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二月二十六日,久病于榻的公公病逝于长沙。最后的四天,我一直在病房守着,目睹了公公弥留、死亡和火化的全过程。老人所感受到的病苦、死苦及后事的处理,引发了我很多的思考。
公婆生活在湖南,每年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最多不超过一个月。公公一生忠厚老实,却最爱吃活物,尤其是活鱼。婆婆虽无此嗜好,但为了家人,杀鱼杀鸡,毫不手软,以至于尽管婆婆对我百般疼爱,我却时常能感受到来自她身上的戾气。
先生的整个家族都排斥宗教,为避免引起老人不快,在他们面前我从不提及佛法,唯有修行回向,希望他们能够早一天对三宝生起信心。
五年前,公公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即我们常说的老年痴呆症。两三年前,公公患上膀胱癌。再后来,又被诊断出帕金森病。在生命最后一个月里,公公又因膀胱癌晚期引发了败血症。每一种病都能要命,更何况集于一身?
我忍不住对婆婆建议:“还是不要再吃活鱼了吧!”先生也破天荒地小心翼翼和婆婆私下谈过,然而婆婆的回复直白得没有商量余地:“活不了多久了,爱吃什么就给他做什么吧!”
婆婆一提公公的病就泪流满面,我跟着焦虑的同时,也会有这样的念头:那些被您杀、被他吃的动物,它们也不想死,它们和眷属分离也如此痛苦啊!此念数起,压抑不住,内心纷乱,纠结不止。
表面上,我是挺好的一个儿媳妇:电话里,我经常安慰婆婆;病塌前,我尽力照顾公公。然而只有我自己知道,在内心深处,我总是在观他人之过。古话说,得济人穷者,勿问其所以穷,恐憎恶之心生,而恻隐之心泯矣。反观自己,真的是憎恶之心生而恻隐之心泯的状态。在老人的泪眼婆娑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伪善不堪。
公公几次病危,婆婆没日没夜地在病床前照顾,先生则频繁往返于北京和长沙之间。无论是病人还是家属,都被折磨得身心俱疲。
二月二十三日凌晨,医院再报病危,我紧急飞往长沙。接下来的几天,我看到了公公从弥留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这一次没有听到公公像之前因尿道被烂肉、血块堵塞疼痛嚎叫,却多次见到他因病毒感染而“打摆子”。那是前所未有的剧烈抽搐寒战,连带着病床都跟着一起惊动震颤,一抖就是半个小时。这期间,公公尽管盖着最厚的被子,却似乎极度寒冷,颤抖过后体温又急速上升到四十一二度,烧得满脸通红。
这种冷热两重天的折磨,观之令人胆寒。公公此时的状态每况愈下,脸色苍白,两颊下陷,手足抽搐。虽然没有进行膀胱灌水冲洗,但通过导尿管一直排血,真不知道那么多液体来自哪里。过去因为帕金森病导致肌肉张力过高,让亲属给他简单翻个身都异常吃力,但最后几天,肌肉张力消失,一个人就能轻易将老人身体翻转。
公公的呼吸也随着死亡的临近而越来越慢,从每分钟几十次降至十几次。一些生命指标持续下降,甚至无法从监测仪上捕捉到。公公虽然一直大小便失禁,但因婆婆的悉心照料而没有任何异味。
然而从二十四日下午开始,病房里突然出现一种奇怪的味道,闻之令人作呕,而那时公公并未排便。二十五日,我感觉公公的模样突然变了,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脱相”?二十六日凌晨,老人离世之后,异味消失。后来我才意识到,那也许就是死亡的味道吧。
公公大部分时间都在昏迷之中,有时会突然发出一些低吼,似乎见到了什么恐怖的画面。公公一生不信三宝,也因老年痴呆失语,早已无法和旁人做最基本的语言交流。
我突然感受到,生命中没有佛法的滋润,临终前没有师友的陪伴,独自面对死亡迫近,是多可怖、多可怜、多绝望!我在公公床前为他念佛,并告诉他:放下一切,跟随三宝,朝着光明走。也许他根本无法理解,但那却是我最想告诉他的话。
二十六日凌晨一点多,公公的血压开始持续下降。医院跟家属确认是否放弃抢救,我竟然无意识地抢在婆婆和先生之前表示拒绝抢救,婆婆这次也表示不想让公公再受任何打扰,希望他平静地离去。
