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 净土经论 净宗法脉 因果启示 净土论著 净土旨归 净宗早晚课 净土圣贤录

人生是什么

人生之目的——人生是什么(慧净法师)

释尊在《佛譬喻经》中,以一段有名的譬喻,向我们开示「人生究竟是什麼?」这譬喻是这样的:

在一个寂寞的秋天黄昏,无尽广阔的荒野中,有一位旅人蹣跚地赶著路。突然,旅人发现薄暗的野道中,散落著一块块白白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人的白骨。

旅人正疑惑思考时,忽然从前方传来惊人的咆哮声,随著一隻大老虎紧逼而来。看到这隻老虎,旅人顿时瞭解白骨的原因,立刻向来时的道路拔腿逃跑。

但显然是迷失了道路,旅人竟跑到一座断崖绝壁的顶上。在毫无办法之中,幸好发现断崖上有一棵松树,并且从树枝上垂下一条藤蔓。旅人便毫不犹豫,马上抓著藤蔓垂下去,可谓九死一生。

老虎眼看好不容易即将入口的食物,居然被逃离,可以想像牠是如何懊恼地在崖上狂吼著。

好感谢啊!幸亏这藤蔓的庇荫,终於救了宝贵一命。旅人暂时安心了,但是当他朝脚下一看时,不禁「啊」了一声,原来脚下竟是波涛汹涌底不可测的深海,怒浪澎湃著,而且在那波涛间还有三条毒龙,正张开大口等待著他的堕落,旅人不知不觉全身战慄起来。

但更恐怖的是依靠救生的藤蔓,在其根接处出现了两隻白色和黑色的老鼠,正在交互地啃啮著藤蔓。旅人拼命摇动藤蔓,想赶走老鼠,可是老鼠一点也没有逃开的样子。而且每次摇动藤蔓,便有水滴从上面落下来,这是树枝上蜂巢所滴下的蜂蜜。由於蜂蜜太甜了,旅人竟完全忘记自己正处於危险万分的死怖境地,此心陶陶然地被蜂蜜所夺。

释尊开示这愚痴的旅人之相,便是所有人类的「人生之实相」。那麼释尊这段譬喻意味著什麼呢?

释尊「无常之老虎」的法语,是在开示我们的人生真实之相。

1.孤独的心灵

旅人:这旅人即是指我们自己。

荒野:无尽而寂寞的荒野是譬喻我们无尽寂寞的人生。

我们从生下来时,就成為旅人而在作人生之旅了。

既是旅人,应知目的地。如今我们是以何目的,而出生到人间来呢?

如若不知,岂不就和这愚痴的旅人一样了。

秋天的黄昏:秋天的黄昏是譬喻人生的孤寂感。何故我们的人生就像秋天的孤寂?

因為我们是孤独一人旅行之故。虽说有亲属、家族、朋友,但并没有可以互相倾吐心中一切,互相理解的心灵之友。即使是夫妇,终此一生也未必能互相理解心中之事。

人生的孤寂,原因就在这心灵的孤独。难道你未曾有过孤独的感伤吗?

白骨:路边的白骨是指我们人生旅途中,家族、亲属、朋友等的死亡。我们活到现在,应该看到很多白骨,那时我们有何想法?有何感触?我们可曾注意到紧逼而来的「无常之虎」呢?

老虎:饥饿的老虎所譬喻的即是我们自己的死亡。

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因此,我们非死不可。

死,对我们而言是最恐怖的事,所以释尊以恐怖的老虎作譬喻。

现在这无常之虎猛然向我们逼来,但由於我们以為这是非常恐怖而且不吉祥的事,所以平时不想去思考它。

而且如果我们因為佛教的正视死亡、谈论死亡,而感到阴森森,并且厌恶的话,就是对佛教完全误解了。

我们平生虽然忘记死、逃避死,但死必然会来到,这种逃避的心态并不能解决死的问题。唯有与死正面对决,而获得解决,才能得到绝对的安心与幸福。因此佛教才提到死的事。

作為旅人的我们,本能地想从死逃开,一有病就到医院,或以药物来跟死亡搏斗,但仍然是逃不掉的界限。

2.无力的松树

松树:接著我们攀上崖顶的松树,松树是指金钱、财產、名誉、地位等等。这些东西即使拥有再多,在死亡的面前也仍是无力的。像歷史上有辉煌成就的秦始皇、汉高祖,临终时也不免感到「啊!人生犹如梦中之梦」而寂寞地死去。

我们现在能握著金银、财產、名誉、地位等,含笑地迎接死亡吗?濒临死亡时,一物也带不走,因此想要微笑地面对死亡是不可能的。

3.人生是梦

藤蔓:藤蔓所譬喻的是「还不会!还不会!我还不会死」的那种以為还有二十年、三十年的寿命可依恃,但即使认為「还有十年、还有二十年可活著」,但你认為到底人寿几何?想想便知:已过去的十年二十年,也不过是「啊」的一声之间,便如梦如幻般地消逝了。而今后的十年二十年,也同样是「啊」的一声之间便会过去。

老鼠:不断交互咬啮著藤蔓的白老鼠和黑老鼠是指白天和晚上。白天的白老鼠和晚上的黑老鼠,互相在缩短我们的寿命。所谓:活了今天一天,便是死了今天一天。即使过年、节日、假日也都一刻不休地在啮著我们的生命。因此最后藤蔓必定被啮断,这便是「死」。

4.后生大事

人生谁都是过客 相守百年也是梦

世上万般带不去 一双空手见阎罗

作為旅人的我们,此时唯有堕入深不见底的毒龙深海裡。因為在我们死后,必定有「后生一大事」。

深海:深海所譬喻的便是「地狱」。堕入此地狱,必须承受「八万劫中大苦恼」,这一件事情便称為──「后生一大事」。

一堕地狱八万劫 再得人身復几时

毒龙:显现地狱之苦的是这三条毒龙,这三条毒龙即指我们心中的贪欲、瞋怒、愚痴之可怕的心。

由於「贪欲」之故,在我们心中不知累积了多少杀、盗、淫、妄的意恶之罪。

由於「瞋怒」之故,在我们心中不知累积了多少对翁姑、朋友、他人「愿他快死」等的心杀之罪。

由於「愚痴」之故,在我们心中不知累积了多少对自己不幸的愤懣,对他人幸福的嫉妒之罪。

「善因善果、恶因恶果、自因自果」的因果法则是不会有丝毫差错的。由自己所不断造作的罪恶所生出的地狱,最后还是由自己堕入。

教我们解决此后生大事的便是佛教。但作為旅人的我们,忘记了逼在足下的后生大事,此心完全被蜂蜜所夺。

蜂蜜:蜂蜜是指人的五欲:财欲、色欲、名欲、食欲、睡欲。一天之中,我们不断所想的,持续所求的,无非是為了这五欲的满足。

然而不断地舔著蜂蜜,不知不觉地堕下去,岂不是太愚痴了吗?

我们能否认自己不是这个旅人吗?

释尊在此开示我们人生的真实之相── 亦即此「后生一大事」,一刻一刻地逼近著。── 并且向我们说明解决之道。

来吧!莫让死看到我们的背后,要从正面跟死对决。

唯有解决死,才能真正得到人生绝对的安心与满足。

能够打开佛教通往安心之门的唯有我们自己啊!

人生难得今已得 佛法难闻今已闻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

【按语】世人无知,以為一死百了,何有死后世界?岂知死后世界,儼然存在;地狱火车,自然来迎;未出轮迴,难免堕落。详细请看下文。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