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素有“茶乡”之称,已逾千年的茶业史,茶文化淀积深厚,茶叶生长的自然环境优越,茶叶品类繁多、品质优良,是湖南省无公害茶叶基地县和重点优质绿茶基地县。安化品类冠绝全国的黑茶系列产品和近两年来在国内及东南亚市场声誉鹊起的“千两花卷茶”,更被国内茶叶专家称为湖南茶叶的前途和希望所在。据资料介绍,业内专家以及日本、台湾的茶文化的典籍都认定安化“千两花卷”是茶文化的经典,是“世界茶王”.
“千两茶”,即花卷茶,起源于湖南安化。历史上是安化资江边江南镇边江村刘姓家族不向外传的神秘产品。花卷茶的全部制作工序均由手工完成,加工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体力消耗大。在自然条件催化下“日晒夜露”,自行发酵、干燥,吸“天地之灵气,纳宇宙之精华”于茶体之内,进入长期存放期,陈放越久,质量越好,品味更佳。饮用花卷茶可以感受到茶味十足,滋味甜润醇厚、提神、解腻、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化,对缓解腹胀、止泻有明显功效 。
“千两花卷”“百两花卷”已逾千年历史,传统手工加工工艺,具有独特品质风味的“千两花卷”“百两花卷”,被茶人视为“镇店之宝”,受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人们的青睐,被喻为“中国茶文化的化身”.
花卷茶以其古朴、大气之风范立于世界茶业之林,被世人冠于“世界茶王”之美名,是中华茶文化之瑰宝。她的神秘之处在于:
一、花卷茶采用纯手工传统工艺,其加工程序从选料、筛分、拣剔、紧压成型到晾置干燥,无任何机械成分,凸显其原始古朴的自然之美.
二、茶身之大,质量之重,包装之特殊,是其他茶叶品类所不及的。串串驮铃,茫茫戈壁,让世人在品味茶的同时,更多的是对历史的回味和对古人的怀想和赞赏.
三、原料特殊,加工工艺独特而又富于科学性,包装大气而又完美无暇,令世人叹为观止。花卷茶采用安化大叶原料,加工过程有渥堆、发烟火焙和“日晒夜露”之特殊干燥工艺,包装采用蔑篓棕片、棕叶等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精华,并于茶这一神奇的宝物一气呵成,构成了一幅“天人合一,茶人合一”的壮美书卷.
四、“日晒夜露”之特殊发酵工艺,造就了花卷茶独特的品质特征和对人体独特的药理功能,长期存放的花卷茶,对肚胀、腹泻具有“药”到病除之功效。近年来的临床试验证明,花卷茶对改善人体血液循环,降低血脂,血压具有明显的辅助疗效.
“由于制作工艺奇特,上世纪50年代已停产,目前郑州茶市仅有这两柱“千两花卷”,这种茶每公斤价格近万元。之所以叫“千两茶”,是因为按照老秤计量,这种茶柱大约为1000两,故名“千两茶”。茶柱所用茶叶为优质黑茶,产于我国著名茶叶主产区湖南省安化县。为运输保存方便,茶农将采摘后的黑茶晒干,然后再将茶叶挤压到一起,像拧花卷一样拧成柱状。最后用竹叶将茶柱包裹,再缠上一层棕,外面用竹篾包裹,未拆封的千两茶高达1.5米,重约36公斤。经过三层包裹的千两茶可长期保存.
根据市场的需要,安化各大茶厂与茶业公司已恢复“花卷茶”生产加工,且茶卷筒重量型号增加,工艺更精,品质更优,很受海内外客商欢迎.
安化茶叶和茶文化在全国、全世界的影响都很大.
一是历史久远。安化是先有茶,后有县。渠江薄片在唐代就是贡品,宋朝设立安化县以后,朝廷对安化的认识就是“惟茶甲于诸州市”.
二是世界独有。花卷茶工艺独特,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湖南有,湖南只有安化有。据资料介绍,业内专家以及倭国、台湾的茶文化典籍都认定安化“千两花卷茶”是茶文化的经典,是“世界茶王”。台湾故宫博物院和安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的镇院之宝,就是安化“千两花卷茶”。180年前,两江总督陶澍写了一首长诗《咏安化茶》,诗中提到唐宋以来,人们都宁喝安化茶中的次品,也不喝别处茶的上品.
