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与感恩之间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古人云:酒如诗,而茶如道。以品茶的心去品味人生,会发现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茶,种类繁多;人生,丰富多彩。茶,有优劣之分;人生,有艳阳天和阴暗天之别。茶,先苦后甘;人生,需经历风雨,方可见彩虹。

  4月中旬,在焦作日报社的组织下,我们一行数十人到位于福建省北部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采风。真山水孕育了武夷山的茶文化。传说古时有一位赶考书生一路风餐露宿,饥不择食,身患重病,借宿在武夷山一寺庙内,寺庙内的一位高僧为赶考书生把脉后,吩咐庙内僧人端上一碗茶水,赶考书生一饮而尽,顿感五腹六脏翻江倒海,少时身上大汗淋漓,三五天后身体康复痊愈。赶考书生进京应试高中状元,还被皇上亲赐一件“大红袍”,高中状元的书生回家省亲,途经武夷山寺庙当面向高僧谢恩。说起当时一碗茶水的恩情时,高僧带着书生来到一片茶园内,说是茶叶救了书生的性命。感动之极,书生就把皇上亲赐的那件“大红袍”盖在了茶树上,由此武夷山的茶叶得名“大红袍”。

  我想,“大红袍”之所以誉满天下,最值得人们颂扬的是那个僧人,是他借状元公的报恩举动弘扬了佛法。更值得称颂的是那个状元公。“衔环结草,以谢恩泽”、“乌鸦反哺,羔羊跪乳”,这是动物都有的最原始的感恩本能。施恩不图回报是僧家倡导的最崇高的境界,佛家一贯倡导的是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僧人有很高的境界,视一切身外之物为虚无,唯有那一颗向善的虔诚的心,无私救助了一个个素不相识的人,体现了人性中的善良和慈悲;当被救之人回报时,他却表现出只有通过修行,精神境界极高的人才具备的那份超然和恬淡。感恩是一种蕴涵,如品茶一样,心怀感恩,感悟人生、体味人生。感恩是对生命内涵的领略和牵挂,对生命的珍惜和生存状态的释然。人不可无感恩之心,不可不怀感恩之情。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阳光。一个人如果只知怨天尤人,最终会一无所有。感恩既是对苍天与大地感谢与尊重,又是对自我的善待,更是对现在已经拥有的在意。

  品味人生,如同品茶。在焦作市焦南街道朝阳社区有一位年已82岁的耄耋老人闫恒全,靠捡废品积攒“财富”援助了7名特困学生、5个特困家庭、2名败血症患者和一个孤寡老人。老人资助的特困学子孙凌已成为大学校园的爱心使者。孙凌通过勤工俭学,还帮助比自己更困难的同学完成了学业。孙凌非常满足地说:“我是量力而行。我的生活简朴一些,生活开支节省一点,节省下来的钱,可以像闫恒全爷爷一样资助别人。”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抢险救灾画面感动着全国人民,其中有一张令许多人心灵受到震动的照片:5月13日早晨,北川灾区冒烟的废墟上,左臂受伤的3岁幼童郎峥躺在一块用小木板做的临时担架上,他用稚嫩的右手向8位抬着他的解放军战士敬礼……两种不同形式的举动,他们都是在用心感恩。感恩是人类最大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的民族有着深厚的感恩文化和传统,感恩情怀和报恩行动让人生境界得到了净化和升华。当然,新时代的感恩精神,早已不是那种投桃报李的狭隘思想,而是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的博大宽广情怀。所以,生活在当今时代的人们,与其说是在品味“大红袍”茶品,还不如说是灵魂正接受一次感恩的洗礼,在体味一次感恩的温情;与其说是在赞叹“大红袍”茶品的贵重,还不如说是诠释和讴歌人性的感恩情怀;与其说在享受“大红袍”茶品仙露般的清香美味,还不如说是在浓浓的感恩氛围里,享受着感恩的惬意和愉悦。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