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入畅境写茶禅 画集《一品茶画》序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陈志锋

  禅是什么,禅是拈花一笑的顿悟;茶是什么,茶是举杯轻呷的淡泊;而画,是那心灵感悟在笔尖的袒露。曾几何时,我期待有人能将这些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创作出一幅表现“茶禅一味“的茶画,悬挂于茶室之壁,助我茶兴,引我逸思,那该多好。当然,我的愿望在遇到利烽和他的“一品茶画”之日,终得实现,此虽我之幸,诚也为众茶人之幸事也。

  作为潮汕人,自幼喝着“功夫茶”,对茶之偏好已久,是至不可一日无茶。但近年来我非闲暇之余,从不喝茶,更不说品。品茶之于我已视为一件正经、严肃之事事之,决不马虎。且喜独饮,不爱旁人在侧,因而我最喜欢的紫砂壶就有“烹茶无客至,得味有诗来”之铭刻。品茶是一项行为艺术哦,我一直这样认为,每次品饮,每一杯茶,都可能带给自己不同的感悟,品之愈久,就更使自己沉进平和、冲淡、真我、清心之境。有时,望一望墙上的“一品茶画”,不觉翩翩入画中作一山人了。

  观一品茶画,其简约的笔墨“状物写形”,寥寥数笔勾勒,画中品茗之山人神态跃然于纸,俱有脱尘出俗,天人合一之意蕴,与茶壶、茶杯、茶炉和题款都融入茶禅中来,达到“以形写神”之畅境。真正的茶画,并非对品茶场景的记录与再现,而是一种以写意笔触去感悟茶禅的映象。利烽在茶画中对写意的强调,使他的用笔率性,创作意识更显率真,就“真”一字已得茶禅三味了。当然,强调写意和心性并非随意涂鸦,而必须依托有美感的造型、笔墨和构图的圭臬,我想,拿捏这些许的分寸就是“度”,“度”是艺术之“道”,也是茶之“道”。也正是走对了这条“道”,利烽才能将水之飘逸性灵和墨的浑厚朴茂结合出如此引人入胜的一品茶画。

  利烽是画家,也是茶人,爱茶爱壶使他将原来漫画创作的功底最大限度地在茶画中将“写”与“意”功能发挥、提炼、升华;也使他在题写画款时体现出对茶文化内核的深刻解读,如:“香茗胜小酒”、“花落可煮醉人香”、“一枝和露带清芬”、“闻香莫忘前时苦”、“松间煮茶,月下濯心”,等等,不一而足,俱与茶境谐和。自从深入云南茶区,备受普洱茶文化的濡染,他就偏好用手工茶纸作画,略显粗糙的手工茶纸呈现出一种质朴无华的原生态,这种原始的朴拙和气韵意趣并重的笔墨相得益彰。可以看出他在茶画创作上的渐悟,美学概念、茶禅精神系统上的进一步追求,这种追求是从自发到自觉的蜕变。

  茶禅是一个大圈子的圆心,茶画中的山人、泥炉、壶、茶、杯子以及一花一木、一棋一琴等等,都是这个圆圈的点。圆心和这些静止的点放射出一个无限大的空间,在这个无限大的空间中一切都是自由自在,没有干扰的化境和从未犹豫的“平常心”,以平常心入画,用平常心作画,持平常心做人,利烽的一品茶画必将写出另一个“不平常”的境界。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