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光寺 隋唐建筑留遗风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寂光寺位于大英县蓬莱镇西南方10公里处,始建于隋大业23年(617)。清代续修,现存隋唐遗址、明代古建筑以及清代建筑,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

寂光寺占地25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54平方米。沿中轴线上,循山势递升,自前后揭殿五重,依次为魁星楼、弥勒殿、大雄殿、转轮殿、观音殿,并与配房、藏经楼,每井置垂带踏道、拜台。

魁星楼占地130平方米,至弥勒殿13米,中有一院坝。弥勒殿占地260平方米,前有3级台阶,殿后有16步台阶,上台阶有一大坝,穿坝上11步转角台阶到大雄殿。大雄殿占地243.1平方米,殿前一讲经台,为隋唐遗址。从大雄殿侧经20米走道上17级台阶即到转轮殿,转轮殿占地116.64平方米。从转轮殿后行13米即到复建的观音殿,观音殿为重檐两滴水建筑,占地221.64平方米。站在观音殿可见23746平方米的空地,地下多为隋唐遗址。

山门为重檐两滴水斜山式顶,小青瓦砖石结构,为“凹”字形布局,山门两边是哼哈二将。顺左边长梯可上二楼,正中对弥勒殿有一付双扇木门,门两边书对联:“半壁金山光宇宙,一根宝杵镇乾坤”。山门为清代建筑,屡有修缮,现保存完整。

弥勒殿为清代复建工程,地基和地板皆为隋唐遗址,宋、元、明时期皆有修造,后因火灾毁其屋宇,清代又在遗址上造弥勒殿,解放至今还作过3次修缮。殿内左右是高大的四大天王,中间是弥勒佛。弥勒殿为单檐斜山式顶,屋脊饰双龙抢宝并神兽战将。大雄宝殿前是隋唐时期遗存的讲经台,讲经台高2.9米、长5米、宽3.5米,保存较完整。讲经台左右分布的分别是单檐斜山式顶的钟楼和鼓楼。

大雄宝殿是重檐两滴水斜山式顶,小青瓦砖木石结构。屋内正中是释迦牟尼佛,两旁为菩萨石刻圆雕像。大雄殿复建于隋唐遗址基础之上,庄严而肃穆。转轮殿为小青筒瓦单檐斜山式顶,穿逗与台梁式结构,有11个较大的斗拱支撑屋宇。内置可以转动的转轮幢(俗名星辰车),为重檐三滴水塔式风格。转轮殿现作地藏殿使用,保存完好无损。观音殿是隋唐遗址上的复建工程,与寂光寺浑为一体。

来源:遂宁日报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