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 夏季养生 秋季养生 冬季养生

秋季养阴润肺食物调补

秋季养生 | 作者: [投稿]

  早在2000多年前,在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便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养生理论,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中医养生学的指导思想。

  因为,秋季天气干燥阴冷,人体内的水分相对减少,加之人因饮水不足,进食烘烤食物、火锅、饮酒祛寒等,均会加重体内“阴分”的不足。如果不注意人体内“阴分”的调节和补充,便会引起心血管、肠胃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所以,在秋季宜注意“养阴”,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秋季养阴宜用以下食物:

  第一,野菊花。野菊花加蜂蜜饮,是一种调节阴阳平衡的调补佳品。具体做法:每天用野菊花5~10克,蜂蜜适量,以个人口味为主,开水泡服,味道变淡再加蜂蜜。

  中医认为,野菊花性味辛、苦、凉,具有疏风清热、消肿解毒的功效。常用于风热感冒、肺炎、白喉、胃肠炎、高血压以及疮疔等皮肤病。蜂蜜性味甘、平,有补中益气、润燥止咳、解毒止痛的作用,是历代医家秋冬防燥滋补的首选天然食品。特别是在我国南方,秋季除了干燥外,仍然“火气十足”。加上经常食用辛香炸炒食物,人会出现干咳、咽喉疼痛、唇干舌燥、皮肤作痒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既有清热作用又可滋阴润燥的食物调节。

  秋季的时令花卉——野菊花,为菊科植物野菊或香岩菊。在秋天开花时,可以摘取晒干备用。野菊花的栽培较易,可用分枝、扦插等方法栽培。野菊花对生长环境要求不严。蜂蜜可用市面上的普通蜂蜜。

  第二,梨。金秋时节,正是梨大量上市的时候。梨清甜爽口,深受人们喜爱。

  中医认为,梨性味冷、甘、微酸,具有润肺、清痰、止咳、降火、清心等功效。秋天燥气当道,人易出现口干唇焦等“秋燥”的症状。因此,秋天食梨最适宜,对人大有益处。

  梨的不同吃法,可产生不同的药效。所以,民间吃梨有“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的说法。生吃梨能明显解除上呼吸道感染所出现的咽喉干、痛、痒、声哑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状。生梨对于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型高血压病人大为适宜,经常食用可滋阴清热,使血压下降、头昏目眩减轻。生梨亦有保肝、助消化、促食欲的作用。把生梨去核后,塞入贝母5克,加冰糖10克,加水适量,文火炖熟,服汤吃药,对于痰热、咳嗽的患者疗效最佳。把生梨加糖或蜂蜜熬成膏,即成“秋梨膏”,它可治疗咳嗽或肺热。如经常食用炖好的熟梨,能增加口中的津液,维护保养嗓子。把黑豆装入梨肚内,再用适量冰糖一起大火炖约一小时,即成黑豆酿梨,常食可治疗老年性气管炎。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