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系两岸情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在当今这个时代,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展现了异彩纷呈的状态,文化研究进入一定程度,自然关注到了另一个层面———生态文化。比如饮茶,本是市井乡野闲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这种普通的生活形态也登上文化殿堂,并且产生了诸如品味、道行、艺事等与中国传统相关联的文化细节,由此而源远流长。而在那浓酽香韵里我们品尝到传统背景里的血缘亲情,闻到了绵长缭绕的乡音。

  丙戌年十一月十六,我奉家父嘱咐,前往永宁参加王氏宗亲祭祖盛典。期间,少不了与族人们共话衍派逸事,同叙宗亲情谊,海内外族亲、港澳台同胞,欢聚一堂,喜气洋洋。酒宴过后,便三五宗亲散聚泡茶饮叙。在这曾经鏖战东瀛,抵御倭患的古炮台边,铺开茶阵,韩信点兵。掀开闷碗盖,铁观音隐藏于“曼生壶,若深杯”功夫里的韵味,瞬间弥散在祠堂四壁。

  正品尝着家乡铁观音的香醇和余韵,门口走进一位矍铄的老者,温文尔雅的儒士之风从他的银须白髯飘散出来,很有点仙风道骨的味道。我不由想起乌龙茶的长寿作用。老者王大龙,台湾宜兰人,宗永宁二房,于清道光年间分支到台湾,按辈分我得称他叔。自报家门后大龙叔便从随身携带的黑皮包中掏出一袋茶来,“尝一尝台湾的乌龙茶吧!”

  呷一口台湾乌龙,浓香酽厚,乡土的,家园的,酸而不涩,回味微甘。文山包种、冻顶乌龙、木栅铁观音、白毫乌龙、竹山金萱……谈起台湾的名优茶来大龙叔如数家珍。大龙叔还追本溯源,他说,这些茶的老家都是大陆,都是两百多年前随闽粤等地商人迁徙、漂洋过海到台湾的。台湾的冻顶,就是清咸丰年间的年轻秀才林凤池,在赴福建考举人时,将武夷的山茶树带回家乡台湾南投县鹿谷乡冻顶山上成功种植的。

  一杯茶,牵起了绵绵的情思。安溪铁观音的余香和台湾冻顶乌龙的韵味融成一股温馨的暖流洋溢在两岸族人心中。隔岸相望,梦里依稀有着那么一片片似曾熟悉的茶园,青山绿水之间,一行行呈阶梯状排列的茶园,在如洗的阳光下,新绿如染。

  一杯茶,留下了血脉相承的记忆。四百多年前的风雨鏖战,永宁百姓乃至闽台两岸人民记忆犹新。在永宁旧城墙,在海滩每一块礁石上依然留着斑斑血迹。风过处,回响着永宁军民驱赶倭寇的怒吼声,回响着海贼落荒而逃的嚎叫。伫立在王氏祖祠前,两岸族人对着先祖“皇敕明威大将军”的纪念石碑深深鞠躬,举起盛满乌龙的茶杯,缅怀率领永宁军民浴血抗敌的英雄先祖,祭奠为国捐躯的英魂……

  伴随着冻顶乌龙喷吐出来的袅袅香烟,我仿佛看到在安溪西坪,茶农在园里翻土锄草;在安溪感德,茶山女采青欢快的身姿,和着山歌飘到海峡那端;我仿佛看到,台湾冻顶年轻的师傅动作娴熟地摇炒茶青,包揉做球;在台湾高山,采茶姑娘铺开鲜绿的茶叶,巧手敏捷地挑拣茶梗,如同描绘一幅幅工笔画……

  早就梦想去台湾,看看那些古风犹存的茶馆,去寻觅乡茶的余韵,用闽南方言向台湾茶农请教茶事。至今我的台湾之行仍停留在梦里,而大龙叔则飞越海峡,带来了台湾茶,让我一亲芳泽,聊慰相思。

  如今祭祖盛典又将来临,大龙叔还来否?到时候我们仍然聚在宗二房的厅堂内,沏上一壶清茗,共同回首那久远的岁月、令人神醉的悠悠茶韵吧!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