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与佛教的殊胜因缘,佛教中牛的相关词汇和典故

佛学常识 | 作者:网络 [投稿]

佛教中牛的相关词汇和典故

  牛皮龙须

  被牛皮以向日,则弥紧;系龙须以入水,则愈痛。

  喻人天有漏之福报,能伤法身慧命。亦喻名闻利养之损戒定慧

  骑牛找牛

  禅宗用语。在禅宗里把向身外求佛的人比作骑牛求牛。

  如《景德传灯录》卷九记载,大安禅师曾参问百丈怀海:“修行佛法者应如何求佛做佛呢?”百丈回答说:“学佛者执著于求佛做佛,就像骑牛觅牛。”大安禅师又问:“如果认识到这种情形又会怎么样呢?”百丈说:“就像骑牛回家。”

  牛驴二乳

  《大智度论》卷十八谓如牛乳、驴乳其色虽同,牛乳枰则成蕴,驴乳枰则成粪,喻佛法同外道虽同说不杀不盗、慈悯众生、离欲观空等,“然外道语初虽似妙,穷尽所归,则为虚诳”,皆着我见,不同佛法之真实不虚。

  牛头阿傍

  在佛经中记载:一个著名的鬼卒形象名叫“牛头阿傍”。

  牛头阿傍这种鬼卒形象为牛头人手,两脚为牛蹄,力大无比、有排山倒海的势力,在地狱里专司吞吃罪人之职。

  牛头旃檀

  西域的一种檀香树。《正法念处经》:“此洲有山,名曰高山,高山之峰多有牛头旃檀,以此山峰状如牛头,于此峰中生旃檀树故名牛头。”牛头旃檀是旃檀中最香者,而且持久不朽,所以古来多用以造佛像、殿堂、器具等;粉末多供医药之用,油则供作香水原料。

  在佛教中,牛头旃檀除了是殊胜的涂香之外,也是极珍贵的材料,如三十三天宫善见城,城门就是以牛头旃檀香木所制成,散发出美好的香味。

  露地白牛

  “露地白牛”一词,禅宗用以喻指证悟究竟体达清净自在的悟境。“露地”指门外的空地,比喻平安无事的场所。

  也是禅宗公案名:北禅智贤禅师曾经于某年除夕的小参时,对大众开示道:“年穷岁暮,无可与诸人分岁,且烹一头露地白牛,炊黍米饭野菜羹,向榾柮火唱村田。何故?免见倚他门户、傍他墙!”

  以上的“露地白牛”比喻清净法身,“宰烹露地白牛、炊黍米饭、煮野菜羹”等表将所有境界打破、人法双泯以免落入境中。

  《法华经▪譬喻品》中,以白牛譬喻一乘教法,从而指无丝毫烦恼污染的清净境地为露地白牛。

  《从容录》第十二则:“我衲僧家慵看露地白牛。”

  泥牛入海

  禅宗用语。比喻绝去踪迹、断了消息,就是一去不返之意。

  “泥牛”一词比喻心中思虑分别之作用。以泥牛入于大海之中即全然溶化,完全失其形状,所以也用来比喻观察的主体(我)及观察的对象(万法),两者相互交融,无有分别。

  《景德传灯录》卷八《龙山和尚章》:“洞山问龙山和尚:‘见个什么道理,便往此山?’师云:‘我见两个泥牛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

  梨牛爱尾

  犁牛即牦牛,爱着其长尾。《法华经。方便品》 云:“深着,如犁牛爱尾。” 比喻众生贪着于财、色、名、饮食、睡眠五欲。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