三是享誉全球。安化茶叶自古就行销海内外,当年乔家就有驼队运输安化“千两花卷”,中国历史上平遥的大钱庄就有许多与茶叶贸易相关的安化银票。茶业贸易古埠黄沙坪,在茶业鼎盛时期,茶叶商号近百家,汇聚晋商、陕商、鄂商、川商、徽商以及茶叶加工制作人员数万人,安化黑茶和红茶一度占据世界市场份额的80%。四是市场广阔。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油脂吸食过量,导致心血管疾病高发,最好的预防办法就是喝黑茶,过去二十年里,普洱茶因此风行世界。近年来,专家发现黑茶中的极品是安化花卷茶,倭国、韩国客商收购50年以上陈年“千两花卷茶”,一支的价格达到200万元。随着现代保健养生理念的深入人心,“千两茶”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花卷茶近年来在沿海地区很是畅销,很多人都是买下收藏,并不当即饮用。千两花卷茶为饮品,贮藏也当重要。为此,我们还是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千两茶以及它的生产制作过程.
“千两茶”亦即花卷中一个品种,以古代计量单位重为一千两 (古秤16两为一斤),故又名“千两茶”,采用安化高家溪和马安溪的优质黑毛茶为原料,用棍锤筑制在长筒形的篾篓中,筑造成圆柱形。高147厘米,直径20厘米。重约37公斤。千两花卷茶是20世纪50年代绝产的传统工艺商品,主要由于海外市场的征购,这一原产地在安化山区的奇珍才得以在21世纪之初璧现,并风靡广东及东南亚市场。早在古时,因其功用独特,形状硕大,香高艺雅,滋味浓醇。被称之为“茶之侠者”。而现在其声誉之盛,已不亚于当今大行其道的普洱,被权威的台湾茶书誉为“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茶中的极品”。近年来那种早年的千两茶由于许多人重金求购,最高价格达到了5000多元一斤,由于存世稀少现在这价也是有价无市了.
千两花卷茶的起源现有两种说法:一是安化边江刘姓家庭不向外传的神秘产品。二是相传为道光初年一张姓晋商和黄沙坪当地制茶师傅花费数年工夫精研而成,采制工艺十分讲究。一段时间以来,市场上以花砖茶替代了花卷茶,花卷茶和花砖茶虽同属紧压茶,均采用黑毛茶为原料但由于加工工艺和品质要求不同,形成的产品各具特色,实际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紧压茶产品.
花卷茶的生产在原料选择上需经筛制,拣剔、整形、拼堆程序,在加工上需经其绞、压、跺、滚、锤工艺,最后形成长约1.5米、直径为0.2米左右的圆柱体,置于凉架上,经夏秋季节50天左右的日晒夜露(不能淋雨),在自然条件催化下,自行发酵、干燥,吸“天地之灵气,纳宇宙之精华”于茶体之内,进入长期陈放期,陈放越久,质量越好,品味更佳.
由于花卷茶选用的优质黑毛茶原料和古朴的加工方法使其产生特殊的饮用价值,花卷茶中的儿茶素和氧化产物黄烷醇类氧化基合物是一类复杂的生理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如增强人体血管壁的韧性,抑制动脉硬化,具有维生素P的类似功能,抑制人体内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作用能力是维生素的5~10倍,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维生素C的吸收,从而防止致癌物质——亚硝酸铵等硝基化合物的在人体新陈代谢中的形成积累等。饮用花卷茶可以感受到茶味十足,滋味甜润醇厚、提神、解腻、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化,对缓解腹胀、止泻有明显功效。并具有抑制肥胖的功能,因而花卷茶受到了国内外的消费者的青睐。在国内主要销往广东省、港台地区市场,在国外主要销往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国际市场.
花卷茶的生产工艺很复杂,安化千两茶在明代前期(15世纪)参照四川乌茶的制造方法,加以改进,制成黑茶。乌茶是蒸青(水煮)茶,黑茶是杀青(锅炒)茶,相比之下,黑茶除掉了青叶滋味醇和,有松烟香,千两花卷乃老秤16两为1斤之千两,约合37公斤。此茶以蓼叶裹胎,外包棕片,再用竹篾捆压箍紧,呈圆柱形状。其色如铁,卷内金花茂密,泡而饮之,沉香馥郁持久,滋味醇厚绵长,其汤色则橙黄明亮似桐油,为善饮者所喜爱。此系列中还有“三百两茶”、“百两茶”等等.
千两花卷的踩制全是手工,工艺十分复杂,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全程有23道工序。其干燥定型则采取日晒夜露的办法,晾置50多天,使其具有特殊的香气。一般全年只有四五个月能生产,产量很少。并且原花卷茶制成之后并不做为饮品出售,而是贮藏七八年之后方拆封饮用.
