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颗:鱼那么喜欢水,水却煮了鱼,人心的冷暖,总是一直变幻,熟悉的陌生了,陌生的走远了,时间能验证一切,世界上真的没有什么是永远。
第52颗:时光才是最混账的东西,拿走了一堆又一堆的东西,而且到了最后即便它都还给你,也无法回到最初的样子了。然后我们还得接受并且让自己努力变得乐观。因为谁也不知道命运又会给你其他什么东西。
第53颗:回忆大抵都是一场场的循环往复,使命在脑海里翻腾。人是会成长的,也是会堕落的。对过往的惭愧,正是对现在的变相认同。如果总是怀恋过去,也只能说明你现在过得不好。
第54颗:我们的一生都是在让积极打败消极,让宽容打败计较,让快乐打败忧郁,让勤奋打败懒惰,让坚强打败脆弱。只要愿意,我们完全可以一辈子都做自己心目中最好的自己。
第55颗:不是说要放弃希望,也不是说就不用期待了,而是说,认清生活没有可侥幸的,还敢继续生活,这才算是活明白真实了。
第56颗:很多人抱怨这个世界的诸多荒凉,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不是一个天下大同的寰宇。静心修己,淡然前行,不悲不喜,走多高,看多远。
第57颗:这世间,只有时间能包治百病,时间能冲淡一切,时间能让一切繁华落尽,让一切忧伤淡忘,让一切成为过去,所以我们需要带着敬畏之情对待时间和当下。
第58颗:人一生必然会遇见太多人,我们不可能满足所有人,更没必要活在别人的眼神里,只要内心澄明,就永远不用讨好一个不懂我们的人。就算全世界都否定我们,我们也要相信我们自己。
第59颗:我们可以发表歧见,但不能拨弄是非;我们可以不做好人,但不能为非作歹;我们可以容忍邋遢,但不能容忍颓废;我们可以不说感谢,但不能不懂感恩。
第60颗: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今生再大的事,到了来世都是往事,珍惜当下。
第61颗:“悦人者众,悦己者王”,能做到“悦己”的人,永远是生活的强者人生的王者。然而,悦己绝不等同于自私,否则,你一切的行为定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第62颗:善待别人的高度,不要指望别人和你的见识一样,为人处世、管理一方,其实就是这么简单。我想,善待别人的高度,还应该有一层意思:保持心态。
第63颗:生活如酒,醉梦常有。世事经常把我们灌醉,我们也常为世事所迷,倘若一不小心醉了,我们还是要让自己保持清醒。
第64颗:一个幻相掩盖另外一个幻相,唯有回归本原才是终极解决之道。
第65颗: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与外界相对疏离的自我世界,用理想中的美好和温暖填补这个小世界。或者可以说,如今的我们很多时候会觉得疲惫,需要更多的向里用力,以无用的美好来关照自己的内心。
第66颗:我都想知道,自己是否为了忠实自己而敢于令他人失望,自己是否能承受背叛的指责而不出卖自己的灵魂,自己是否能做到诚实可靠从而值得信赖。
第67颗:人们惧怕分离,因为某种程度上,那是告别曾经一部分的自己。可是,天地万物,都逃不过时间,它带着一种怜悯的恨意,平静的切割着人与人,人与物的羁绊和联系。
第68颗: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第69颗:感恩的心一定要时时保留,它不仅让我们怜惜一沙一石、一草一枝,还会让我们淡漠某种无形的压力,平复我们的欲望和争斗。更多的时候,大多幸福的感觉也往往来自于此。
第70颗:世上没有什么真正没用的东西,不要把自己看得多厉害,更不要去看轻别人。因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就像瓷器,哪怕再珍贵,也离不开废纸屑的呵护和托衬。不废一物,不轻一人,不着一事,不昧一心。
第71颗:任何痛苦、无助、无力感都是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这些归错到别人身上,更不要抗拒、推开,而是接纳它,自己去感受情绪,去拿回那个纯粹的能量,静静地获取纯粹的意识,通透的智慧,即兴的生活。
第72颗:忍辱不辩的人往往都是在埋头做事,他必定有一颗无谓争辩的心。与此相反,那些天天与别人辩论的人并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尽管他们在与别人辩论时处处表现自己的能力和高尚,然而空谈而没有实际行动的行为将一事无成。
第73颗: 人的一生,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放手的,时日渐远,当你回望,你会发现,你曾经以为不可以放手的东西,只是生命瞬间的一块跳板。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一个过渡。
