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 夏季养生 秋季养生 冬季养生

秋天要防的3种虫

秋季养生 | 作者: [投稿]

  恙虫:远离草丛

  这种小虫滋生在地势比较低洼、潮湿和杂草丛生的地方,也会寄生在家鼠、鸟类、爬行和两栖类动物身上,家猫、家兔亦常见。所以,在草地上除草、玩耍的时候,就有可能受到恙螨的叮咬。

  被恙螨叮咬后,患处的皮肤表面常出现一个或几个不痒的红色小丘疹,之后会演变成水疱,等水疱溃破坏死,几天后溃破的地方出现边缘隆起、外围红晕的溃疡,再过1-2天后中央结成黑痂,此即为临床上所说的“焦痂”。除了这个典型特征外,在病人发热的第2-6天,可出现大小不一的暗红色斑或突出于皮肤表面的丘疹,多数分布于胸、腹、背部、四肢及面部,这些继发的皮疹可称为恙虫疹,没有瘙痒,经过3-12天后,逐渐消退。大约50%的患者出现高热、四肢酸痛、头痛、头晕、食欲差、全身淋巴结肿大等全身性症状。

  防虫秘笈:如果病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可能引发多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因此专家建议,游玩尽量少到羌虫潜伏的乡间草丛和城市的公园草坪里去,如果不可避免,记得涂上驱蚊药,穿有袖子的衣服,以防蚊虫叮咬,同时最好不要坐在草地上。发现焦痂或出现持续高烧不退,要及时就医。

  蚊子:防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由过滤性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征包括三至五日的高烧、严重头痛、肌肉及关节痛、眼窝后疼痛、恶心、呕吐及出疹,发烧期间随时可能出现牙肉和鼻孔出血。儿童发病时通常情况较成人为轻。潜伏期为三至十四天。病后有可能出现极度疲倦及抑郁症状,偶然病者会恶化至登革出血热,并进一步出血、休克,及引至死亡。前往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的旅游人士会有机会染上这种疾病。疫症通常在雨季或雨季刚结束时出现。

  登革热病毒是由斑蚊所传播的。斑蚊喜欢在日间叮人,尤其是日出后两小时及日落前数小时。如果病者在刚发烧前至退烧期内(大约6-7天)被蚊叮,病毒就有可能传给蚊子继而传播开去。不过与患者接触是不会被传染的。

  隐翅虫:秋季正高发

  最近,医院陆续接诊了好几例因昆虫毒素烧伤的患者,均诊断为“隐翅虫皮炎”。隐翅虫是一种黑色小飞虫,头黑色胸橘黄色。白天栖居潮湿的草地等处,有趋光性,多在夜间向有灯光处飞行。该虫体各段均含有毒素,为一种类似于强盐酸性质的毒汁(PH=2-3),夜间飞进房间落在皮肤上叮咬皮肤或虫体受压时可释放出毒液,引起皮炎。

  隐翅虫皮炎多见于夏秋季,雨后闷热天气尤多。典型皮损为早晨起床后突然发现的条状或斑片状水肿性红斑、丘疹或水疱、脓疱,单条或多条状,长短和方向不一,状如鞭子抽打样,局部有瘙痒、灼热及刺痛感,附近淋巴结可肿大。

  防虫秘笈:被隐翅虫咬伤后,可立即用小苏打片20片溶于水中或肥皂水清洗患部来中和酸性毒汁,红肿处可外涂炉甘石洗剂。如果症状严重或短期用药后无效需要到医院皮肤科就诊。目前是隐翅虫皮炎高发期,预防工作应注意搞好环境卫生,夜间关好门窗,减少照明时间及照明亮度,防虫入室。户外游玩暴露皮肤时,可对暴露皮肤部位涂药物或及时驱赶(这种昆虫易驱赶),少拍打,避免隐翅虫体被打死时体内酸性毒汁直接侵袭皮肤。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