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喝茶记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晋人孙楚有歌说:“茶出巴蜀”,至今茶馆之盛也莫过于巴蜀的成都,就拿早茶来说,无论哪里的早茶,也早不过成都的“鬼茶”。

  之所以称为“鬼茶”,是因为“鬼茶铺”在五更鸡鸣就开始经营了。这时水汽中的灯影朦胧中晃动着身影的,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因为起得早,又怕影响家人,所以早早地来这里喝茶聊天来了,哪怕是寒气逼人的冬天“鬼茶铺”里照样顾客盈门。成都人这样形容说:“只要有茶客,茶铺就开门;只要茶铺开得早,茶客就会来得早。”

  在成都喝茶,无论是规模还是茶客们悠闲的态度,都是别的城市无法相比的,去望江公园捧一盏薛涛茗碗,或者去人民公园茶室的竹椅上要一杯花茶,不仅四周景色宜人,就是让自己淹没在那黑压压一片的茶客中,也是一大享受。

  在成都期间,去了一次曾被称作“震旦第一丛林”的大慈寺,据日本学者西部文净在《禅与茶》一书中的考证,南宋末年,成都大慈寺僧人道隆禅师东渡日本传扬佛法,也带去了大慈寺的茶礼。他的日本弟子南浦绍明后来到了中国,还专门带回了刘元甫的《茶道清规》,其中的“茶道规章”和“四谛义章”两部分,以后被抄录成了《茶道经》。从《茶道经》中可知:刘元甫是中国禅宗杨岐派二祖白云守端的弟子,他以大慈寺的茶礼为基础,在五祖山开设茶禅道场,名为松涛庵,确立了“和、敬、清、寂”的茶道宗旨。日本至今还以此为茶道的“四规”。

  “堂倌”的“掺茶”也是成都的一绝:只见堂倌一手摞着一叠茶碗走来,往茶桌上手一抖,叮当声中茶碗就魔术般地在桌上排成了阵,或梅花或菱形,紧接着另一手提着的长嘴茶壶里的开水,就拉出一道弧形射向了碗里,最后猛一抬手,不让滴水洒在碗外,掺得兴起,还把盛着滚烫开水的茶壶绕着身子转几圈,表演几个拿手绝技,赢得一片喝彩。

  喝茶的盖碗也起源于成都。唐李匡义《资暇录》记载:当时崔宁当了成都府尹,他的女儿因为茶碗烫,在碟子里融上蜡,茶碗放上去后手执碟子,就既不烫又不宜打滑了。于是崔宁让人用漆器仿造了一个,称之为“托”,然后再加个盖,随之就演化成了今天所见的瓷盖碗。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