第74颗:如果你认为你一生中也不会陷入绝望,那么只能证明你正在走向绝望的路上。如果你已经成功了,你要由衷感谢的不是你的顺境而是你的绝境。
第75颗:万事万物都有自身的生灭规律,所有的呈现都有一个时间顺序。你所期待的,不一定马上会发生。你不曾期待的,也许会在某个时间点不期而至。表面看,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注定的发生都有一个缘起,它可能是一个行为,也可能是一个语言,也许就是一念间,便拥有了种种结果,,好的,坏的,不能因为结局不完美,就否定了所有开始,毕竟人生中有太多美好的事情是没有后来的。
第76颗:关注你的人,看的不是微信,而是你的世界。在乎你的人,读的不是文字,而是你的心情。距离、时间,都不是问题,且行且珍惜。
第77颗:当人以为自己强大的时候,他并非没有卑微的弱点,只不过弱点藏在了某个地方。同样,当人陷入卑微的时候,他其实也比他以为的卑微要强大很多,只要他心怀希望。
第78颗:每个人生存于世,必定都会依靠某种世间的庇护获得一定程度的安全感,这种庇护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们内心的压力,也为我们带来暂时的安乐。但是,他们无法作为我们永久的庇护,因为他们也都是无常和不确定的。
第79颗:人世所有的欲望,都在热闹里,所有的沦陷,也都在热闹里。离热闹远一些,就意味着离沦陷远一些。人活到简静,不是没有了烦恼,而是从此不再自寻烦恼。
第80颗:有工作要做,那就全力以赴去做;有问题要解决,那就去想办法解决掉。能减少一次诉苦就减少一次;能起身做事就起身做事。说得再多,不如去做。懂得再多,不如行动起来。
第81颗:走正确的路,放无心之手,结有道之朋,断无义之友,饮清净之茶,戒无度之酒,开方便之门,闭是非之口。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无钱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第82颗: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想不开的人;没有不能修的心,只有不肯歇的妄。路在脚下看你怎么选择!
第83颗: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即使身处世俗逆境,内心也是平和的。因为,他的世界不再只是世俗世界,他还有自己独有的完美的内心世界,他享受着别人无法享受也无法理解的安宁与快乐。不失眠,不焦虑,不急躁,随时随地作人生中最坏的打算,却往最好处追求。坚持到底。
第84颗:无论何时,当你深陷于不自由自主的思维活动时,你就是在回避放下,你不想存在于此时此地、这里、当下,为明天努力奋斗。
第85颗:对世间万物的敬畏和尊重需要一种心底滋生的仪式感,它能唤醒我们对于内心的尊重,很多时候也是给自己一个契机去迎接一个全新的开始,或是郑重告知自己正式与一段过去决裂。
第86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机遇和福分,也会遭遇自己的坎坷和波折,不要拿别人的成就荣耀与自己比,不要盲目追随、模仿别人的生活方式而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和追求。多倾听自己的内心,多思考自己的需要,有自己的路,过自己的人生。
弟87颗:你认命比抱怨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但如果你有足够的勇气去拼一拼,等一等??结果也许就是你想要的。
第88颗:相遇相处相离皆是注定,无常是必然。无论我们多么珍爱的人和拼命的事,终究都要缘散,随风而逝,当拥有时,其实,已然圆满。
第89颗: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聪明和绝对笨的人,只有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和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的人,但有些人一直做错却认为自己是对的,有些人从未想过错对,只是碰巧都做到了。
第90颗:人是允许被自己或者别人打倒的,但以什么方式怎样站起来是自己说了算。
第91颗: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我们要相信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要放弃自己!更不要把自己沉沦在失败的边缘,只要让自己开始做一些小小的改变,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会开始与众不同!当改变自己时,一切都会改变!
