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的分化发展

禅宗思想 | 作者:网络 [投稿]

佛教禅定是从古印度瑜伽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佛教从古印度逐渐外传,北上西域三十六国、中国、日本等,南下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历经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佛教徒的发展铺衍,禅定如佛教二样也呈现出多彩多姿的面貌,在不同的流派、不同的经论、不同的僧人那里,对禅定的发展分期和内容构成也就有了不同的说法,沉浸于其中,实难把握头绪。试举有代表性的五例说明:

例一、古印度《楞伽经》分四种禅:

(1)凡夫所行禅

(2)观察义禅

(3)攀缘真如禅

(4)诸如来禅

例二、中国天台宗两类分法:

(1)三种止观

①圆顿止观 ⑨渐次止观 ②不定止观

(2)四种三昧

①常行三昧 ②常坐三昧

②半行半坐三昧 ④非行非坐三昧

例三、中国禅南宗荷泽系圭峰宗密立两类:

(1)禅三宗

①息妄修心宗

②涡绝无寄宗

③直显心性宗

(2)五味禅

①外道禅——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

②凡夫禅——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

③小乘禅——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

④大乘禅——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

⑤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摩门下,展转相传者,是此禅也。此禅原理和特点: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宗密:《禅源诸诠选集都序》卷一。)

例四、近代太虚大师分两种禅:

(1)依教修心禅

①安般禅 ②五门禅 ③念佛禅 ④实相禅

(2)悟心成佛禅

①超佛祖师禅 ②越祖分灯禅 ③五灯分衍禅

例五、藏传佛教密宗接见分禅:

(1)几夫见——凡夫禅

(2)外道见——外道禅

(3)二乘见——二乘禅

(4)实相见——实相禅

(5)唯识见——大圆胜慧法禅

(6)中观见——大威德法禅

(7)俱生智见——大手印法禅

(8)大圆满见——大圆满法禅

以上分类,标准不一,或按历史顺序,或以禅法特点,或以禅修姿势,或从思想重心,即便同一人搞的分类法也有这些毛病。标准不一,自难评价,难明源流,莫测浅深。因此,如何提出一种新的分类法,方便现代人的习修,还有待教内外同道的努力。

从中国后期禅宗的眼光看来,禅定在中国的实际情形可以概括为二种:如来禅和祖师禅。如来禅为佛祖释迦牟尼的说法,祖师禅则是禅宗西天28祖,也是东土第一祖的菩提达摩所传的禅法,如上述宗密所说的最上乘禅。以这种二分法又把中国禅道传播流传史划分为二期:以菩提达摩西来东土传播禅法为分水岭,之前为如来禅,之后为祖师禅。“作如此划分’,后期禅宗的禅师们是为了突出、张扬祖师禅,这牵涉到禅宗内部的分歧。此不详述。

有现代学者参照佛教发展分期而把佛教禅功概括为三大流派:小乘佛教禅功、大乘佛教禅功、金刚乘佛教功法(陈兵,1986年)。这种划分历史脉络清晰,把禅定内容和表现形式与整个佛教受扣合起来,易于现代人接受和理解。但这种分法也有一个缺陷,即保持了佛教禅定的纯粹性,没有顾及到禅定传入中国受本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宋元以后,由于禅宗独盛,只重心悟不重功夫,衍至末流,逞机锋、耍嘴皮、拾牙慧风行,禅定遂不显。相反,禅定已汇入三教合流的时代风气中,尤其是道教气功(内丹)大量摄取禅定技术与理论解说,如司马承帧、张伯端等,儒家中也有“阳明禅”的出现,禅.定溶入武术致有少林武功传世,禅定又与医疗相连而有养生禅定术等等。到明清,佛教禅定流传情形犹如印度瑜伽一样,成为各类哲学体系和养生实践法门的流动财产。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