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岭禅寺

寺院大全 | 作者:网络 [投稿]

\
福建翔安盈岭禅寺


  地理位置

  在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小盈岭。

  寺院简介

  盈岭禅寺,旧称“盈岭大士寺”。在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小盈岭。清乾隆十七年(1752)山东沂州日照知县李孕昌(晋江人,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榜姓黄)《盈岭大士寺业碑记》所记,其寺始建于宋,废于元明,而复建于清乾隆四年,“庭堂敞弘,阶级峻绝,襟两邑(按指同安、南安)而通四达,环千峰而罗荔壑”。时顶溪埔人褚廷俊捐献田园13丘以为寺业。

\

福建翔安盈岭禅寺

  寺院历史

  后时有修葺,近代菜姑住持。“文化大革命”中荒废。改革开放后,落实宗教政策,1981年,四方善信集资重建。寺宇前后两落,前山门三开间,悬山顶屋盖;后大殿,上下两层,重檐歇山,装饰富丽。寺左有同安著名的文物保护单位“同民安”关隘。“同民安”原为石坊,后坊圮毁,理学大家朱熹任同安县主簿建,并亲题坊额。后坊圮毁,清乾隆三十三年改为关隘。1986年,连同古寺划入保护范围。古寺无僧人住持,由村民组织管理。

  翔安“同民安”关隘位于翔安区内厝镇与南安的交界处小盈岭上,是旧时同安通往泉州的古道驿站,上接三魁,下连鸿渐,丘陵延绵,是古同安东北屏障,乃朱文公造坊治风沙古迹,也是郑成功与清军血拼的古战场。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同安主薄朱熹到此勘察,见两翼高山夹峙,形成漏斗,以致风沙为害,逐建石坊,并手书“同民安”三字置匾坊上,以补岭缺。清雍正十二年坊塌,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马巷秀才林应龙等呈请倡捐,就坊址改建关隘。在关隘外有一千年古寺名“大士”,地属南安境内。据看寺老者说,寺周围俗称“和尚山”,古时是南安溪埔褚氏家族地产,寺里和尚常因摘果子、捡柴火等琐事和溪埔人口角。清朝乾隆年间,褚氏有一族人持斧杀人犯下命案,眼看是免不了要走上断头台了,便求救于同安秀才孙金榜(孙乃附近内厝前垵人,素有才干,交通官府,声名远播,死后钦赐御葬)。后来孙金榜为褚氏改罪名,将“‘用’斧杀人”改为“‘甩’斧杀人”,一字之差把故意杀人曲改为过失杀人,救了褚氏一命。褚氏感激孙秀才的活命恩情,欲重礼答谢,孙起初不肯,后感盛情难却,便替大士寺化和尚山地产。从那以后,这片山地便为寺产,长期让同安(现翔安)人经营直至现在。

  小盈岭是郑成功抗清的古战场,清顺治五年(1648年)八月,清佟国器、陈锦,李率泰由泉州取同安,守将邱缙、林壮猷扼小盈岭,终因寡不敌众,邱缙身中七箭,退守同安城,二十六日城陷,清逐屠城。

\
福建翔安盈岭禅寺


  寺院文物

  关隘,块石迭砌,长8.6米,高3.56米,拱门宽2.38米,高2.44米,门上嵌“同民安”石匾,关隘门后(靠南安侧)另立一石碑,碑文刻“小盈岭南—同交界碑”几个字。几棵树龄在800年以上的古榕树依然苍劲地生长在关隘另一侧,这些榕树正是朱熹当年为防风沙发动百姓所栽。4年后,当朱熹要离开同安时,百姓送他到小盈岭,“扳辕不忍离”,朱熹为此在一块巨石上题字“扳辕石”,以感谢同安百姓的厚意。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