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 夏季养生 秋季养生 冬季养生

夏季六招做好情绪养生

夏季养生 | 作者: [投稿]

  人们从事夏季养生时,通常只注意生理方面的调养,情绪养生经常被忽略。其实,人在溽暑时节,更容易无端升起的烦躁而乱发脾气,内火攻心、情绪失衡。如何降低心火,让情绪稳定下来,格外重要。

  1.该睡时不睡,肝火旺

  中医师董延龄师认为,经常作息颠倒、长期熬夜的人,通常情绪也不稳定。因为11点至凌晨1点,是脏腑气血流动的时间,这段时间,血回流到肝脏准备储存精气(能量),如果不睡,等於强迫肝继续分解工作,能量无法被贮藏,肝盛阴虚,阴阳失和。

  解毒、储存和分解胆汁是肝脏主要工作,长期虐待肝不给休息,肝火上升,容易疲倦、气虚体弱。

  中医药古籍内经提到人体三宝,精、气、神,精足则气充,气充则神旺。反之,气弱则神伤,精神容易不济,情绪也大受影响。养精蓄锐,就是这个道理。

  2.运动量不要太大

  尽量从事温和运动,养生专家认为打太极、气功或元极舞都是不错的静心运动。太激烈的运动造成大量流汗,运动消耗性大,流失大量体液等於流失大量体力,心情也易烦躁不安。

  养生专家建议酷暑最好选择练气养生运动,少在烈阳下长期曝晒,或从事激烈运动。因为身体靠呼吸送氧,如果呼吸急促,就像水流量大时,只能流入较粗的水管般,氧气很快进入身体内较粗的血管,较细微的血管或微血管则不易获得氧气。甚且还有比血管更细致的叫做经络,经络不走血液、而是走气,血要靠气推动,没有气就没有血,也就是常听到的气血循环。

  所以,如果要让细微的水管入水,唯有把水龙头的水柱转小,一点一滴注入。选择和缓的运动,保持呼吸平缓从容不迫,身体内极细微的血管或经络,才有机会得到足够的养分。

  3.避免吃太浊的食物

  从养生观点,夏天要吃清爽食物,太浊的食物容易增加身体重量,精神昏沉。饶怀英举中医古籍记载,常吃水里游的伤精,吃地上走的伤气,吃天上飞的会伤神。

  料理方式也尽量清淡,避免油炸、煎烤,甜食热量高,少吃。

  以前人们每逢五、六、七月,人们完全不吃牛、羊肉等上火食物,只吃鱼、蔬菜和水果,以免热上加热。现代人饮食太乱,没有顺着自然时序调整,大热天吃羊肉炉、蒙古烤肉,无异加速心火旺,难怪整个社会弥漫焦躁不安的情绪。

  4.少吃冰凉食物

  冰水或冰品是盛夏最受欢迎的食物,却是最不妥的食物,因为冷热易失调。

  当外在环境温度高时,我们以为冰凉食物可以降温,却忽略了体内温度更高(有时高达37度),人体适应力和温度调节力其实没那麽强,突然喝下冰水往体内浇,五脏六腑可受不了。

  尤其容易有胸痛、胸闷现象,因为当心肺突然且急遽收缩,会影响换气功能,呼吸一受挫,自然胸闷。当体内氧气不足,易导致心神涣散,郁闷不乐。

  要消暑又镇定神经,不妨喝菊花茶、金银花茶、绿豆汤或含水量多的水果。不过,胃寒者少喝,可以多喝开水。

  至於体质属热而虚的人,不妨食用银耳、莲子或百合等凉补,袪热补气。要注意的是,再好的食物或饮品,长时间使用过量,也不健康,董延龄强调静心养气,首重平衡。

  5.日常生活动作不急不缓,先气和再心平

  中医养生很注重气和,如果气的运行紊乱,不够自然活畅,身心都易致病。

  静心养生其实不难,只要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都能保持不急不缓的动作,让呼吸匀称有序,气自然会和。气顺了,转化为足够的活动能量,身心获得舒展放松,心自然而然平静下来。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