此后三个小时中,公公的呼吸越来越慢,越来越弱,我坐在一旁为他念佛。四点三十五分,我听到三次轻轻的类似“嗯”的声音,公公似乎在下咽什么东西,后来便再未观察到他有丝毫的呼吸。
这时,医生需要给老人做心电图,确认死亡。我知道此刻任何的触碰对公公来说都是巨大的折磨,可我却无法阻止这一切发生。很快,心电图显示“全心停搏”,医生宣告病人死亡。
按照婆婆的要求,尸体不进冰棺,第一时间火化。其实,无论是进冰棺还是火化,对刚刚离世的人,都是巨大的痛苦。而我和先生,却无法改变这决定。我默默嘱咐公公不要留恋,之后马上发短信祈请大家帮忙念佛回向。
第二天上午遗体告别仪式后,悲痛欲绝的婆婆被送回家。按规定,其他亲属也只能在外等候亡者火化。在我的请求下,终于可以到火化炉跟前送公公最后一程。这可能是世人最忌讳来的地方吧。
我走在前,先生跟着我,其他亲戚跟着他,我们就这样排着队来到了火化现场。我再次给老人念佛,并再次提醒他,马上要火化了,请放下一切,念佛求往生。
遗体缓缓进入炉中。这里充满了死亡的气息,却是修习无常和不净观最好的地方。仔细想想,死人和活人,不就差这一口气吗?前一分钟还是有思维有感情有家人的关爱和照顾,下一分钟就有可能成为冰冷僵硬马上被处理的尸体。
我们爱的、爱我们的、我们追求的、追求我们的、我们执着的、执着我们的,都将和我们没有任何关系,也无法替代我们去感知不可预见的苦或乐,我们都是攥着满手冰凉,独自上路。
我们如此耽着这个色身,最后无一例外地化作一捧骨灰。曾经为权势、财富、名声辛苦打拼,最后殊途同归,以盒子安身,单手可持,如影随形的唯有业而已。
火葬场的确不是让人感到愉悦的地方,然而,亡者的最后一站,却对生者充满了启发。这启发也许会让我们高速运转的大脑冷静下来,让我们上窜下跳的心安静下来,进而让我们泛滥的欲望得到收敛,甚至让我们不堪的人生得到重建。
处理完公公的后事,我回到了北京的家。收拾行李的时候,那本《地藏经》勾起了我的回忆。
几个月前,我发心为公公抄《地藏经》,只是因为事情太多,抄经的进度很慢。后来公公病危,我把经书带到长沙,看着那尚未抄完的密密麻麻的经文,我的心里开始着急,不停地祈求三宝加持,让我在公公去世前完成。
在长沙的几天,我全程在医院守候,桌子上摆满了药品,连写字的地方都没有,我只能坐在病床旁边,把笔记本电脑放在腿上,再把经书放在电脑上抄写。这样别扭的姿势持续不了多久,我就开始头晕眼花。在我极度疲惫的时候,一向排斥宗教信仰的先生主动提出帮我抄写。看着他在病床上一笔一划认认真真的样子,我瞬间泪奔。
先生在他父亲生病之后,无论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是他的心灵却开始成长。先生向来有洁癖,有一次公公突然大便失禁,房间里气味不好,先生第一时间逃出病房,剩下尴尬的我陪着婆婆。
事后我跟先生谈起此事,告诉他这样的行为欠妥,父母养育孩子一辈子,我们怎么可以嫌弃他们?虽然公公糊涂不会介意,但他这样的离开让婆婆多伤心啊。
爱人沉默不语,我也就言止于此。这次公公病危,先生有了很大的改变。他全程守在公公身边,亲自帮着婆婆给公公翻身、擦身、端屎端尿,每天只在病床边和衣小睡三四个小时。
甚至在婆婆有些闹情绪的时候,他也含着眼泪绝不顶撞。一天,我听到先生劝婆婆:“人死了,只是这一段生命旅程的结束,你们以后有缘还会遇到……”这样的话,我从来不曾听他说过。
生命无限的概念,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在他脑子里发芽,但改变就这样真实地发生了。在我俩共同的努力下,终于把《地藏经》抄完了。一天后,公公辞世。感恩三宝的加持,满了我的心愿——在公公去世前抄完,也让佛法的种子深深地种在了先生的心田里。
静下心来回顾公公病重、弥留、去世的全过程,我心里感慨良多。我突然意识到善因缘是多么重要,意识到身处于良师善友身边是多么难得。
在这个集体中,除了三宝的加持,师长的教导,同行善友们也给了我无尽的力量和感动。他们提醒我念佛,持续为公公回向,希望老人可以走得平静,离苦得乐,一位师兄甚至在寺院为老人安排了法会。
尽管公公身边只有我一个佛教徒,可我背后却有着那么多的关爱和支持,公公也因此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和三宝结缘,唯愿这法缘能在他未来生中不断增长、加深,并使他走向究竟的解脱!
