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开发郑州新区等“两带八区”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建设商都博物院等12项旅游重点项目,打造一批旅游精品景区……在昨日上午召开的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郑州市确立“旅游强市”战略,把郑州市打造成为中国中部地区的游客集散中心城市和国内旅游名城。会议下发了《关于实施旅游强市战略,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及《郑州市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征求意见稿。
“两带八区”旅游布局
两带:黄河文化景观带和南水北调生态景观带
八区:嵩山文化旅游区、黄帝文化旅游区、浮戏山旅游区、雁鸣湖生态旅游区、康百万庄园—北宋皇陵旅游区、新密古城文化旅游区、都市观光旅游区及郑州新区旅游区。
3年郑州新添12景
根据3年行动计划,今年起的3年内要重点建设《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二期工程、商城遗址公园、商都博物院等12个旅游项目。
1.《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二期工程:重点建设禅街、禅院式酒店、游客服务中心、素斋馆等项目,2009年开工建设,2011年工程完工。
2.商城遗址公园:加快一期拆迁工程,重点对商城遗址东南城垣本体及两侧区域进行保护展示和环境整治,2009年完成拆迁并开工建设,2010年完成周边环境整治、文化展示等项目建设。
3.商都博物院:2009年完成项目的规划和方案设计,2010年开工建设,2011年基本建成以商文化展示为主题,集文物收藏、文化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博物馆。
4.新密古城及县衙旅游开发项目:2009年完成项目的规划和方案设计,2010年开工建设县衙、城隍庙、法海寺等项目,并修缮古民居、古街道,整理护城河,营造古城环境。
5.中华文化园:2009年着手项目的前期策划、论证和招商,并不断收集能够反映市历史文化和中华民族从三皇五帝到明清传统文化的展示资料,2010年以恢复建设荥阳故城为核心启动项目建设。
6.黄帝故里二期扩建工程:建设游客服务中心、管理用房、生态停车场、供水供电通信及排污等设施,整治景区周边环境,扩大景区规模,2010年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7.黄河文化展示工程:2009年完成黄河碑林建设,2011年完成炎黄二帝雕像内部空间的黄河文化陈列馆、黄河治理纪念工程、中华炎黄坛等建设工程。
8.康百万庄园保护与开发:至2011年基本完成庄园建筑群的复建工程,并修缮与开发反映庄园文化建筑的设施项目。
9.郑州海洋生物博物馆二期:2009年开工建设海洋水族馆、极地动物馆、渔人码头和智障、自闭症儿童辅助治疗中心等工程,2011年主体工程完工。
10.杜甫故里保护与开发:2009年继续实施景区扩建工程,保护杜甫故里风景骨架的完整性,以北方田园式风格为主,突出诞生窑、笔架山、洗砚池等文化景观,至2012年完工。
11.茶文化休闲区:依托北茶城、国香茶城、南茶城等茶叶市场,建设茶叶、茶具博物馆,推出茶道表演、河南戏曲演艺、禅武表演等项目,不断丰富旅游内容,至2010年打造成为茶文化休闲旅游区。
12.绿城生态旅游项目:2009年开工建设绿博园,2010年开园;2011年完成黄河国家生态公园一期工程、植物园、水岸花木城等建设,逐步整合森林公园、西流湖公园、月季公园、金水河滨河公园、东区湿地公园等旅游资源。
目标
郑州要成为国内旅游名城
会议提出“旅游强市”战略的奋斗目标为,要充分发挥郑州作为全省旅游集散和服务中心的功能和作用,不断提高郑州旅游的国际化水平,实现旅游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旅游产品从单一观光型向观光、度假、休闲等复合型转变,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的产业质量和综合竞争力。到2011年,年接待海内外游客突破5000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4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450亿元。到2015年,年接待海内外游客突破8000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00亿元。力争培育2~3家国内知名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1~2家国际知名旅游企业;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60万人,带动社会关联就业300万人;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郑州市成为中国中部地区的游客集散中心城市和国内旅游名城。
打造
六项旅游系统工程
根据3年行动计划,将着力打造6项旅游系统工程,分别为旅游信息化建设工程、旅游标志系统建设工程、城市旅游形象营销工程、节庆旅游整合升级工程、都市休闲综合体打造工程以及乡村休闲项目群建设工程。
其中,节庆旅游整合升级工程在2009年成立市旅游节庆办公室,不断整合和提升现有节庆活动,至2011年打造几个知名的节庆旅游品牌,指导办好郑州樱桃节、郑州葡萄文化节、中牟雁鸣湖大闸蟹美食节、新郑枣乡风情节、龙湖端午龙舟大赛、中牟西瓜节、荥阳河阴石榴文化节、环翠峪杏花节、新密尖山杏花节等特色节庆活动。都市休闲综合体打造工程以二七广场中心游憩区、郑东新区CBD中心游憩区为试点,至2011年通过整治环境、引进休闲娱乐项目和建设特色街道,初步完成都市休闲综合体建设。乡村休闲项目群建设工程以北部沿黄河区域和南部樱桃沟村为重点,至2011年建设成为相对完善的乡村休闲项目聚集地。
