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窑穿越时空的生命力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建窑因处建州、建宁府辖地而得名,位于著名风景区武夷山南麓的建阳市水吉镇。建窑以生产黑釉瓷见长,故亦称“乌泥窑”,宋时它出产黑瓷碗,俗称“建盏”。建窑作为全国重点文物而名扬天下。日本人酷爱建窑瓷器,视为上品,其中有一件被称为“天目”的盏,更是作为日本国宝珍藏。

  我们来到建窑遗址,打开厚重的木门,但见粉墙内有一座用青砖灰瓦覆盖着北宋龙窑。它东西走向,依山而筑。斜长约130余米。这是国内目前已发掘的最长的龙窑,恢宏壮观,堪称世界之最。我觉得,这般壮美是一种穿越时空的生命铸就的。

  建窑黑釉瓷器创制于五代末至北宋初,两宋为建窑的鼎盛时期,其杰出成就表现在变化万千、绚丽多彩的釉色方面,釉面之纹呈结晶状。所谓兔纹、油滴、鹧鸪等是最常见的几种。黑釉在炉火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并与青瓷、白瓷形成了“三分天下”之势。

  走在龙窑的红壤上,从窑头至窑尾,随处可见垫饼匣钵和黑釉瓷片。据介绍,这里出土了数以十万计的以黑釉瓷为主的各类生活用具,其中,黑釉茶碗占了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九,因为茶器是建窑的主要产品。

  说起建窑,有一则悲惨的故事。据县志记载,所有建窑的生产是在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突然停止的。工匠在采掘瓷土原料时,突然发现了“龙床”,大概为古生物化石。就像河南安阳的“甲骨文”,被当地人称之为龙骨。这件事情很快传到了南宋朝廷,君臣皆称奇,不知是福是祸。恰巧那年皇帝的“龙床”失火,于是龙颜大怒,便下令要杀掉建窑的所有窑工。窑工四处逃散,有的去了江西吉安,有的跑到丽水龙泉,有的潜往广东潮州等地。这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但客观上对各地瓷业的发展起了作用。

  宋代饮茶、斗茶之风颇盛,素以风流倜傥著称的宋徽宗也爱此道,常与臣属斗茶。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4月,宋徽宗在皇宫内苑太清楼宴请权臣蔡京。这个当时已权倾朝野的仙游宰相,便是在宴请中享到了其时在汴京列入“三绝”的“惠山泉、建溪异毫盏、北苑新贡太平嘉瑞茶”,算是一种殊荣。随后他在《太清楼特宴记》一文中记载了此事。当时的文人雅士也颇爱茶道,大文豪苏东坡《送南屏谦师》诗云:“道人绕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味手,勿惊午盏兔毫斑,打出春翁鹅儿酒。”

  在古玩市场上,我常常遇到那些橘红色的建碗,卖主都说是建窑产的老东西,让我颇感疑惑,典型的建窑碗应是乌黑发亮的呀。到了建窑遗址,看到了堆积如山的橘红色的碎片,敲打发出的声音有些闷,分量显得较轻。我顿时明白了,原来那些橘红色的瓷片是由于温度过高造成的。好比是东西被烧焦了的道理。这是寻访建窑遗址的意外收获。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