人的一生须练就两项本领:一是说话让人结缘,二是做事让人感动。“恶语伤人心,良言利于行”。行事之恶,莫大于苛刻;心术之恶,莫大于阴险;言语之恶,莫大于造诬。伤人以言,甚于刀剑。
神奇四句话,人生大哲理人有时候,真不知要谋求什么?往往把最值得维护和珍贵的东西忽视了,却不知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现在好多人都在透支健康,燃烧生命,经常借口工作忙、应酬多,不注意生活方式,不重视锻炼和爱惜自己,过早处于亚健康状态。一般都是撑不住了才去看医生,身体有毛病了和退休了才去保养和锻炼。往往都是等到健康状况不行了,才想起去珍惜和维护。其实,如果我们过早地把自己身体都搞垮了,要再多的身外之物又有何用? “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 。世界上再富有的人,往往也无法买回自己的健康。
佛教团体,最重纪律。受了戒的人,习过威仪,自然动作合礼;普通学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讥笑。特为写出几条通常规矩来,作个参考。(一)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一般人不了解佛教所说的「空」,以为佛教所说的「空」是什么都没有的空,这可说是误解了空的真义。宇宙「缘起」的现象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诸法因为因缘的和合而生,因缘的消散而灭,所以其本性为空。即世间上的形形色色,皆由于因缘和合而成,并没有实在的自体,故称为「空」。常人对空的了解,往往止于什么都没有的「顽空」;说到有,则认为是什么都有的「实有」。其实,佛法所说的「有」,是如幻的缘起假有,虽有而不碍其空;佛法所说的「空」,是无实的自性本空,虽空而不碍其有。此即缘起性空的道理。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解释:我成佛的时候,如果国中有地狱、饿鬼、畜生的话,我就不成佛。【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解释:我成佛的时候,西方净土中的天人(指带业往生的凡夫)寿终之后不再堕入三恶道。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1、《梵网经》中的五荤 《梵网经》曰: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犯轻垢罪。 2、《楞严经》中的五荤 《楞严经》曰: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
如何烧香?一、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二、如果人很多时,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然后走到距佛像三步远的距离,举香观想拜佛。三、上香时以一支为宜,若要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中间(口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口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口念供养僧)、合掌(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
回向偈一,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回向偈二,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回向偈三,大慈菩萨回向偈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
虽然信仰佛教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其实有很多烧香拜佛的人,他们的动机并不如法。三年前曾经有一位居士对我说,某一个庙门口,有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高香,祈祷佛菩萨说:“观音菩萨呀、佛菩萨呀,我的儿媳妇对我不好,让她早早受到惩罚吧!”这哪里是在学佛呀?明明是害人,太可怕了!这种东西简直是离佛教千里之遥。还有这样说的:“神佛呀,让我赚多少多少钱吧,我拿着多少多少钱来给你烧高香……”这些是要佛菩萨替你出气、合伙做生意。
布施,六度之首,即以自己所有,普施一切众生,内容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佛教的布施是要人学习舍弃悭吝之私念,但布施的来处,必须是清净的,不违反国家的法律,同时施者心不骄慢,受者心怀感恩,是「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我等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的清净布施。
未来佛弥勒佛是佛教的八大菩萨之一,虽然他被称为是佛,但是实际上却是菩萨。那弥勒佛为什么被称为未来佛呢? 从他出家为僧开始一直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它是慈悲、宽容、乐观的化身,他总是一副笑呵呵的
当年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觉悟之时,最先观察到的就是这“十二因缘”,众生为何在生死轮回中不得自由?正是因为没有看透这“十二因缘”之间的关联。“十二因缘”又名十二有支、十二缘起,说的是有情生死流转的过程,这十二个“环节”环环相扣,就像一条我们肉眼看不见的“锁链”,将众生困在生死轮回之中。