四条精品旅游线路
古都文化旅游廊道:彰显郑州商文化、安阳殷商文化、洛阳汉魏文化、开封宋都文化,依托商城遗址公园、商都博物院、宋陵、殷墟等景区,推广“王朝街道”之旅,带动郑州古都文化游。
功夫之旅文化体验游:整合少林寺等嵩山少林功夫旅游景点,连接荥阳苌家拳和陈家沟太极拳等旅游相关的内容,形成修学习武、参禅悟道的经典旅游线路。
黄帝故里寻根拜祖游:组合新郑黄帝故里、始祖山、新密黄帝宫、省博物院等旅游景区,打造黄帝文化体验、寻根拜祖的国际旅游线路。
沿黄风光古韵旅游线:整合商丘黄河故道、开封悬河景观、洛阳小浪底水库、三门峡黄河大坝等旅游资源,突出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花园口景区、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汉霸二王城、康百万庄园、雁鸣湖等旅游景区,构建黄河黄金水道旅游线路。
一批旅游精品景区
会议提出,围绕全市旅游发展总体布局,加快把嵩山、黄帝故里、黄河风景名胜区等打造成世界知名的国际化旅游精品,成为提升郑州旅游国际化水平的核心景区。利用嵩山申遗契机,促进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观星台、会善寺、嵩岳寺等景区的联合互动,推动大嵩山旅游区平衡发展。按照国内一流标准,建设康百万庄园、杜甫故里、北宋皇陵、雁鸣湖、浮戏山、新密古城、绿博园、青龙山慈云寺等景区,成为推动我市旅游发展的新动力。加快郑州商城遗址公园、商都博物院、城隍庙、文庙等市内景区的新建或改造步伐,改善并丰富城区旅游产品结构。
峨山慈棹禅师在月船禅慧禅师处得到印可,月船就对他说道:“你是大器,至今终能成就,从今以后,天下人莫能奈你何,你应发心再参善知识,不要忘记行脚云游是禅者的任务。”有一年,峨山听说白隐禅师在江户的地方开讲《碧岩录》,便到江户参访白隐禅师,并呈上自己的见解,谁知白隐禅师却说道:“你从恶知识处得来的见解,许多臭气薰我!”
五十五卷。明·憨山德清撰,侍者福善录,通炯编辑,刘起相重校。又称《憨山老人梦游集》。为憨山德清语录的集大成本。收在《禅宗全书》第五十一册、《万续藏》第一二七册。作者德清,晚年号憨山老人。与云栖盐宏、紫柏真可、蜀益智旭等三人被称为明季四大师。治学范围极广博。除佛教经论之注疏外,另有关于《老子》、《庄子》、《中庸》等书之注解。
当脑筋清楚,体力充沛的时候,最适合打坐,最好养成每天固定的时间打坐,例如早上早些起床,晚上洗完澡睡前各坐一次,每次至少十五至二十分钟,如能坐到半小时至一两小时更佳。
迦叶二十八传至达摩,达摩五传至曹溪六祖六祖后派列五家。六祖传青原思祖,思传南岳石头迁祖,迁传药山俨祖,俨传云岩晟祖,晟传洞山良价禅师,价传曹山本寂禅师,后人尊为曹洞宗。又石头传天皇悟祖,悟传龙潭信祖,信传德山鉴祖,鉴传雪峰存祖,存传云门文偃禅师,曰云门宗。
明州天童景德寺语录 侍者 祖日 编 山门天童大解脱门。豁开衲僧自己。透乾坤无表里。虽然万古清风八面来。前楼后阁玲珑起。 佛殿。黄金妙相。驴腮马嘴。咦。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方丈。横一丈竖一丈。文殊维摩隔壁抓痒。卓柱杖云。尽大地人不钓自上。 至法座前
禅宗经典有哪些?《大般若经》是佛教经典。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般若经》。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唐玄奘译。600卷,包括般若系16种经典(即十六会)。其中第二会(《二万五千颂般若》)、第四会(《八千颂般若》)和第九会(《金刚般若》)为般若经的基本思想,大概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其他各会是在以后几个世纪中成书的。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南印度,以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在贵霜王朝时广为流行。梵本多数仍存。
临济宗为禅宗南宗五家之一,由希运禅师住持宜丰黄檗寺时暂露端倪。从曹溪的六祖惠能,历南岳、马祖、百丈、黄檗,一直到临济的义玄,于临济禅院举扬一家,后世称为临济宗。义玄是惠能的六世法孙。又临济六世孙为石霜之圆禅师。圆禅师以后分杨岐派、黄龙派。
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盘坐”、“静坐”。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盘坐又分自然盘和双盘、单盘。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在中华武术修炼中,打坐也是一种修炼内功,涵养心性,增强意力的途径。打坐的特点是“静”,“久静则滞,久动则疲”。因此,打坐结束后,要活动筋骨,如:打拳、舞剑、踢毽、自我按摩等等,做到“动静结合”。
释迦牟尼佛→初祖摩诃迦叶→二祖阿难尊者(中经二十八代至)→西天二十九祖东土初祖达摩大师→二祖慧可大师→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五祖弘忍大师→六祖慧能大师→南狱怀让禅师→马祖道一禅师→黄辟希运禅师→临济宗第一代临济义玄法师(中经四十二代至)→虚云古岩禅师→净慧本宗禅师→寂仁常毅禅师→四十六代义辉寂月
《指月录》三十二卷。又称《水月斋指月录》。明·瞿汝稷集。万历二十三年(1595)完成,三十年序刊。收在《万续藏》第一四三册。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禅定,是一个很幽胜深远的法门。有实修经验的人,一定会知道,你修得越深,精神层面的感觉将越深邃,越难以言诠。这种精神层面的感觉,只能透过实修去取证,自然会了解深刻的禅定里面是什么样的世界。
自己要检视自己修禅定的动机是不是为了利养。如果是,那就是地狱的心。什么是地狱心?当此生此世贪得无厌,下辈子就容易掉入地狱。如果为了利养而修禅定,这就叫发地狱心。可千千万万要避免啊!
