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雪芽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峨眉山文化是峨眉山世界文化遗产属性的核心,它涵盖了峨眉山有文字记载四千余年的文明发展史。峨眉山文化由峨眉山佛文化、峨眉派武术文化、峨眉山茶文化三大部分组成。

  其中,峨眉山茶文化空灵俊逸,润浸于峨眉山佛文化与峨眉派武术文化,又渗融其中,三大文化相互渗透相融。毋以置疑,作为千古香茗“峨眉雪芽”的生态绿茶,则是峨眉山茶文化最具核心的代表。

  中国茶业界和世界茶业界有这样的论定: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野生古茶的发源地,川、滇(四川省、云南省)是世界野生古茶生长的中心地带,然而,茶业界在研究千古川滇茶马古道或者以“茶马古道”为题探究川、滇古茶的种植、加工、经营的历史中,却很少着墨“峨眉山茶文化”及它的具象“峨眉雪芽”;四川茶业研究在谈及川茶发展时,绝大落墨也是以古之“官茶”与商贾谋利为主的“茶贩”为题,绝少落墨“峨眉山茶文化”中最具生态魅力与养生功利的“峨眉雪芽”。故而,“峨眉山茶文化”博大精深的丰厚历史与内涵,仍然窖藏于仙山峨眉。

  而在历史的时空间,“峨眉雪芽”香茗处处留香,我们翻阅从隋唐至两宋和元、明、清诸朝历代的浩浩文献,上至京华,广及文人墨客,无不闻香织雪芽。

  唐代著名诗僧贾岛在《送朱休归剑南》一诗中哦吟道:“芽新抽雪茗”。是可见在唐代 “峨眉雪芽”已名扬天下,贾岛没有来过峨眉山,但在京都长安品饮过仙山峨眉雪芽,当然也听说过“峨眉三月雪中采新茶”奇异景观故事。

  唐代学者李善在其所著的《昭明文选注》中记载:“峨山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今黑水寺后绝顶产茶,味佳而二年白一年绿,间出有常。不知地气所钟,何以互更”——这是历史文献中,有关峨眉山茶最古老最完整最形象的史记

  宋代文豪苏东坡嗜饮“峨眉雪芽”且情有独钟。赋文《嘉木记》,又自造“东坡壶”终身相伴。

  南宋大诗人陆游经常自诩“江南老桑葶”,一生品饮江南诸多香茗,见识品饮“峨眉雪芽”后,喟叹赞誉:“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后遂将哦吟“峨眉雪芽”佳诗纳入其《剑南诗稿》。

  更有历朝历代的道、佛两门的诗僧与道人留墨心迹:“风推万松吼,茶烹千古雪”——这是一幅何等场面的景观,寺外大雪飘飘,风动万松,寺内燃壶煮茶,香气四溢,暖适胃脘。动、静有致之间,点睛出了峨眉山茶文化的诗化场景,一幅让人暇想无边的“峨眉雪芽”香溢风雪图。

  道家们则探究峨眉山茶的养生与延年益寿;“青花捧盏,叩问峨眉鬼谷蒲公宝掌山樵千寿何物溢养岁同日月;五千草本,在佑仙山嘉木上承苍天福泽尽纳瑶草芬芳烘成雪芽”。鬼谷先生为公元前“逍遥派”人物,相传曾来峨眉山隐修;蒲公则是山中原住民采药郎,宝掌是中印度高僧,公元四世纪住锡峨眉山洪椿坪后,129岁无疾而终,山樵是山中高寿老叟,这些在千年以前生存条件与医学尚不发达的历史高寿叟者,何以“岁同日月”,是否终身品饮“峨眉雪芽”?虽然无法考究,但透过字里行间,“峨眉雪芽”显然同这些高寿人物有密切的关联。

  这便是窖藏于峨眉山文化中的以“峨眉雪芽”为载体的文化具象,它们般若鸿泥,根植于峨眉山这一片净土上。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