饮用功效:饮用花卷茶,可以消滞去腻,久放不溲。新鲜的花卷茶有一种“霸气”,涤烦闷,扫腥膻,非凡茶可比。陈年的花卷茶醇酽隽永,善饮者将其开卷敞放一段时间,待其“睡醒”再畅饮,有琼浆玉液不易之妙。陈年花卷茶对付一般的肠胃毛病,可以说茶到病除.
另外,花卷茶是海外游子治疗水土不服的常备饮品,因此花卷茶远销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各国。
一般别的茶,只要存放两叁年,就变质无味了,但千两花卷茶却不同,它生产出来并不立即饮用,而要存放六七年才有它的特色,并且存放越久,茶味越浓,治病效果越好。原来花卷茶在农村一般都是吊在火堂的上面,且常年不断烟火,让它受烟熏火烤(那时都是烧柴)。不过现在烧柴的很少了,没那条件了。其实花卷茶贮藏很简单,只需放在干燥通风处即可。
峨山慈棹禅师在月船禅慧禅师处得到印可,月船就对他说道:“你是大器,至今终能成就,从今以后,天下人莫能奈你何,你应发心再参善知识,不要忘记行脚云游是禅者的任务。”有一年,峨山听说白隐禅师在江户的地方开讲《碧岩录》,便到江户参访白隐禅师,并呈上自己的见解,谁知白隐禅师却说道:“你从恶知识处得来的见解,许多臭气薰我!”
五十五卷。明·憨山德清撰,侍者福善录,通炯编辑,刘起相重校。又称《憨山老人梦游集》。为憨山德清语录的集大成本。收在《禅宗全书》第五十一册、《万续藏》第一二七册。作者德清,晚年号憨山老人。与云栖盐宏、紫柏真可、蜀益智旭等三人被称为明季四大师。治学范围极广博。除佛教经论之注疏外,另有关于《老子》、《庄子》、《中庸》等书之注解。
当脑筋清楚,体力充沛的时候,最适合打坐,最好养成每天固定的时间打坐,例如早上早些起床,晚上洗完澡睡前各坐一次,每次至少十五至二十分钟,如能坐到半小时至一两小时更佳。
迦叶二十八传至达摩,达摩五传至曹溪六祖六祖后派列五家。六祖传青原思祖,思传南岳石头迁祖,迁传药山俨祖,俨传云岩晟祖,晟传洞山良价禅师,价传曹山本寂禅师,后人尊为曹洞宗。又石头传天皇悟祖,悟传龙潭信祖,信传德山鉴祖,鉴传雪峰存祖,存传云门文偃禅师,曰云门宗。
明州天童景德寺语录 侍者 祖日 编 山门天童大解脱门。豁开衲僧自己。透乾坤无表里。虽然万古清风八面来。前楼后阁玲珑起。 佛殿。黄金妙相。驴腮马嘴。咦。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方丈。横一丈竖一丈。文殊维摩隔壁抓痒。卓柱杖云。尽大地人不钓自上。 至法座前
禅宗经典有哪些?《大般若经》是佛教经典。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般若经》。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唐玄奘译。600卷,包括般若系16种经典(即十六会)。其中第二会(《二万五千颂般若》)、第四会(《八千颂般若》)和第九会(《金刚般若》)为般若经的基本思想,大概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其他各会是在以后几个世纪中成书的。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南印度,以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在贵霜王朝时广为流行。梵本多数仍存。
临济宗为禅宗南宗五家之一,由希运禅师住持宜丰黄檗寺时暂露端倪。从曹溪的六祖惠能,历南岳、马祖、百丈、黄檗,一直到临济的义玄,于临济禅院举扬一家,后世称为临济宗。义玄是惠能的六世法孙。又临济六世孙为石霜之圆禅师。圆禅师以后分杨岐派、黄龙派。
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盘坐”、“静坐”。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盘坐又分自然盘和双盘、单盘。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在中华武术修炼中,打坐也是一种修炼内功,涵养心性,增强意力的途径。打坐的特点是“静”,“久静则滞,久动则疲”。因此,打坐结束后,要活动筋骨,如:打拳、舞剑、踢毽、自我按摩等等,做到“动静结合”。
释迦牟尼佛→初祖摩诃迦叶→二祖阿难尊者(中经二十八代至)→西天二十九祖东土初祖达摩大师→二祖慧可大师→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五祖弘忍大师→六祖慧能大师→南狱怀让禅师→马祖道一禅师→黄辟希运禅师→临济宗第一代临济义玄法师(中经四十二代至)→虚云古岩禅师→净慧本宗禅师→寂仁常毅禅师→四十六代义辉寂月
《指月录》三十二卷。又称《水月斋指月录》。明·瞿汝稷集。万历二十三年(1595)完成,三十年序刊。收在《万续藏》第一四三册。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禅定,是一个很幽胜深远的法门。有实修经验的人,一定会知道,你修得越深,精神层面的感觉将越深邃,越难以言诠。这种精神层面的感觉,只能透过实修去取证,自然会了解深刻的禅定里面是什么样的世界。
自己要检视自己修禅定的动机是不是为了利养。如果是,那就是地狱的心。什么是地狱心?当此生此世贪得无厌,下辈子就容易掉入地狱。如果为了利养而修禅定,这就叫发地狱心。可千千万万要避免啊!
