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顶岩寺

寺院大全 | 作者:网络 [投稿]

\
福建思明云顶岩寺


  地理位置

  云顶岩寺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洪济山,始建于宋代末期。

\
福建思明云顶岩寺


  寺院简介

  云顶岩是洪济山的主峰,高339.6米,为厦门岛上最高峰。乾隆《鹭江志》称“其绝顶有观日台,四望环海,鸡鸣时,观日如火轮从海中跃出,甚奇”。明末,郑成功踞守厦门时曾增筑一瞭望台。旧时,游人登台看日出奇观,称“洪济浮日”。因风光奇美,故列原厦门“大八景”之首。现因洪济山少为知,云顶岩则家喻户晓,故名“云顶观日”。

 \
福建思明云顶岩寺


    寺院历史

  观日台西侧峰肩里有“方广寺”,现名云顶岩寺。建于宋代末期,是厦门岛内最早的寺院之一,是由漳州陈邑家族的后人出资在厦门创建的,明末清初毁于战火,康熙年初重取名“云顶岩寺”。古代达官显贵、文人雅士,常来此小住,黎明登台观大海中喷薄浮出的朝阳,兴之所至,填词赋诗。乾隆时人倪邦良的调寄满江红《洪济浮日》颇有代表性。词日:“夕宿云岩,向灵境,一一冥搜。正好是,云山雨霁,极浦烟收。半夜气澄风露冷,一声鸡唱海天秋。乍红盆,闪烁浪中翻,波上浮。东岳观,灵鹫楼。红尘逐,沧海游。叹流光如箭,早雪盈头。寂寞荒台凌绝顶,苍凉晓色入扁舟。试回首,远近问长安,频凝眸”。诗人王步蟾临台看过日出奇观后,发出“日观何须登泰岱”的感叹,并赋诗一首:“留云洞古枕云眠,观日台高日见先。村落鸡鸣犹未遍,红轮早浴海中天。”意境甚切。

  云顶岩寺原宽敞,香火也盛。南宋末年,丞相陆秀夫和张世杰等拥卫王赵昺(南宋最后一位皇帝)从五通登陆后,路过山下,题“官荣”“龙门”四字。“官荣刻于路旁巨石上,前几年修公路时被毁。“龙门”刻在方广寺山门处,今尚在。方广寺周围有许多崖刻,大多仍清晰可辨,最明显的要数“天际”二字了,这是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五月,“嘉禾巡检”赵逡、“同安教谕”赵宗道同登云顶岩时刻的,距今已有620年了,是厦门岛上现存最早的崖刻,比厦门建城还要早13年。最迟的题刻是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六月,厦门要塞司令滕云的“国防第一”。

  改革开放后,1994年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厦门市政府为云顶岩寺办理了房产证和土地证,产权归于厦门市佛教协会。1999年厦门佛协指派释慧镜(白进益)自筹资金重修云顶岩寺。寺院建成后,由于释慧镜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东山社的叶亚福、黄阿宝、张发治等居士暂时帮忙管理云顶岩寺

  2006年由释慧镜推荐,经厦门市民宗局、厦门市佛协认可备案,由释宽恒法师接管云顶岩寺。云顶岩寺常住3个师父。本寺每月初八举行药师忏法会、十九举行大悲忏法会。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