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的第一戒律是什么?不杀生

佛学常识 | 作者:网络 [投稿]

皈依的第一戒律是什么?不杀生

  尊重生命,是佛教的教义基础。伟大的释迦牟尼佛宣讲了殊胜浩瀚的《大藏经》,所有经典的核心思想就是尊重生命。放生,在佛教里属于无畏布施,是佛弟子尊重生命的践行。虽然佛弟子不可能把全世界所有被宰杀的生物都放掉,但是我们会一直坚持以放生的善念善行,延续伟大的佛陀慈悲为怀、众生平等的思想。

  在没有信佛之前,很多人会滥杀无辜,把许多生命当成是人类的食物肆意宰杀。至高无上的佛陀早就告诉我们,“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最大的恶之首当然就是杀生。杀生的人,活着的时候短命多病,会有很多不顺、烦恼与痛苦。往生以后可能会投胎到地狱承受无尽的苦难。所以,杀生的祸患实在是无穷。

  作为佛教徒,我们要知道皈依的第一戒律就是“不杀生”。皈依戒,是以不杀生为核心,当然“不杀生”在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中有不同的解释方法。小乘佛教来讲,不杀生的最低限度是不杀人,如果你杀了人,会把整个皈依戒完整地破掉。大乘佛教认为,所有众生都是平等的,不仅仅是不杀人,所有的生命都应一视同仁平等尊重。这并非是佛教有差别,在佛教初创期,要从古印度婆罗门教盛行的现状,逐渐树立佛教伟大崇高的教义,这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佛陀从“人人平等”开始教化利世,随着佛教徒越来越多,因缘越来越成熟,佛教“众生平等”的思想,才被广弘传播开来。

  因故,早期的佛教从男众无论是什么种姓都能出家修行之“男众平等”、“种族平等”,到女众也能出家修行之“男女平等”。发展到只要愿意修行“出家、在家皆平等”,慢慢地从小乘发展到大乘真正“众生平等”的思想。众生的福报虽有差别,但所有的众生都希望得到快乐,不希望获得痛苦,以此来看众生皆是平等。

  最早释迦牟尼佛在古印度鹿野苑,劝告国王不要去杀生,国王就将这个美丽的皇家园林捐献出来,让野生动物可以自由自在地生存。我们一定要知道,最大的放生就是不破坏环境、不破坏大自然,尊重爱护每个生命,让每个众生都能安乐地享有生存的权利,这就是最大的放生。

  在没有办法的情形下,就像我们现在这样,用有限的财物买下一些生命,救生护生与放生。虽然我们没办法保证它们能一直长久地活下去,但在短暂的时间里能够让它们免于遭受被残杀的苦难,这种无畏的布施功德不可思议。无畏布施之放生,是极大的功德,因由这样尊重生命的善念善行,可以延长我们的寿命财富,是增长我们福报和智慧的来源。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