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

禅宗思想 | 作者:网络 [投稿]

冬天来了。此刻的南国仍旧满园“春色”,悠闲的人们正穿着薄衫尽情舒展。而在北国,当微风吹过脖颈,感受到的是一股浓郁的凉意,确切的说,已有几分寒冷。适度的寒冷让人清醒,也让人遐想。遐想儿时的冬夜,冬夜的火炉,火炉里劈里啪啦的声响和火炉外的欢歌笑语、低声吟唱;遐想窗里世界的温暖和窗外雪花儿的模样。

雪是美丽的。当你在禅坐中慢慢睁开双眼,心是平静的,天地是光洁的。一个人的时候,一壶水,半杯茶,望着窗外,那时的心就是飞舞的雪。

圣洁的雪呵,你从天上飘来,轻盈的脚步,带走凡世尘埃,你是顽皮的孩子,缠着大地,又是天人遗落的宝贝,等待悄悄拾起。

在一年走过春花秋月之后,人们还会惦记着冬季,因为有雪。而在寒冷的冬天,如果没有雪,那将只剩下寒冷。寒冷过后,人们会遗忘整个冬季。

雪的美丽让人难忘,然而美丽是短暂的。雪不见了,化做水,结为冰。它在天空中成长,地面上消亡。变化在瞬间,而瞬间又有无穷的变化。世事这般,变易轮转。正如过去佛所说半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这无常的变化,在雪的生灭间,得到了经典的演绎。

在这半偈里,还有佛陀一个动人的本生故事。世尊过去世曾在雪山修行,释提桓因为试验他的菩提之志而化为罗刹,在离世尊不远处说了这上半偈,世尊听后的心情,如同沉没在大海中的溺者,遇到了船舫。欢喜的世尊想听到偈子的另一半,罗刹却以饥饿为由拒绝了,他需要饮血食肉。世尊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这个偈子的完整。罗刹同意了,终于说出“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故事的结局让人皆大欢喜,当世尊舍身之际,罗刹现回帝释之身,稽首礼佛并赞叹、忏悔。

当生灭不再,便是寂灭、涅槃。雪寂灭了,却不是死亡。也许它已化为涓涓细流,在《涅槃经》中的雪山上尽情流淌。随着时节蒸发,在不知多少年后的一个夜晚,静静飘下,落在一个修道者的身上。一夜后,雪已过膝。他叫神光,有颗不安的心正等待岩洞里的祖师安置。为表求法的诚心,他立雪断臂。当然,这则公案道宣律师另有认为,也许只能说智炬所编的故事,情节很美。但与他年代相近的玄奘,可的确背着行囊,穿梭在冰雪里。他去寻找什么?是什么让这位顶天立地的热血男儿在风雪中翻越、伫立。

设想二祖见达磨真是立雪断臂,那么佛陀、慧可、玄奘在探索生命真谛的路上都走得艰难、崎岖。他们若因此而在收获后有所吝惜,那将直接影响一个宗教的诞生和两个宗派的兴起。

他们的灵魂,像月光一样皎洁,在寒冷的冬夜,散发着梅花一样的清香。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心灵的冬天才不会寒冷,空旷的大地才不会孤寂。雪,因为有了祖师的身影和足迹,越发变得美丽与圣洁。或许,他们就是雪。

圣洁的雪呵,你从天上飘来,轻盈的舞姿,伴着梅花盛开,你是沉睡的江河,等待唤起,又是多情的深夜,为黎明走来。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