气凝结起来的舍利。这种宝物的东西不是叫你舍弃一切,不是这个含义,这样就误解了舍利的含义,我们不能以讹传讹的来听它。要按照佛法里面的真实解释舍利,千万不要误解这里面舍利的含义。
舍利在经上说得非常清楚,它乃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舍利它是怎么来的?就是透过佛弟子们或者佛陀本人,以持戒修定修慧的这种行为,然后转化了整个人身心的果报,最后呈现了一个殊胜的相,事实上就是由精神而影响了物质的形成。
有人认为,舍利是高僧圆寂后,经火化而烧出来的结石,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印光大师文钞》中开示:舍利是梵语,译为“身骨”,是修行人修戒、定、慧所成,非炼精、气、神所成,是心于道合,心于佛合者的表相。舍利可分为:碎身舍利。即高僧大德火化后的遗骨结晶而成,骨骼形成的舍利是白色的;头发形成的舍利以黑色为主;肌肉形成舍利以红色为主。
舍利子也叫做坚固子,这种坚固子是由坚固的道心感应来的。当一个人临终念佛的时候,假如对求生净土,信心极其坚定的话,也能感应到舍利子。虽然当下还是凡夫,但是只要一生净土,必证不退转位。
在世界佛教总部所属寺庙之一的圣迹寺,发生了一桩佛教史上从未有过的特大圣迹,一位高僧长老圆寂后,十几天其法体发生脱胎换骨大神变,当下震惊所有在场佛教七众弟子,此一真实不虚的现象摆在佛教徒与世人的面前。据悉,这位圆寂后不仅脱胎换骨,而且成为金刚不坏肉身舍利的圣僧就是世界佛教总部经律论三藏总导师因海老和尚。因海长老从来淡泊名利,远离尘嚣,
《金光明经》中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舍利是佛教修行解脱成就的标志,故历来为信仰者所崇拜。尤其是作为释迦牟尼佛的舍利,更是在佛教徒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提及
2015年3月27日,觉真长老法体进入荼毗后的第五天,按禅宗丛林传统,曙明法师等长老众弟子在紫金寺对觉真长老灵骨进行了初步分拣,发现各种舍利异彩纷呈,十分庄严。长老生前好友、嗣法门人及信众居士共同见证了这一神圣时刻。
舍利又叫舍利子,是梵文Sarira的音译,意为遗骨、灵骨,通常指佛或佛教高僧去世后火化遗留下的各种颜色的坚硬结晶体和残留物。佛经《金光明》卷四上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这是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