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晚钟 穿越千年的回响

寺院新闻 | 作者: [投稿]

  白鹿晚钟 穿越千年的回响

  它雄浑,厚重,苍莽,还带着历朝历代诸多诗人的心跳;它壮阔,辽远,深沉,于无边寂静处,涌动浩大回声——它便是白鹿晚钟,千年前是如此,千年后亦未改变。

  如今,闹市之中,塔林山巅,依然延续着它那穿越千年的妙音,声声龙吟不绝如缕。【古迹重现】1100多年前,白鹿晚钟就有了“早在唐朝元和年间,就有了白鹿晚钟。只不过,那时候它还不叫"白鹿晚钟"罢了。”8月15日,笔者踏着落日的余辉,拜访了白鹿寺方丈明良大和尚,从他口中得知了白鹿晚钟的前世今生。

  明良大和尚介绍,白鹿寺始建于唐元和年间(即公元806至820年),那时寺庙中早晚报时就是通过钟鼓声,也就是说,白鹿晚钟从那时开始就有了,但直到明嘉靖年间,益阳知县刘激和当时的龙洲书院院长蒋道临才将其命名为“白鹿晚钟”,列入资江十景之一。

  千余年间,白鹿寺历经多次浩劫,然屡毁屡建,才有了今天的蔚为壮观。在明良大和尚提供的《白鹿寺简介》上,清楚地记载着,清咸丰年间(1858年),寺院毁于兵火。幸有惟光和尚得两江总督陶澍资助,仅以六年恢复旧观。然世事沧桑,民国初年,白鹿寺被占,海印和尚曾七入京师,两行蒙古,先后十余年筹措资金才恢复白鹿寺。1949年,寺院僧众走上生产自救道路。熹谷、佛源率众办起工厂,工厂于1958年合并到市人民织布厂。1966年至1976年,“文革”十年动乱,僧众被驱散,寺院被毁坏。继后又因1972年建资江一桥,两座殿宇拆除,禅寺荡然无存。直到1985年,由政府另择塔林山,才重建白鹿寺。1990年秋,佛源大和尚筹资修建大殿,得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寺名,白鹿寺正式对外开放。其后数年间,佛源继续发动海内外佛弟子为后续工程捐款,终于2003年3月,白鹿寺主要工程全部完成。

  沧海桑田,随着白鹿寺的兴废,白鹿晚钟也在轮回着。据记载,在清代,白鹿寺和尚多达300多人,香火盛,名气大,尤其叫人称奇叫绝的是,寺内的那一口一千多公斤重的古铜钟,声极洪远,堪称古城钟王,尤其是夜晚的钟声,能响彻古城十里麻石街。“但那口古铜钟,几经寺院兴废,早已不知去向,后来寺内还用过一口大铁钟,但现在钟楼里的钟,是2004年冬,我们委托南京晨光青铜机械厂,重新铸造的一口铜钟,钟声能传到东门口呢。”明良说。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