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禅一味 千古绝唱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由古至今,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也有着一千多年的茶文化历史。茶文化虽然只是中国文化体系的一部分,但它丰富的内涵,却是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这其中,茶与禅两种文化更是有着深厚的渊源,其融合的精髓——“茶禅一味”已成为中国史上的一记千古绝唱。

  位于湖南省常德的夹山寺历史悠久,曾是佛教禅宗祖师讲经之所。唐代高僧善会和宋代高僧圆悟克勤都曾在夹山寺讲经说法,普渡众生。有着佛教禅宗“宗门第一书”之称的《碧岩录》也是于此地结集而成。夹山还是誉满东南亚的茶禅祖庭。夹山寺的开山祖师唐朝善会讲禅说法,悟出了“茶禅一味”的真谛,并且由宋代高僧圆悟克勤的亲笔书写,刻为石碑,一路流传了下来。

  “茶禅一味”,佛家与茶结缘,不仅对丰富茶文化内涵、提高茶叶生产技术起到巨大的影响;而且从佛教仪式和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饮茶程序,是中国茶文化史的源头活水。

  纵观茶史,茶经历了由野生采集到人工栽培的漫长岁月,佛教和茶早在晋代结缘,寺院植茶使得僧人成为最早人工栽培茶树的人群之一。相传晋代名僧慧能曾在江西庐山东林寺以自植的佳茗,款待挚友陶渊明,“话茶吟诗,叙事谈经,通宵达旦”。佛教和茶结缘,对推动饮茶风尚的普及,并使得茶的活动成为一种文化,达到超凡脱俗的高雅境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茶一禅,两种文化,有同有别,非一非异。一物一心,两种法数,有相无相,不即不离。佛教禅寺多在高山丛林,得天独厚,云里雾里,极宜茶树生长。农禅并重为佛教优良传统。禅僧务农,大都植树造林,种地栽茶。制茶饮茶,相沿成习。许多名茶,最初皆出于禅僧之手。如佛茶、铁观音,即禅僧所命名。其于茶之种植、采撷、焙制、煎泡、品酌之法,多有创造。中国佛教不仅开创了自身特有的禅文化,而且成熟了中国本有的茶文化,且使茶禅融为一体,而成为中国的茶禅文化。茶不仅为助修之资、养生之术,而且成为悟禅之机,显道表法之具。盖水为天下至清之物,茶为水中至清之味,其“本色滋味”,与禅家之淡泊自然、远离执著之“平常心境”相契相符。一啜一饮,甘露润心,一酬一和,心心相印。茶禅文化之潜移默化,其增益于世道人心者多矣。

  寺院崇尚饮茶、种茶的同时,将佛家清规、饮茶读经与佛学哲理、人生观念融为一体,“茶佛不分家”、“茶禅一体”、“茶禅一味”由此产生。茶与佛有相通之处,均在主体感受,饮茶需心平气静,讲究井然有序地啜饮,以求环境与心境的宁静、清净、安逸。依山建寺,依寺种茶;早成古风。僧人戒五欲,既无“洞房花烛夜”之欣喜,也无“金榜题名时”之春风得意,讲禅读经、饮茶品茗,便成了淡薄名利的僧人基本功课和主要嗜好。

  僧侣敬神、坐禅、念经、会友终日离不开茶。禅茶道体现了井然、朴素、养性、修身、敛性的气氛,也揉合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感情。禅宗茶道在宋代发展到鼎盛时期,并移植到日、韩等国,现在已向西方世界传播,对促进各国文化交流作出了努力。

  而茶文化与禅文化又是同时兴旺于唐代,禅使茶由饮而艺而道。融茶禅一味者,则始自唐代禅僧茶圣陆羽,其所著《茶经》,开演一代茶艺新风。

  茶与禅的融合,如此自然,如此巧妙,而又如此深刻。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