衣食支分婚嫁毕,从今家事不相仍。夜眠身是投林鸟,朝饭心同乞食僧。清唳数声松下鹤①,寒光一点竹间灯。中宵入定跏趺坐②,女唤妻呼多不应。 白居易的晚年,是个虔诚的佛弟子。在他的诗集里,有《赠僧五首》之一说:“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慈悲不瞬诸天眼,清净无尘几地心。每岁八关蒙九授,般勤一戒重千金。”诗名《钵塔院如大师》,并有小序说:“师年八十三,登坛秉律凡六十年。每岁于师处授八关斋戒者九度。”表现了对于出家人的赞美和欣美。这回轮到他自己坐禅学佛了。
解脱之法的发现是佛陀;佛教的重心是正法;佛教的住世是僧众。所以,佛教把这能让众生离苦得乐的佛、法、僧称之为三宝。佛陀在世,佛教以佛陀为中心,佛陀入灭后,佛教则以僧团为中心。皈依三宝是为了学习正法,正法又须僧团来作良导。
做什么事都要以大悲为体、菩提心为相、种种方便方法为用。若是以大悲心为体智慧必然会显发,悲智运用如何也是要以菩提心为相,这样在依法行事和发心做事的时候,就不会以顾及而最终是以自我的寻思为顾忌,这样就会视一切为恶为不如法就会远离大悲,就不会发菩提。所以我们要尽量的去成就别人,因为我们明白一切众生无其自性,受被成就的也无自性,成就的方法也无自性,这样我们就不执着了,因为有执着就会有因自我估计寻思而出现的好坏,这些好坏用常规看上去很对,但是却远离了大悲,就不会和无尽功德相应。
人生最宝贵的资产就是人格信誉,他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当一个人具备了这种良好的品行时,他的生活很充实,不会随波逐流,也不会不知所措,更不会迷途无归。
修禅就要平实,老实修,老实参,老实做。不要以神通来眩人眼目。当然有的人在初学佛法的时候,总是以神通为修法的目的,或者以神通为动力、目标,立这样的志而去修学佛法。这样修学佛法,这样去用功,往往会落入外道的修学当中。所以我们这里切记不要在修禅定中以神通为目的、动力。否则容易走到外道邪路上去。当然,因为根基所致,很多人平实不了,平平淡淡怎么可以呢?我修行就是要修出一点动静来,这个动静在哪里呢?其实这个动静就是你心里面的动静,还是要息止它。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今天是阿弥陀佛诞辰,阿弥陀佛成就的极乐世界是人类幸福美满的人生期盼和终极价值的最高追求。作为佛教徒,我们过阿弥陀佛诞辰,最重要的是系念阿弥陀佛,与佛道交感应。阿弥陀佛具备着无量的慈悲和智慧,我们要向阿弥陀佛学习。
今天是冬月十七阿弥陀佛圣诞!阿弥陀佛是众生的慈父,西方极乐世界是众生的归宿!阿弥陀佛知众生苦,时时刻刻思念着我们!今天是他的生日,让我们通过几个小问题走进阿弥陀佛的世界,走进阿弥陀佛的怀抱!阿弥陀佛究竟是谁?阿弥陀佛又叫无量光佛、无量寿佛。
某僧刚出家时,早课、晚课、出坡、行堂、诵经、打坐等功课样样精进,而后慢慢心生懈怠,并不如前。某日,师上堂开示:无论出家在家,为什么有的人修着修着心态变了,问题出来了?你们可以扪心自问,当初修学的初发心是什么,坚持了多久,现在的心态又是什么?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