在社会上,确实有很多贡高我慢之人。有一点点学问的人,就认为自命不凡。其实学问多了又怎么样呢?徒增分别念而已。有一些人长得漂亮,就目空无人,其实你长得再美,青春都会老去。有些人,有钱有势就盛气凌人,其实这只是今天的努力。有些人哪怕是出家了,也很傲慢
我们人有两个方向可以选择,一个选择向善向上,就是走向光明;一种就是走向堕落。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是增上的,要往上走。所以我们就要找到一些方法来让我们的生命往上走。佛教把引导我们生命往上走的第一个基础就讲到五戒,五戒是通往人天的护照。如
佛教以人的认识为中心,对世界一切现象分为根、尘、识三大类根,合称十八界,包括能发生认识功能的六根(眼根界、耳根界、鼻根界、舌根界、身根界、意根界),作为认识对象的六境(色尘界、声尘界、香尘界、味尘界、触尘界、法尘界),和由此生起的六识(眼识界、
什么是幽冥菩萨戒?“幽冥菩萨戒”是在世人给过世亲人、祖先、冤亲债主等一切亡者,及孤魂所受持的菩萨戒律。由于他们生前曾造作恶业,现在堕落在恶道中受苦无尽,如果没有阳上亲人代他们超度,并受持菩萨戒律,就会永无出离之期。所以,受持幽冥菩萨戒就是阳上亲
弟子问:顶礼法师!请问法师第七识是什么?把阿弥陀佛名号和第七识绑在一起,是什么意思?一如法师解答:这个问题第七识是末那识,是什么识呢?他是一种我执的根本,就是我们凡夫众生生死的根本就是坚固的我执,但是坚固我执的根本原因就是第七木那识……
最初,梁武帝并不信仰佛教,但是当他登上了王位以后,他就改奉佛教了。当时,他下旨“舍道事佛”,并且要求群臣百官都“返伪就真,舍邪入真”。梁武帝推崇佛教可谓是不遗余力,在他的倡议下,佛教很快就进入了繁盛时期。在南朝时期,全国的寺院、僧尼数量也迅速增加起来,仅建康这个地方,就有五百多座寺院,十多万僧人。
在中国历史上,法显是第一位前往印度巡礼佛迹,求取经律,并且获得了巨大成就的中国僧人。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他从长安出发,向西前行到达了巴连弗邑,他在这里停留了三年,求得了大量的经律论梵本,包括《萨婆多部律抄》、《摩诃僧只阿毗昙》等,后来,他又将这些经本传到了斯里兰卡。
简单地说,修行就是按照佛法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修正,要反思自己曾经的过错,要修正自己的心、口、意等。佛教修行的方法有很多,但最终的目的都是破邪显正,去妄存真。因为佛教认为,众生遭遇的苦难都来自于贪爱,如果希望能够离苦得乐,就必须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进行修正。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居住在东欧和中亚地区的雅利安人开始从兴都库什山和帕米尔高原入侵恒河流域,占领印度,并且创立了野蛮的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婆罗门教把人分为了四等,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悉答多王子得道成佛后,就动身去寻找侨陈如等五位侍者,他在鹿野苑里为他们开示说法,佛教史上将这称为“初转*轮”。
“我怎么什么都不会”“我怎么什么都做不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焦虑成了人生的关键词。焦虑、不安、压力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总结过去很焦虑,计划未来更焦虑……也许大多数人更多的是抱怨与逃避,而佛陀却早已教给我们,直面问题的智慧与勇气。
“我怎么什么都不会”“我怎么什么都做不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焦虑成了人生的关键词。焦虑、不安、压力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总结过去很焦虑,计划未来更焦虑……也许大多数人更多的是抱怨与逃避,而佛陀却早已教给我们,直面问题的智慧与勇气。
一、口德。得饶人处且饶人:1、直话:可以转个弯说。2、冷冰冰的话:可以加热了说。3、批评人的话:一对一的说,要顾及别人的自尊。二、掌德。赞美别人,学会鼓掌:1、每个人都需要来自他人的掌声。2、为他人喝彩是每个人的责任。3、给别人掌声其实是给自己掌声。
投子大同禅师与嵇山章禅师在室外品茶。大同禅师指着茶杯中倒映的青山绿树、蓝天白云说:“森罗万象,都在里边。”
僧璨禅师召集僧众,向他们宣讲佛法。有一小和尚,名道信,年方14,礼拜完僧璨禅师后问道:“什么是佛心?”禅师反问道:“你如今是什么心?”
道吾禅师带着弟子渐源到一信徒家诵经吊祭超度。渐源敲着棺木问师父:“棺木里的人是生?抑是死?”道吾:“不说生,不说死!”渐源:“为什么不说?”
石巩禅师一天问他的师弟西堂智藏说:“你能不能抓住虚空呢?”智藏回答:“能!”石巩就要智藏示范一下,智藏于是向空中抓了一把。
从前,无德禅师面前来了三位信徒,他们为各自的事情烦恼不已,不知道如何才能使自己快乐。禅师首先问他们:“你们为了什么而活着?”
唐朝江州刺史李渤,问智常禅师道:“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未免失之玄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过分不懂常识,是在骗人吧?”
一人问禅师:人的一生中哪一天最重要? 禅师不加思索答道:今天。 问:为什么?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