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弘恩寺

寺院大全 | 作者:网络 [投稿]

房山弘恩寺
房山弘恩寺院落

  弘恩寺,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窦店镇望楚村西。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重修,清乾隆七年(1742)毁于大火,后又重建。寺坐北朝南,五层院落,是明清一座规模宏大的重要寺院,传言是明末崇祯皇帝的第三子(人称“朱三太子”)的出家之地。寺前曾有南北两座塔院。南塔院有50余座墓塔,北塔院有100余座,现塔已无存。整个寺庙也已经顷圮残破严重,多为危房,但从它那衰微破败的残垣中还是能够想见其当年的辉煌。

房山弘恩寺
房山弘恩寺古树

  寺院简介

  房山窦店镇望楚村西。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重修,清乾隆七年(1742)毁于大火,后又重建。寺坐北朝南,五层院落,碑刻林立,是明清一座规模宏大的重要寺院。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和五层殿宇。

  弘恩寺原基础占地20余亩,三层殿宇在一个中轴线上。寺内殿堂已在文革期间全部被毁,寺内仅存遗迹正殿三间,长12.50米,宽9.70米。东西配殿各一间,长11.50米,宽6.95米,硬山脊有吻兽。正殿前有两座石质小塔和龟蚨碑。弘恩寺有一道山门,门上镶有寺额。院内保留古树侧柏1棵,树龄200多年。现在原址上改建为南辛房小学,只有山门保存基本完好,以及被毁后的龟趺残壁等。

房山弘恩寺
房山弘恩寺哼哈殿

  寺院景观

  山门旧有汉白玉石匾,额曰:"敕建弘恩寺",今山门无存,匾移置第二层殿前。钟鼓楼亦废。

  第一层殿三间,据说是哼哈殿,曾内供泥塑哼哈二将,面阔三间;第二、三层殿各五间,二层殿为天王殿,三层殿称弥陀殿,均前出一步廊。第四、五层殿各五间,亦前出一步廊,但已顷圮,从殿基柱础判断,规模大于前三殿,四层殿为观音殿,以第五层殿最宏伟,为释迦殿,俗称白皋,为两层楼阁建筑。白皋往东有黑皋,为八角楼,毁于民国九年(1920)。寺内原有东西配殿、庑殿各27间,现仅存16间。寺前是塔院,分为南北两院。南塔院有50余座墓塔,北塔院有100余座。现塔已无存。

房山弘恩寺
房山弘恩寺下马石

  整座寺院围以高大石墙,乾隆帝曾至此。还是明末崇祯皇帝的第三子(人称“朱三太子”)的出家之地。但现在已经是太破旧了,可是从它那衰微破败的残垣中还是能够相见它当年的辉煌的。弘恩寺历来为佛教圣地,据说是明末崇祯皇帝第三子(人称:“朱三太子”)出家之地。当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推翻明王朝,崇祯皇帝从故宫北门逃至景山自缢身亡,传说朱三太子由王承恩背逃出城,从此在弘恩寺出家,削发为僧。李自成当皇帝后,在金銮宝殿上发现崇祯遗书,上写“能杀吾三宫六院,莫杀一个百姓”,觉得崇祯还算明君,后听说其三太子流亡他乡,便派人查寻,终在弘恩寺找到。 使臣劝三太子回京,太子不允,宁愿为僧。后来, 李自成赐给弘恩寺半幅銮舆,又割地三百六十顷做为庙产。并在弘恩寺门前树有“下马石”,上刻“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弘恩寺从此更加兴旺了。

  寺院交通指南

  行车路线天桥或六里桥乘917路车到望楚站下车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