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10个修行契机

佛与人生 | 作者:网络 [投稿]

生活中的10个修行契机

  “佛法,是活泼泼的活法”这句话想必很多人都曾听过,但当我们投入修行时,似乎总被一些形式所局限,变得严肃、刻板,很难感受到佛法修行中“活泼泼”的那个部分。本期讲堂,我们粗略盘点一下每日生活中的10个修行契机,为各位道友提供一些启发。

1、早晨醒来,轻轻微笑

  早晨从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起,一天的修行就开始了。不用急着一咕噜就起身,可以望着天花板或目力能轻易看到的某个标示,提醒自己观照内心、调整呼吸、轻轻微笑。

  也可以在心中默念三皈依,或熟悉的佛菩萨名号,感恩三宝的加持,让我们拥有珍贵的暇满人身,获得修行的机会。

2、盥洗整理,身心清净

  盥洗整理的同时,不想东想西、心浮气躁,而是专注在每一个动作和觉受上,感受清水流过手掌柔软、润泽、清除垢染。同时观想内心的烦恼障垢,在佛法甘露的滋润下,被一点点清净。

3、细嚼慢咽,禅悦为食

  享用三餐时,改变边吃饭边刷手机或心事重重的不良习惯,带着“食存五观”的五种观想,以感恩、惭愧、正念、向道之心,细品每种食物的口感和滋味,不仅长养色身,更滋养法身慧命。

4、通勤途中,动静皆禅

  上下班通勤途中,时动时静,正是禅修的好机会。若是走路,可以观照脚步,不急不缓,专注动作起落,内心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若是站立或静坐,可以观照呼吸或默念佛号,觉察到念头跑掉,轻轻拉回来。

  若在路途中遇到心生贪著或不悦的境界,可以用所学的正见观照、对治,令心恢复清净与平和。

5、用心工作,慈悲利他

  开始工作前,可以观照一下发心,是将这份工作当做一个负担?还是换取温饱和收入的手段?亦或是力所能及利益众生的机会?发心不同,工作时的心态、感受、收获也截然不同。

  带着慈悲利他之心,再不起眼的工作都是利益众生的一项事业。心量和眼界不会局限在追求达到设定的结果,及所得的实际利益上,而会更加关注到工作计划、方式方法及言行举止,对同事、领导、客户,乃至社会产生的影响和帮助。正确用心的第一获益者,一定是自己。

6、午间休息,调心自省

  午间的短暂休息时间,可以闭上眼睛,静静地听一段舒缓的音乐,放松一下表情和身心,调整呼吸,让工作中的压力和疲惫得到有效缓解。

  也可以回想过去半天中,没来得及消化的压力和负面情绪,及时反躬自省,避免心灵垃圾堆积,影响后半天的工作和生活。

7、承担家务,培植福田

  回到家中,可以选择适量的、能让心安静的家务,比如洗碗、扫地、洗衣服,不将这件事情当做任务,而是一个观照内心、培植福田的机会。若能带着专注、正念和感恩做一件家务,所得的福德、智慧资粮,并不会亚于打坐、诵经中的所得。

8、每日定课,闻思修

  作为修行人,每日的定课不可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内心得不到稳定的熏习,是难以令法在心中扎根、产生力量的。因此,制定合理的定课和闻思计划,应当雷打不动地认真完成,培养良好的修行习惯。每一次修习所得的功德,都记得回向无上菩提及一切众生。

9、盥洗沐浴,涤除障垢

  专注地盥洗、沐浴,同样可以做观照,对每一道水流都保有正念觉知,观想整个身心都处于洁净、清香的莲池中,消除一切的压力、情绪、烦恼、无明,并愿法雨甘露涤除众生的一切障垢。

10、睡前放松,静心安神

  睡前可以平躺,用意念从头到脚“扫描”全身,令每一个部位的肌肉,都得到充分的放松和舒展。轻轻微笑、平顺呼吸、放空头脑,令心神逐渐平静,感受如云朵般的悠然、自在

  在心中默默启白三宝加持,并轻轻地告诉自己,明天早晨几点起床,开始新一天的修行。入睡前可以将睡姿调整为“吉祥卧”——右侧卧,帮助睡眠中保持正知正念。

  以上便是一天之中,我们可以把握的10个修行契机,看起来也许会有些“麻烦”,但若能训练起来,将正确用心融入到生活中。不仅能促进修行,更能令身心轻安自在、法喜充满,渐次趋近解脱的清净状态。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