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 昨天的故事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民间文学 昨天的故事

一个民族自有其精神,一个民族自有其信仰。我们每个文明的传承大概主要靠言传身授才得以薪尽火传。民间文学,那些神话、传说、故事、歌谣成了大众信仰的核心、希望的所在和情感的寄托。在工业文明和现代科学的洗礼下,民间文学在现代人的心目中变得陌生起来,就像大观园中的刘姥姥一样土里土气和不合宜。

但民间文学承担了太多的责任,它创造了历史,却正在被遗忘。远古人们没有量子力学,不可能提出大爆炸宇宙论,但女娲补天不可能低于亚当夏娃的传说。人死之后魂归何处,梁山伯、祝英台化为蝴蝶更是人们向往美好爱情的寄托。

在我市的街头巷尾、田舍村落,有不少民间文学的踪迹,经挖掘整理,一些内容可说是具有极为罕见的文化价值,有些已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观音故里传说

观音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形象,观音三姐妹诞生在遂宁的传说在川中地区流传很广。而我市已将观音故里作为拓展遂宁旅游业4张名片中的第一张。

“观音故里传说”是指产生并流传于遂宁市及邻近地区的中国观音的故乡在遂宁的民间口头文学,含传说、故事、歌谣等,是遂宁地域文化、民俗文化、遂宁人精神文化的一种体现,是研究遂宁人文历史的依据之一,是专家学者研究、探证观音文化不可忽略的历史资料。观音故里传说中的人物、情节、故事处处体现对真善美的讴歌,对假丑恶的鞭笞,是文学艺术拓展的母体。这类传说均以中国观音诞生的故乡在遂宁,即古蜀地遂宁妙庄王的3个女儿出家修行、得道而成为中国民众崇拜的观音菩萨为核心内容,并且遂宁有宋代玉印为凭,诸多传说代代相传,观音故里传说独具魅力。

宝梵寺仙画传说

在距蓬溪县城25里的宝梵乡,寺中的壁画被誉为仙画,名闻中外。相传,在初建宝梵寺大雄殿时,寺中住持四处招募画匠,应募的是一位童颜鹤发的老人,他来之后却整日游玩概不提绘画之事,住持暗暗为他着急,直到大雄殿快竣工的前一天,不得不催促他赶快作画,老人不慌不忙,要求住持叫修殿的所有工匠给他调一天绘画颜料,分别装在拌桶里,并给他几把大扫把,当晚老人趁大家都已休息时作画,待觉察住持在偷看时立即扔下绘画的扫帚踢开一道墙壁飞遁而去,但墙上的画却已完成,从此,仙画的说法就传开了。

罗衣秀才传说

罗衣是个出身很穷的人,生于唐朝时的蓬溪县文井乡,5岁父亡母寡,勤奋好学,聪明过人,看事准确深远,百说百准,连哪天下雨哪天晴都晓得,所以乡中人说他是“金口玉牙”有当帝王的福分,可是他只当了一个秀才,就了却了一辈子。为什么只当了一个秀才呢?蓬溪县文井镇4个地方——灯杆嘴、石通镇、高峰山、小溪沟流传着他的6件趣事,反映了他的一生。(稿源:遂宁日报)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