第92颗:被人诋毁了,不说是一种涵养,人品的好坏,时间会给最好的澄清。什么事都不要急着辩解,什么话都不要忙着倾诉,学会说话只要几年,懂得沉默却要几十年。
第93颗:灵魂只能独行,陪伴不是把别人拉到你的生活轨迹上,或者强行进入别人的世界找到一个位置,陪伴是一种心灵的在场,就好像我不用问候一声,也知道你一定随时会回应我的召唤。
第94颗:一个真正强大的人,不会把太多心思花在取悦和亲附别人上面,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内功。只有自己修炼好了,才会有别人来亲附。
第95颗: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嫉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好处。嫉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第96颗:不要总是盯着别人的过失,先静静的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曾错过。
第97颗:我们都太急于表达,其实倾听有时候比表达更重要。等人把话说完,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也给了自己思考的时间,“善听者”往往强于“善说者”。
第98颗:跟你绝配的爱人,并不是天然产生的。你能一见钟情的,并不代表会相处融洽。相处融洽的,不一定会忠心耿耿。真正绝配的爱人,其实都靠打磨。你改一点,他改一点,虽然大家都失去点自我,却可以成为默契的一对。相爱和相处是两回事。相爱是吸引,而相处是为对方而改变。
第99颗:有钱的给你物质,有时间的给你陪伴,有情调的给你浪漫,这是简单的爱情。爱情升华应该是:花心的为你专一,爱玩的为你安定,性急的为你等待,骄傲的为你谦卑。因为你去尝试不擅长的事,为了你想去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这才是爱情最傻最真实的样子。
第100颗:不管是为人处事,还是生活里,总会碰上一些事,这是我们一定会遇到的。如果我们心痛着斤斤计较半天,一样也于事无补,不如从另一个角度想想,那么我们吃掉的那些亏,一定会以另一种方式福报给我们,也许是才学、也许是技能、也许是风度、也许是信誉、也许是人脉,最起码也是一个经历,总之,这些都将成为我们积累的财富。
第101颗:人生无常,我们的情感才应该更加温暖,得到也好,失去也罢,来了走了,苦了痛了,微笑都是我们最后坚守的体面,除了微笑还是微笑。
第102颗:真正陪你到老的,是那种没太多意外,也没有当初的心跳,却无论如何也离不开你的人。从激情到亲情,从感动到感恩,从浪漫到相守。时间越久,越不愿离开你的人。
第103颗: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第104颗:我们需要感恩自己还活着。我们能看到,每天都有很多人离开人世,但是现在还活着,这就要感恩!我们需要感恩遇见的每一位人他们都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还需要感恩拥有那么多,感恩拥有身心的健康和快乐,感恩有吃有喝能让自己继续生存下去,感恩曾遇到的所有阅历和知识,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应该慢慢地将感恩变成习惯。
第105颗:不要被朴素的正义观所左右,做了坏事的人并不会脚下裂开一道裂缝送他直通地狱,做了好事的人也不会立刻被俩天使带上天堂,这个世界的评判机制不会这么绝对和高效。一个人过去所做的善事和恶事只会在未来的某时某地影响他而已。简单来说,善恶不像是报应,善恶是一种平衡。
第106颗:人的欲望是个奇怪的东西,很多时候,我们渴望得到一些东西,得到后却又很快失去兴致;我们手中明明握着别人羡慕的东西,却又总在羡慕别人的手里。我们向往远方,但远方又是另一些人厌倦的地方。或许,只有历尽世事,才会明白,我们眼前拥有的,才是真正应该珍惜的。因为:远处是风景,近处的才是人生。
第107颗:如果我们太过于纠结“人生的意义”那我们的人生应该就没多大意义。努力的过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事,善待每一个人,就是最大的意义!
