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尼专持大悲咒、往生咒的奇异传奇

大悲咒 | 作者:南海道人 [投稿]

比丘尼专持大悲咒、往生咒的奇异传奇

  说一件持咒的传奇故事吧,这件事也是非常神妙的,但,我并没有亲眼看见,是竹山德山岩的一位比丘尼告诉我的,读者如有不信,姑妄听之,姑妄信之,信不信由你,天下之事非亲自体验不可,要信这,太难了。

  有二位比丘尼在山上寺院修行,深居简出,不诵经,不念佛,只是持咒,一尼法号慈因,一尼法号慈圣,互相立誓,若不得道,誓不出山,如此的过了许多年,二尼由少年步入中年,慈因持大悲心陀罗尼咒,慈圣持往生咒,各自修行,亦不常互相往来,山下住户知道山上有二尼修行,纷纷自动供养白米、素菜水果、她们除了打坐持咒之处,便各自种植瓜果,自谋生存之道。

  深夜,慈圣法师在禅房静坐,她持往生咒,可说已至出神入化之境界,她每念往生咒,总有滚滚阴风入内,现出一一黑影,慈圣只见黑影各个伸出双手,那些鬼影双手是来领受慈圣法师的往生咒,慈圣见此异事已久,并不害怕,往生咒愈念愈纯熟,终于远近驰名,谁都知道慈圣法师的往生咒天下闻名,鬼怪领受日益增多。

  有一天,慈圣正念咒,却见一念老婆婆走入禅房内,老婆婆手持一木食盒,因那时已是晚上十一点,山中夜路不好走,且阴风恕吼,慈圣大感讶异,忙问:“老婆婆,此来为何?”

  “法师在上,老生特将食物当为消夜,奉养上师。”老婆婆打开食盒如此的说,食盒内是精致的素菜,色味俱佳。

  “我不能无故受此佳肴“慈圣说。

  “昔日弟子曾发愿,若有人持诵往生咒,念至心口合一,念至数万兆遍,使无数人天鬼魂得受大益时,我将立下誓言,将于每晚十一时亲自奉养上师,法师之往生咒已使天下鬼魂尽因你之咒语而得超升矣!我依誓言而来,不是无故。”老婆婆诚恳的说。

  “老婆婆,你住何处?”夜深,山路阴阴,慈圣不能不问。

  “我住山深,来去自如,如虚空住,因属灵身。”老婆婆本是一团灵气而已,一时轻飘飘的托在空中,老婆婆向慈圣行皈依礼,而慈圣回了一个问讯。

  从此以后,那位老婆婆每至晚上十一时,便施施然的来至禅房,一日换一食盒,色味俱佳,奉养完毕,老婆婆向慈圣法师行礼,而后自行退去。从此无一日间断过,而慈圣还是持往生咒,愈持愈严谨,到了心咒合一的地步。这位老婆婆不是别人,即是山后小土地庙的土地婆也。

  再说,有一天白日,慈圣见到持大悲咒的慈因,慈圣和慈因互相诉说近日的进境,慈圣特别把老婆婆每夜带食品来供养她的事,一字不漏的告诉慈因,慈圣认为实在太不可思议,慈恩向慈圣连声说祝贺,能持咒到神圣托着食盒赶来供养,此功力不凡之象也。

  “她每夜十一时一定到吗?”慈因问。

  “当然。”

  “你确实看见她停在虚空中?”

  “是的,我欢迎有一天晚上,慈因法师你到我这儿来一趟,我叫老婆婆也供养你,算我请客,好不好?”慈圣邀请道友慈因。

  慈圣连续好几次的邀请慈因,慈因推却不了,只有顺着慈圣法师的意思,到慈圣这边做客,当晚两人做完功课,一人持往生咒,一人持大悲咒,上香礼佛,闭目静坐,两人直坐到十一时。

  “十一时,你注意,老婆婆总是准时送来食盒的。”慈圣说。

  但,隔了十分钟,门未推开,过了半小时,甚至过了一小时,老婆婆却奇迹似的未出现,慈圣法师心中的焦急可想而知,而慈因只是淡然视之,不但不怪责,反而安慰慈圣。一夜过后不但未至,且连慈圣法师念往生咒,常见的阴风惨惨滚滚入也不见了,反而圣光明照,氤氲遍地。

  再说,慈因欣喜受邀,却扑一个空,慈圣懊悔莫名。第二天晚上,坐立不安,一个人呆坐,十一时,却见老婆婆又捧着食盒而至。

  “昨天怎不见你”慈圣问。

  “我来了啊!”,那位老婆婆说,“我捧着食盒至,看禅房香华遍地,门口矗立着两金甲护法神,想由后门入内,却见后门也有一位宝塔似的天王,从窗外望里看,见你那位出家道友,身后站满了梵天护法,又梵天之上隐隐可见金光,金光之中又现出化佛和化菩萨,如此的场面,我一个老婆婆未见过,怎敢大意的撞了进去,只有忍住风寒,等着那位比丘尼快走,没想到一等等到深夜,她原留宿在此,我只有悻悻然的回去了,今天特别向上师致歉而来,且准备了上好佳食。

  “哦,原来如此。”

  慈因修持大悲咒,慈圣修持往生咒,慈因的路子和慈圣的路子,根本不同,由此可知,咒力有大小之分是没有错的。也许读者要问我,你不是说“咒有平等无差别观吗?”在这观点上,我指的是因人而别,而非因咒而别,往生咒可以度凡夫,而大悲咒可入十乘菩萨果位,修行的法门甚多,要看你的缘分,我较赞成渐悟,而不赞成顿悟,因人心演变至此,“渐”已甚难,如何能“顿”?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精彩专题
楞严咒 楞严咒

楞严咒叫佛顶光明,是佛的顶上化佛所说。所以是微妙不可思议的。每一句有每一句的用途,每一字有每一字的奥妙,都具足不可思议。「佛顶光明」就是表示咒的力量能破除一切黑暗,能成就一切功德。《楞严经》来源于其因缘为阿难被摩登伽女用邪咒所迷,在阿难的戒体快要被毁坏时,佛陀令文殊菩萨持楞严咒前往救护阿难,阿难才被救醒归佛。故知楞严咒乃《楞严经》之主体,没有楞严咒的因缘,就没有《楞严经》。楞严咒是咒中之王,亦是咒中最长者(2622字),佛经上说“这个咒关系整个佛教的兴衰。世界上只要有人持诵楞严咒,就是正法存在。”

大悲咒 大悲咒

《大悲咒》出自“伽梵达摩”所译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全名为《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按照内容文字的多少,《大悲咒》有广、中、略三种不同的版本。现今通行的“伽梵达摩”84句《大悲咒》,其经本以《大正藏》的底本为依据,是一个变化差异较大的晚期增改本,并非“伽梵达摩”译本的原始面貌。除此类藏经外,还有一些很重要且更准确的可参考文献。如与译经年代较接近的敦煌抄本、房山石经,以及与汉译本多有一致的西藏大藏经等。《大悲咒》在汉传佛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自唐代翻译《大悲心陀罗尼经》。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