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就是救命,放生就是积德,放生就是改变命运。每年四月八日佛诞日举行放生会。但是关于放生的日子,就没有什么说法,只要你有心,天天都是放生日。但是放生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要做到真正的放生。放生要看缘分,缘分到了就是最好的时间。你放生不是攀缘,而是说你碰见了,别人要杀生,你当下救那众生,不为自己着想,哪怕多花钱,完全来救它于水火,然后给它做三皈依,众生最需要你救它而又让你碰见了这叫放生的最好的时间。在这个时间你等于救了一条人命。
六道轮回原为印度婆罗门教的世界观,后佛教引用,佛教把婆罗门教称为外道。所谓生死轮回是说“舍此蕴已复趣他蕴”。世间众生因造作善不善诸业而有业报,此业报有六个去处,被称为六道。六道是佛根据业报身所受福报大小划分的。分别为:天(化生)、人、畜生、阿修罗(魔)、饿鬼、地狱(化生)。
居士问: 师父您好,我邻居前几天半夜12点出来遛狗时,看见一个无头的穿白袍东西站在不远处。开始是狗先叫的然后她顺着狗叫的方向看才看见的!请问师父如果遇到这类众生该怎么做才好! 妙寂法师答: 还
在这个故事里,二十亿耳尊者渴望获得解脱,但长时间勇猛精进修学三十七道品,都未能如愿。当他准备退失信心时,因为宿世善根的成就,也是他那一刻当得度,所以感得佛陀去给他开导。佛陀是一切智智者,知道二十亿耳尊者在家时好乐弹琴,就用他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弹琴譬喻,为他开示修学之道:太紧,琴弦会断;太松,弹不出悦耳的琴声。只有将琴弦调得不松不紧,恰到好处,才可以弹奏出美妙的乐曲。修行也是这样,
一个朋友的老公也是佛弟子,非常精进办道,到处参加佛学小组。有时候会家也不回,孩子也不管。与孩子交流就讲佛法,孩子小也不太懂,他妻子也苦恼,因为说不通。因为这学佛呢,不知道怎么与其沟通。这位师兄认为自己很精进,妻儿却很苦恼,想请教师父,这样修行正确么?
菩提心,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是修行的目标和方向。古德说:“心为菩提,一切法趣菩提。心为名利,一切法趣名利。”发心很重要,世间行善者多,但许多却并非为求菩提,所以,有些人行善法只感得人天的福报,有些人为名利心行善法反招来三涂果报……
信跟愿是往生的关键。蕅益大师说得很明白:“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只要有真信切愿,临终十念,甚至一念也能往生。反过来说,如果没有信跟愿,纵然把名号持到风吹不入,雨打不湿,也很难往生。深信之后就要发愿。蕅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里说:“如此信已,则娑婆即自心所感之秽,而自心秽,理应厌离;极乐即自心所感之净,而自心净,理就欣求。”可见,我们相信了还不行,还要发愿以求生西方净土。
久晃法师答:菩提心才是真正的成就佛道的心,而这种成就佛道的心,没有自私,是清净的。菩提心也是对众生解脱的一种担当,他是从行者内心深处所生发出来的积极的一种大悲担当责任。而这种心最后一定要落在解脱上,自己的解脱只是其中的一点,甚至不需要去考虑。
西方极乐净土是真的存在吗?只有修得正果才能看得到、去得了吗?还是像地狱一样是画成的?如果想在此生了生死、出轮回、求生净土,一定要发起菩提心吗?
缘起性空是一种智慧。也是说,我们能够依佛陀的教法去观察一切缘生法,知道一切缘生法无自性,无自性就是性空。当我们得到了这种性空慧之后,也就是我们证入了性空,得到了这种性空的正见,依性空的正见而发广大的菩提心,依菩提心随缘利益一切众生。
善信问:顶礼师父!阿弥陀佛!发心太难了,有没有简单的,能生起菩提心?觉火法师开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学佛之人要发菩提心也一样要有荷担如来家业的勇气和决心,正如省庵大师所说“闻佛道长远不生退怯,观众生难度不生厌倦”才可。
行菩萨道很长时间,这个悲心要很重。观轮回苦,观众生皆我父母,生死轮回太苦,由此发起强烈的大菩提心,愿成佛度众生。然后以悲心增上,加上般若智慧,才有可能长久,真正做到“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假如把世情看得淡淡的,一切亲友怨家,视为平等,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视一切众生平等无二,视人饥如己饥,视人溺如己溺,常发菩提心,则可与道念相应,亦可立地成佛。故曰:“道念若同情念,成佛多时。”诸佛圣贤,应化世间,一切事情都是为众服务,
善信问:对于初发菩提心的大乘行者,为何一定要受菩萨戒呢?觉火法师答:远离邪法:在《遗教经》记载世尊教导说:“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
为什么要发大菩提心? 印光法师答:今之世道,乃患难世道。虽曰念佛能灭宿业,然须生大惭愧,生大怖畏。转众生之损人利己心,行菩萨之普利众生行。则若宿业若现业,皆被此大菩提心中之佛号光明,为之消灭净尽也。若前生及昔日曾作大业。今虽止恶,未能力修众善。及但
发菩提心,是在下士道、中士道的基础上,观如母有情轮回苦海,誓求无上佛道,救度众生。《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具体有讲。《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部分有讲到修法,知恩、念恩等七重修法,自他相换等;还有省庵大师的《劝发菩提心文》;具体坐中(打坐)还有观想的修
空观是菩提心的基础! 净界法师 学员:师父,有个问题跟上次课程有关,希求净土是遍计执吗? 师父:啊? 学员:希求净土是遍计执吗? 师父:哈……希求净土你是用自我意识到净土,还是发愿?
请示师父,如何发菩提心? 明证法师开示:发菩提心先要发大悲心,大悲心是根本,什么叫大悲心,不忍看众生受苦包括自己,因为自己也是众生,众生在这个世界,活着多不容易,不光是人,其他动物也是一样,你看,海里边有了石油污染以后,哇,那些动物,全身都裹了那个油污,怎
如何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而不退──二十五年一月在广州菩提林讲──诸位住在菩提林中,想都是已发了菩提心的人。菩提林、是佛法的大功德聚,总持一切佛法;佛法的本质,即在乎菩提。各位既已发菩提心,我就略说如何不使菩
善士问:顶礼感恩师父!初发心各有不同,如何将初发心转化为菩提心?觉火法师开示: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里告诉我们要学会拣择,存大真圆正心,去小伪偏邪心。阿弥陀佛!善士问:师父如果家来客人或者孩子从外地回来,居士能做荤菜吗?
善士问:如果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出离心是不是要有百分之百,还是只要有信愿,然后发菩提心即可?法藏法师答:不管几percent,你的愿心一定要强过世间的贪恋!虽然也会对身外之物还有点不捨,但真要往生了,正念可以提起,你要能保证这样。
如本法师答:婆婆(梵语saha),又译沙诃、娑呵、索诃。意译忍、堪忍、能忍、忍土。 指娑婆世界(梵语Sahalokadhatu)。就是释迦牟尼佛进行教化之现实世界。此世界众生安于十恶、忍受诸烦恼,不肯出离,故名为忍。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