第108颗:没有人是喜欢等待的,但等待是人生的常态,很多事情没结果之前只能等待,在一切还没有变好之前,我们只能学会等待,看书、健身、旅行、工作,总之你得先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你要的人才会来遇见你。
原标题:108颗佛珠的含义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学佛向善
佛教团体,最重纪律。受了戒的人,习过威仪,自然动作合礼;普通学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讥笑。特为写出几条通常规矩来,作个参考。(一)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一般人不了解佛教所说的「空」,以为佛教所说的「空」是什么都没有的空,这可说是误解了空的真义。宇宙「缘起」的现象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诸法因为因缘的和合而生,因缘的消散而灭,所以其本性为空。即世间上的形形色色,皆由于因缘和合而成,并没有实在的自体,故称为「空」。常人对空的了解,往往止于什么都没有的「顽空」;说到有,则认为是什么都有的「实有」。其实,佛法所说的「有」,是如幻的缘起假有,虽有而不碍其空;佛法所说的「空」,是无实的自性本空,虽空而不碍其有。此即缘起性空的道理。
回向偈一,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回向偈二,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回向偈三,大慈菩萨回向偈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
虽然信仰佛教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其实有很多烧香拜佛的人,他们的动机并不如法。三年前曾经有一位居士对我说,某一个庙门口,有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高香,祈祷佛菩萨说:“观音菩萨呀、佛菩萨呀,我的儿媳妇对我不好,让她早早受到惩罚吧!”这哪里是在学佛呀?明明是害人,太可怕了!这种东西简直是离佛教千里之遥。还有这样说的:“神佛呀,让我赚多少多少钱吧,我拿着多少多少钱来给你烧高香……”这些是要佛菩萨替你出气、合伙做生意。
观音菩萨的六字真言,又叫六字大明神咒——唵嘛呢叭咪吽。此神咒为观音菩萨的心咒,具有多重且深广的意义与功德,普为一般佛教徒所诵持。一说唵嘛呢叭咪吽就是“皈依莲华上之摩尼珠”的意思,为西藏佛教徒向莲华手菩萨祈求未来往生极乐时所唱的咒语。
许愿是佛教发愿思想的一种民间表现形式。在茫茫人海中,个人的力量非常渺小。通过向佛菩萨许愿,祈望得到加持保佑,增强人生信念。多数人许愿,是为亲朋好友的健康平安、工作顺利和儿女的学业有成。这样美好的人生愿望,被一些人错误理解为向佛菩萨贿赂。偏见实在令人无语。
什么是业障?业障,指妨碍修行正果的罪业。谓众生于身、口、意所造作之恶业能蔽障正道,故称业障。业是造作,佛在经上把它区分为三种,身、语、意叫三业。我们身体的动作是身业,包括的范围非常广,肢体动作是业,我们肢体不动作的时候,还在造业,造的什么业?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全文,大慈大悲愍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 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归命礼。(一拜)南无归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一拜)南无归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一拜)南无归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贤圣僧。(一拜)
佛,在佛教里是指佛陀,是释迦牟尼的简称。释迦牟尼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他在廿九岁那年舍弃了即将可以继承的王位,出家学道,寻求解脱人生苦恼的方法。六年后,也就是卅五岁的时候,释迦牟尼在尼连禅河旁的菩提树下证得了正觉,正确而透彻地觉悟了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 释迦牟尼同我们一样都是平凡的人,他能够藉修行而悟道,所有千千万万的人类也都可以群起仿效,依照他所垂示的教法修行而证果。他祗是人类无数的先知先觉之一
印良法师,1974年出生于天津市,法号“天几”,字号“印良”,别号“岚山斋主”。天津乐善妙觉院住持,武夷山乐善福安寺住持,现代梵呗佛教音乐人。医易世家世袭祖德,自幼参学儒释道文化,研习禅、律、净、密四宗佛学,垂髫皈依,而立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披剃,太姥山平兴寺律坛得戒。常年历行佛学及传统文化推广,孜孜不倦示德身行。势承如来家业,发愿利乐有情。
在社会上,确实有很多贡高我慢之人。有一点点学问的人,就认为自命不凡。其实学问多了又怎么样呢?徒增分别念而已。有一些人长得漂亮,就目空无人,其实你长得再美,青春都会老去。有些人,有钱有势就盛气凌人,其实这只是今天的努力。有些人哪怕是出家了,也很傲慢