衣食支分婚嫁毕,从今家事不相仍。夜眠身是投林鸟,朝饭心同乞食僧。清唳数声松下鹤①,寒光一点竹间灯。中宵入定跏趺坐②,女唤妻呼多不应。 白居易的晚年,是个虔诚的佛弟子。在他的诗集里,有《赠僧五首》之一说:“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慈悲不瞬诸天眼,清净无尘几地心。每岁八关蒙九授,般勤一戒重千金。”诗名《钵塔院如大师》,并有小序说:“师年八十三,登坛秉律凡六十年。每岁于师处授八关斋戒者九度。”表现了对于出家人的赞美和欣美。这回轮到他自己坐禅学佛了。
解脱之法的发现是佛陀;佛教的重心是正法;佛教的住世是僧众。所以,佛教把这能让众生离苦得乐的佛、法、僧称之为三宝。佛陀在世,佛教以佛陀为中心,佛陀入灭后,佛教则以僧团为中心。皈依三宝是为了学习正法,正法又须僧团来作良导。
做什么事都要以大悲为体、菩提心为相、种种方便方法为用。若是以大悲心为体智慧必然会显发,悲智运用如何也是要以菩提心为相,这样在依法行事和发心做事的时候,就不会以顾及而最终是以自我的寻思为顾忌,这样就会视一切为恶为不如法就会远离大悲,就不会发菩提。所以我们要尽量的去成就别人,因为我们明白一切众生无其自性,受被成就的也无自性,成就的方法也无自性,这样我们就不执着了,因为有执着就会有因自我估计寻思而出现的好坏,这些好坏用常规看上去很对,但是却远离了大悲,就不会和无尽功德相应。
人生最宝贵的资产就是人格信誉,他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当一个人具备了这种良好的品行时,他的生活很充实,不会随波逐流,也不会不知所措,更不会迷途无归。
修禅就要平实,老实修,老实参,老实做。不要以神通来眩人眼目。当然有的人在初学佛法的时候,总是以神通为修法的目的,或者以神通为动力、目标,立这样的志而去修学佛法。这样修学佛法,这样去用功,往往会落入外道的修学当中。所以我们这里切记不要在修禅定中以神通为目的、动力。否则容易走到外道邪路上去。当然,因为根基所致,很多人平实不了,平平淡淡怎么可以呢?我修行就是要修出一点动静来,这个动静在哪里呢?其实这个动静就是你心里面的动静,还是要息止它。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今天是阿弥陀佛诞辰,阿弥陀佛成就的极乐世界是人类幸福美满的人生期盼和终极价值的最高追求。作为佛教徒,我们过阿弥陀佛诞辰,最重要的是系念阿弥陀佛,与佛道交感应。阿弥陀佛具备着无量的慈悲和智慧,我们要向阿弥陀佛学习。
今天是冬月十七阿弥陀佛圣诞!阿弥陀佛是众生的慈父,西方极乐世界是众生的归宿!阿弥陀佛知众生苦,时时刻刻思念着我们!今天是他的生日,让我们通过几个小问题走进阿弥陀佛的世界,走进阿弥陀佛的怀抱!阿弥陀佛究竟是谁?阿弥陀佛又叫无量光佛、无量寿佛。
某僧刚出家时,早课、晚课、出坡、行堂、诵经、打坐等功课样样精进,而后慢慢心生懈怠,并不如前。某日,师上堂开示:无论出家在家,为什么有的人修着修着心态变了,问题出来了?你们可以扪心自问,当初修学的初发心是什么,坚持了多久,现在的心态又是什么?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