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莲座山观音寺

寺院大全 | 作者:网络 [投稿]

\

台湾桃园莲座山观音寺

  地理位置

  335桃园县大溪镇康安里22邻瑞安路2段48巷28号

  寺院简介

  莲座山独峙於大汉溪中,其形势犹如莲花出水,因而得名:清嘉庆2(1797)年由锺尚仪等人鸠资创建观音寺。亦有一说指出,观音寺乃嘉庆6(1801)年,粤人锺房绪考察山水地形後,在此地集资兴建庙宇,祀奉观音佛祖,配祀三官大帝,名为观音寺,又名“观音亭”。

\

台湾桃园莲座山观音寺

  寺院历史

  道光13(1833)年,粤籍信士有感神恩庇佑,捐献田地作为寺产,以田地每年收益作为观音寺日常费用,因此香火大盛、信徒大增。道光15(1835)年,垦民锺长三、锺天富等人发起捐资重修。此後,寺产日多,信徒益众,信徒们乃纷纷组织“观音会”,下仅在人力、物力上相互济助,更多方协助观音寺进行祭祀、寺务管理等工作。咸丰5年(1855年),观音寺募资整修包括山墙、窗棂、护龙等。

  明治37(1904)年,因庙宇破损严重,大溪街士绅吕建邦会同地方人士锺会云、邱玉来等人发起大溪郡管内信众劝募:活动,进行大规模整修,除重修正殿以外,并增筑四角拜亭及左右附属家屋,整修工程直到明治40(1907)年方告竣工。大正14年(1925年) ,吕建邦、邱汉莲、简水龙等人又再募金彻底修缮,使寺院益见宏丽,倍增庄严,并於正殿山墙墀头下刻有“一品名山”、“万年福地”之对联。昭和9(1934)年,再次修建拜亭、正殿等,原为四角拜亭,改建为八卦式重檐拜车,形成现今之寺貌。民国87年3月,进行古迹修复,翌年10月完工,为桃园县重要文化资产。

\

台湾桃园莲座山观音寺

  寺院格局

  莲座山观音寺受限於地形因素,不能作纵向发展,故为一座五门单殿式的庙宇,“一进式庙宇三川殿前筑轩”的形制与格局,相当少见:另一大特色乃是正殿前有一个“歇山重檐”的“拜亭”,成了全寺的视觉焦点,拜亭中匠师营造了一个八角藻井。寺内的剪黏、泥塑维妙维肖,木雕、石刻、彩绘等皆古朴雅致。敬圣亭(奎星楼),位於莲座山观音寺右侧约10余公尺的林荫中,占地面积约13.2平方公尺,坐东南而面向西北,亭身分为3层,是由红砖所砌成,总高约1丈5只有余,亭顶则为歇山式的型态。亭体顶层横批为“奎星楼”因供奉文曲星君,故塑有奎星神像安置于内,两旁则题有“奎垣呈士气,星斗射文光”之对联:中层正面有焚化字纸的炉口,左右亦题有对联。

  寺院交通指南

  1.国道3号大溪交流道下接(台3线)→员林路1段→介寿路→康庄路→过崁津大桥→右转台4线→沿台4线至胜利路口,可见“莲座山门”的牌坊→右转胜利路至莲座山下→莲座山观音寺。

  2.搭乘桃园客运往大溪线至客运站下车,沿胜利街步行约15分钟左右。

  寺院联系方式

  电话:03-3885674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