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脚下万年寺寻古问茶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闻峨眉山下的万年寺,自古就把蜀中名茶“峨眉雪芽”作为佛门养生的珍品,初夏时节,我特意约上成都的友人,去万年寺寻古问茶。

  万年寺隐逸在峨眉山东南的山岙里。许是友人和万年寺的住持早有过品茶的交往,我们一走进古木苍茏的寺院,热情的住持便把我们引入禅堂的茶室。在小僧忙着煮水备茶之机,老住持便饶有兴致地给我们介绍了“峨眉雪芽”的品性。峨眉山一带自古就是产茶的地方。据《峨眉志》记载:“峨山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今黑水寺(万年寺)的绝顶处,产一种茶,味初苦而终甘,不减江南春茶。”宋代的苏轼,曾在诗中写道:“我今贫病长苦肌,分元玉碗捧峨眉。”道出了他在晚年多病时,还渴望尝到蜀中的特产峨眉茶的情怀。

  老住持说,万年寺后的绝顶山上,自古就有好茶。那种茶在清明前后白雪未尽时采摘,品质特别优异。1964年,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到万年寺与老僧品茗对弈时,对所品之茶盛赞不已,便问道:“这是何种名茶?”老僧人答道:“此茶乃峨眉山万年寺一带的特产,尚未命名,就请元帅赐名吧!”陈毅元帅听罢,凝视一下杯中的茶叶,只见汤清叶绿,芽脉碧透,一派盎然生机,便由衷地说:“这茶多像鲜嫩的竹叶啊!就叫竹叶青吧。”从此,蜀中名茶竹叶青,也便远播四方了。其实陈毅元帅喝的那茶,故名就叫“峨眉雪芽”,是我国扁平绿茶的代表,更是蜀茶中的佼佼者。唐时谓“峨眉白芽”、“峨眉雪茗”,宋时又有“雪香”、“清明香”的雅称。唐代诗僧贾岛在畅饮“雪芽”后,曾在诗中吟出了“新芽抽雪茗”的佳句。白居易在《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诗中写道:“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红纸一封书信后,绿茶十片火前春。汤添勺水煎鱼眼,未下刀圭搅曲尘。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诗中表达了诗人收到友人寄来的新蜀茶雪芽时,那种独自愉悦的心情。宋代诗人陆游也写有“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的佳句,来称赞峨眉雪芽。

  我们正听得津津有味,一小僧便把精致的茶具给摆上了。继之,从禅台上捧下一个密封甚好的绿色茶罐,打开盖子,一股清纯之香便迎面扑来。小僧用一个竹茶夹子,把雪芽分到每人的杯里。我细看那雪芽,外形扁平而光滑,挺直而秀丽,色泽嫩绿而油润,比龙井茶的“黄金叶”还耐看。老住持见状,便高兴地对我们说:“这罐子峨眉雪芽,可是清明前让小僧特意采摘的,不是贵客我老僧是不会露手的啊!”我们听罢,齐声诵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幸有此缘啊!小僧把新煮的泉水给我们注入到杯中,只见雪芽在热水的浸润下,慢慢地舒展开来,在杯中上下浮动着缠绵着,像仙女散下的绿叶。少时,那一芽一叶的嫩蕊,便现出了原貌,渐而聚集在杯底,纵纵地竖着,又像春雪后那钻出地面的嫩草尖尖。我们与老住持一起,款款取下杯盖,轻拨一下浮在茶水上面的茶沫,倒出二分之一水后,小僧又轻轻给我们注入新水,那杯中的茶汤格外明澈碧绿,茶香清醇馥郁。我端起杯子,闻香后,细细品之,味真意幽。

  这时老住持也来了以茶论道的兴致。他说,自古就有“禅茶一味”之说。而中国的茶道,讲究“和、静、怡、真”,静作为达到心斋座忘,涤尘玄鉴,澄怀悟道之路,正与佛祖所言“隐思空山,萧然静坐,远避嚣尘,养性山中”是一致的。万年寺的佛事僧人,便是在闭门久坐中,与峨眉雪芽结下了生命之缘。能提神益思克服睡意的雪芽,也同佛事一起走进了梵境,既品味佛祖的禅意,又品味人生的“四谛”。品茶无我,我是雪芽,佛为众生,茶蕴万象,一万年寺,一峨眉茶,如山光水影,能得此峨眉山雪芽之味,也便有人生之大彻了。

  老住持的一番论道,也让我们走进了佛境的禅意之中了。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