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宛城柏佛寺

寺院大全 | 作者:网络 [投稿]

  宛城柏佛寺

  宛城柏佛寺

  柏佛寺始建于唐,兴盛于宋、元、明,毁败于清朝末年。宛北古刹“柏佛寺”亦称“广泉寺”。又名“柏石庙”。该寺规模宏伟,原占地面积约六千多平方米,院内苍松翠柏,亭台楼阁,碑刻林立,秀竹映衬,为三进宫殿式建筑,分天王殿、大雄宝殿、累庐殿、后殿,两侧对称有观音殿、地藏殿、药师殿、寮房、斋堂、月门等。各个建筑坐落有序,均系砖木结构,高大雄伟,古朴典雅;工艺精湛,栩栩如生。佛像高大庄严,宏伟壮观,该寺鼎盛时期,僧众达百余人,有供养田八百余亩(供养田集中在和尚庄)是古城南阳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古刹之一。

  现在柏佛寺经过几年的努力与建设,基本上能够满群众的信仰活动的需要。现有大殿三间,观音殿、寮房、客房共计房舍达十九间,常住僧众8人。

  宛北古刹“柏佛寺”亦称“广泉寺”。又名“柏石庙”。位于南阳市北郊卧龙区蒲山镇高庄村境内。它东靠独山,濒临白河。豫02线、焦枝铁路环绕寺院东侧而过。西连紫灵峰、广山、龙翔路东侧。是南阳市区梅溪、温凉两大河系的发源之首。亦是宛洛通衢的战略要塞,自古以来乃兵家必争之地。

  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在“广泉寺”祭刀,误杀了老方丈“在杰”,使该寺院受到严重损失。后于明朝唐王(即朱王)重修,到明末进期,李自成起义于“洛阳白马寺下院”(寺沟),招兵选贤聚义于紫山北麓“林马场”,南阳府镇台左良玉为抄匪,激战于“广泉寺”,使该寺院又一次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使广大僧众远道遁迹,加之清末腐败和战乱的祸患,使该寺院被毁一旦。解放后,当地群众为了恢复历史盛况,自发地在此复建起现在的寺院,更名为“柏佛寺”。

  1999年10月被南阳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寺目前有大殿三间,观音殿、寮房、斋堂等16间,共计房舍达19间,常住僧众6人,有供养田8亩。

  2005年10月31日柏佛寺梵乐高奏,张灯结彩,600多名当地领导和信教群众怀着喜悦的心情参加了柏佛寺的开放大会。柏佛寺经政府登记为佛教活动场所。

  会上由蒲山镇高庄村领导、柏佛寺寺管会主任宣布了南阳市宗教局颁发的《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内容。柏佛寺法师释妙磊致欢迎词,会上卧龙区老干部潘亘同志致祝贺词,忤云峰代表佛教居士发言。参加会议的有南阳师院的杨炳功教授和南阳市的各界朋友及蒲山镇有关领导。大会在祥和热烈的气氛中进行。

宛城柏佛寺

宛城柏佛寺

  寺内务居古柏一棵,数千年来,历经时代仓桑,游人如织,拜者云集。充满了无数骚人墨客的璀璨诗篇及动力的神话传说,使“树有神韵,水也传情”这里曾流传着“奇柏尽含亘古秀,月华灵,天地玄。游子参拜皆赞叹,笑谈沧桑几千年。”的诗句。

  纵观古今,人们称赞此处是:“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放松身心的世外桃源,回归自然的最佳去处,延年益寿的人间乐园。”

  由于这里的风景幽美,气候宜人,正在吸引着更多的游人。

  柏佛寺在现任住持演隆法师的带领下晨钟暮鼓,朝暮课诵,日常佛事;严持戒律,勤学规矩,精进修行。为佛陀的教育事业,为众善信能更深刻的了解佛法,作出不屑的努力,满足诸善众。

宛城柏佛寺

演耀法师

  柏佛寺现任主持演耀法师。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