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人生八苦是什么?

佛学常识 | 作者:宽运法师 [投稿]

宽运法师:佛法人生八苦是什么?

  何谓八苦?即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僧会、五蕴炽盛,是凡人必受的八种苦难。生老病死属身苦,其余由贪、瞋、痴生起,属心苦。求不得苦是贪结,怨憎会苦是瞋恚结,爱别离苦是愚痴的爱结。

生苦

  人死以后,神识爱业力牵引入胎、出生,至死之前,所受之种种痛苦,称为生苦。

  人之身体死后,神识不会死。所谓神识,佛称中阴,即人死亡至再次受生期间之识身,形状极其微细,唯佛才能睹见。

  佛说生苦有五种:

  受胎时,在狭隘不洁之母体,受内热煎煮,是第一生苦;

  经十月怀胎,神识渐渐形成,住在母亲生脏之下,熟脏之上,母亲饮一杯热茶,迫压身体,痛不可言;母饿之时,腹中如倒悬,苦不能量;至满月欲生之时,有业风令身回转。又有一风,名为趣下,令头向产门,两臂伸长,渐欲出生时,如两石挟山,被夹着时如身在地狱,是第二苦;

  此时如前世积集堕业之业,令身手脚纵横不能转侧,便会在母腹中舍命。身体在母胎温暖惯了,但出生时,受冷风、热风吹袭,娇嫰肌肤被衣物刺痛,是第三生苦;

  懂人事后,知道有富贵贫贱,相貌有美丑而自卑,是第四生苦;

  长大后被贪、瞋、痴等烦恼缚着,令身心不得安乐,是第五生苦。

老苦

  虽然生是苦,但世人仍贪恋人生,不想老,更不想死。

  人老时,头发变白,容貌、气力、视力均在衰退,当年如花少艾、倾国倾城之美人,老后变为鸡皮鹤发之老姥;人老以后,视觉变差,读书阅报要借助老花眼镜;老了以后,听觉衰退,要借助耳聋机;老后牙齿掉落,咀嚼食物须借助假牙;四肢方面,因多年的劳损积累,加上机能衰退,骨质疏松令身背直不起来,走路要靠拐杖,不能走快,龙钟老态,令人同情。老人除身体老化,机能衰退,百病丛生外,最难堪者莫过于被人遗弃与歧视。

病苦

  涅槃经》说,病有身病与心病二种,身体因水、因风、因热引起之病及杂病所引起之四种病称为身病;心病是由三毒引起,由踊跃兴奋、恐怖、忧愁、愚痴四种造成。亦有些病非因生理、心理或是物理形成,是由业力牵引,是凡夫不能避免的,大觉者维摩居士都示疾,况吾等凡夫怎能无病!

  佛说人自光音天来,经过段食,食五谷杂粮,加上贪瞋痴毒害,身体经常生病。

  据《五王经》云,身体乃由地、水、火、风四大组合而成。

  坚固者称地大,如发毛、爪齿、皮肉筋骨等;

  液体流动性属于水大,如口水、痰液、鼻涕、浓血、便溺等;

  暖气是火大,如热度体温等;

  动转是风大,如气息、呼吸等。四大如有不调,必令人体感到不适。若地大增加,则身体沉重(肥胖);风大窜动,则气息受到冲击(气喘)。如四大不调会生四百零四种病,病时緃美食当前,入口变苦,生病令视力模糊,听觉困难。

死苦

  死苦最为人所忌讳,大家都不愿听,不想说。死有两种:一是自死,即报尽而死;二是他缘死,即遇恶缘而死。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说有十五种恶缘死:「一者饥饿困苦死,二者枷禁杖楚死,三者怨家雠对死,四者军阵相杀死,五者豺狼恶兽残害死,六者毒蛇蚖蝎所中死,七者水火焚漂死,八者毒药所中死,九者蛊毒害死,十者狂乱失念死,十一者山树崖岸坠落死,十二者恶人厌魅死,十三者邪神恶鬼得便死,十四者恶病缠身死,十五者非分自害死。诵持《大悲神咒》者,不受十五种恶死。」

  《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中,佛亦说有九横死,与前十五种恶死大致相同。经云:「或有众生得病非重,然无医药及看病人,或复医人疗治失所,非时而死,是为初横。第二横者,王法所杀。第三横者,游猎放逸,淫醉无度,为诸非人,害其魂魄。第四棋者,为火所烧。第五横者,为水所溺。第六横者,入狮子虎豹诸恶兽中。第七横者,饥渴所困,不得饮食,因此致死。第八横者,厌祷毒药,起尸鬼等之所损害。第九横者,投岩取死。大横有此九种,其余复有无量诸横。」佛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持药师佛名号、亲近供养,可免诸横,会中十二夜叉大将亦发誓念药师如来恩德者,当与其眷属卫护是善男子、善女人。

  八苦中,死为最苦,死时除受肉体痛苦外,尚要受精神之苦。

  《菩萨璎珞经》卷五说:「临欲死时,舍身受身中间停住,未知所趣当来过去现在,当于尔时神识便恐布,是谓死苦。」死时神识要舍弃现有身体,但又未知投生何处,更要离别一切眷属、朋友、财宝,其惶恐与痛苦不言可喻,此为精神之苦。平时割伤身体都会很痛,何况地、水、火、风四大分散时,风先火次,火灭身次(风火未散,是为未死),身体如被千百刀割裂,先是没有呼吸,跟着没有暖气,魂灵去后,身体挺直,无有知觉,数日之间,肉坏血流,肿胀烂臭,此为肉体之苦。