我们人有两个方向可以选择,一个选择向善向上,就是走向光明;一种就是走向堕落。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是增上的,要往上走。所以我们就要找到一些方法来让我们的生命往上走。佛教把引导我们生命往上走的第一个基础就讲到五戒,五戒是通往人天的护照。如
佛教以人的认识为中心,对世界一切现象分为根、尘、识三大类根,合称十八界,包括能发生认识功能的六根(眼根界、耳根界、鼻根界、舌根界、身根界、意根界),作为认识对象的六境(色尘界、声尘界、香尘界、味尘界、触尘界、法尘界),和由此生起的六识(眼识界、
什么是幽冥菩萨戒?“幽冥菩萨戒”是在世人给过世亲人、祖先、冤亲债主等一切亡者,及孤魂所受持的菩萨戒律。由于他们生前曾造作恶业,现在堕落在恶道中受苦无尽,如果没有阳上亲人代他们超度,并受持菩萨戒律,就会永无出离之期。所以,受持幽冥菩萨戒就是阳上亲
弟子问:顶礼法师!请问法师第七识是什么?把阿弥陀佛名号和第七识绑在一起,是什么意思?一如法师解答:这个问题第七识是末那识,是什么识呢?他是一种我执的根本,就是我们凡夫众生生死的根本就是坚固的我执,但是坚固我执的根本原因就是第七木那识……
最初,梁武帝并不信仰佛教,但是当他登上了王位以后,他就改奉佛教了。当时,他下旨“舍道事佛”,并且要求群臣百官都“返伪就真,舍邪入真”。梁武帝推崇佛教可谓是不遗余力,在他的倡议下,佛教很快就进入了繁盛时期。在南朝时期,全国的寺院、僧尼数量也迅速增加起来,仅建康这个地方,就有五百多座寺院,十多万僧人。
在中国历史上,法显是第一位前往印度巡礼佛迹,求取经律,并且获得了巨大成就的中国僧人。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他从长安出发,向西前行到达了巴连弗邑,他在这里停留了三年,求得了大量的经律论梵本,包括《萨婆多部律抄》、《摩诃僧只阿毗昙》等,后来,他又将这些经本传到了斯里兰卡。
简单地说,修行就是按照佛法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修正,要反思自己曾经的过错,要修正自己的心、口、意等。佛教修行的方法有很多,但最终的目的都是破邪显正,去妄存真。因为佛教认为,众生遭遇的苦难都来自于贪爱,如果希望能够离苦得乐,就必须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进行修正。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居住在东欧和中亚地区的雅利安人开始从兴都库什山和帕米尔高原入侵恒河流域,占领印度,并且创立了野蛮的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婆罗门教把人分为了四等,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悉答多王子得道成佛后,就动身去寻找侨陈如等五位侍者,他在鹿野苑里为他们开示说法,佛教史上将这称为“初转*轮”。
“我怎么什么都不会”“我怎么什么都做不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焦虑成了人生的关键词。焦虑、不安、压力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总结过去很焦虑,计划未来更焦虑……也许大多数人更多的是抱怨与逃避,而佛陀却早已教给我们,直面问题的智慧与勇气。
“我怎么什么都不会”“我怎么什么都做不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焦虑成了人生的关键词。焦虑、不安、压力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总结过去很焦虑,计划未来更焦虑……也许大多数人更多的是抱怨与逃避,而佛陀却早已教给我们,直面问题的智慧与勇气。
一、口德。得饶人处且饶人:1、直话:可以转个弯说。2、冷冰冰的话:可以加热了说。3、批评人的话:一对一的说,要顾及别人的自尊。二、掌德。赞美别人,学会鼓掌:1、每个人都需要来自他人的掌声。2、为他人喝彩是每个人的责任。3、给别人掌声其实是给自己掌声。
投子大同禅师与嵇山章禅师在室外品茶。大同禅师指着茶杯中倒映的青山绿树、蓝天白云说:“森罗万象,都在里边。”
僧璨禅师召集僧众,向他们宣讲佛法。有一小和尚,名道信,年方14,礼拜完僧璨禅师后问道:“什么是佛心?”禅师反问道:“你如今是什么心?”
道吾禅师带着弟子渐源到一信徒家诵经吊祭超度。渐源敲着棺木问师父:“棺木里的人是生?抑是死?”道吾:“不说生,不说死!”渐源:“为什么不说?”
石巩禅师一天问他的师弟西堂智藏说:“你能不能抓住虚空呢?”智藏回答:“能!”石巩就要智藏示范一下,智藏于是向空中抓了一把。
从前,无德禅师面前来了三位信徒,他们为各自的事情烦恼不已,不知道如何才能使自己快乐。禅师首先问他们:“你们为了什么而活着?”
唐朝江州刺史李渤,问智常禅师道:“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未免失之玄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过分不懂常识,是在骗人吧?”
一人问禅师:人的一生中哪一天最重要? 禅师不加思索答道:今天。 问:为什么?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