求不得苦

  追求所爱不得满足所受之苦,是谓求不得苦。凡事太投入、太认眞就变成执着,执着产生过犹不及之后果,造成求不得苦。

  娑婆众生,所求不一,有求富贵、求健康、求名利、求财宝、求理想、求子嗣、求配偶等,求不到是苦;有求脱离恶法不得,求善法亦不得,求脱离苦事不得,求乐事不得等,亦引起诸多烦恼与痛苦。

  人生在世,长命者最多百岁,短命者于母腹内伤堕死亡。少时愚痴,年至十五未知礼义,过八十则志钝无智,耳聋目冥,做事没有法则。短暂人生中,大多在求不得之忧愁中度过,何以故?天下欲乱时愁,国家筈理不好亦愁。无财愁,有财恐失亦愁。有家愁,无家亦愁。有子愁,无子亦愁。家室死亡疾病愁,无钱殡葬亦愁。遭遇官司被困牢狱愁,未知出期更愁。家亲远行愁,近之不逊亦愁。涝时愁,旱亦愁。庄稼不熟愁,熟不卖亦愁。如是种种求不得之忧悲愁苦,充斥人生,无有乐时。

爱别离苦

  爱别离苦是别离所爱时所受之痛苦,父东子西,兄南弟北,中道仳离,子女分离,失去所爱谓之爱别离苦。

  佛在经典上将人之所爱分为一内二外,内者是自身,如命终时与所爱身体分离所产生之痛苦感觉为内苦;与父母、兄弟、妻子、儿女、眷属亲友、财宝及所爱人物分离为外苦。

  《吕氏春秋》卷十四《孝行。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伯牙因为好友之弃世,伤痛不已,认为知音已逝,世上已无人值得为他操琴,故绝琴悼念,可见当时伯牙所受别离苦痛之深,子期得此知已,死亦无憾矣!

怨憎会苦

  恩爱者别离,怨憎者相聚,人生就是这样讽刺!

  何谓「怨憎会苦」?世人共居爱欲之中,争不急之事,为利益而互相杀害,结成大怨时,各自相避,不想相见,但到隐藏无地,狭道相逢时,便成怨憎会苦。互相磨拳擦掌,准备厮杀,未知胜负是谁时,大家内心恐布,苦恼无量时所受之苦,是谓怨憎会苦。

  怨憎会苦又分外苦与内苦,国与国因利益而发起之战争,及人与人之间因怨怼而产生之冲突是外苦;同事之间,争权夺位,勾心斗角,互相仇恨,又无法躲避,亦为外苦。眷属斗争是怨憎会内苦,例如很多夫妻谈恋爱时非常要好,经日久相处,情生变化,佳偶变成怨偶,但又要朝夕相对,是为内苦。因做恶事,死堕三恶道,亦名怨憎会内苦。

五蕴炽盛苦

  「五蕴」又称作「五阴」,「蕴」是积聚、类别的意思;五蕴是五种有为法的类聚。

  我们的眼、耳、鼻、舌、身称为五根,色、声、香、味、触称为「五境」。眼睛看到的事物是色,耳朵听到的音是声,鼻闻到的是香,舌尝到的是味,身体能分别的冷暖的是触。五根接触五境产生感觉,这感觉名为色、受、想、行、识,称为「五蕴」。色蕴称为「色」,受想行识四蕴统称为「名」,所以五蕴又称为「名色」。

  色蕴:

  即一切色法之类聚,总括来说可分内色与外色两种。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是内色,一切眼睛能见到的人、物是外色,外色又分显色与形色、净色与不净色。显色指青、红、赤、白、云、烟、尘、雾等可见之色,形色是指长短方圆,粗细高下等有形相可见之物。《大智度论》卷二十一载,净色是指美妙之色,此色能生贪欲,损坏道业,故宜远离;不净色是丑恶之色,此色能令人生憎恶,障蔽道业,故修道者亦应远离。八戒中不观歌舞、不邪淫是不犯外色。我们的色身皆从地水火风和合为相,当色蕴炽盛,四大不调时会受种种病苦。

  受蕴:

  是由苦、乐、舍、眼触等生起的接受,是六根对六尘的领受,造成种种苦乐而受纳于心,是情绪作用,如遇到适合自己心意的事物,就生欢喜而乐受,不合意的就起瞋恚而起苦受。此外,受蕴亦积聚肉体感受与精神知觉的感受作用。

  想蕴:

  是六根领受了六尘,把境象摄取,现为心象,而构成槪念,用现代话说是想象。人有想象事物善恶正邪,或想象眼耳鼻舌身触之种种情想,这种种情想积聚起来便成为想蕴,想蕴生出种种妄心来,当这情想积聚炽盛时,怨亲、苦乐充满其中,造成苦恼。

  行蕴:

  即意志与心之作用。是迁流、变化、造作的聚集。即是看到境象时,经过内心的思维、审虑与决断,而造出相应的行为,现代话是意志支配我们的行动。若依照一切有为法皆为造作迁流来说,其他四蕴亦属造作迁流者,都可称行蕴,但因为其他四蕴摄行的性质较少,所以给予分别的名称。

  识蕴:

  即眼耳鼻舌身意等的各种类聚。识是认识、分别的意思,如眼睛看到某事物,立刻分别其颜色、好丑、长短、高低、大小等;耳朵听到声音,能分别好恶;鼻臭到气味,分别其香臭;舌尝到食物,分别咸、酸、苦、辣、甜;身体能分别冷、热等,这一切的认识分别称为识蕴。

摘自:宽运法师《人生之路》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