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修行人应有的心态

仁禅法师:学佛修行人应有的心态

  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中云:“学道一要真为生死,二要具足刚骨,三要开发见识。”

  末法时代的修行人,必须要有刚骨。

  没有刚骨的特征什么?就是没有志气。他评论任何事情都没有志气,只是随自己的好乐、偏好而已。

  没有刚骨的人批评别人:这是有问题的,这种制度是不对的,那样做是不如理的……但是,只要别人请他吃一顿饭,或送他一点东西,马上就会改变观点,而不停地赞叹。

  这就是没有刚骨,完全随着人情转。没有自己的佛法正见,根本谈不上有什么修行。

  修行人必须要有刚骨,要有坚毅的志气。就像儒家《论语》里所讲的: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是指远大的志向;“毅”,是一种坚毅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可见,不只是我们修行佛法的大乘菩萨行者需要具足刚骨,即使是世间修学儒家之道的君子,也有这种让人非常敬佩的志气。

  “任重而道远”,虽然道路非常遥远,任务也非常重,但是“仁以为己任”,以自己修养的仁德,行君子之道,做到仁义礼智信。

  儒家追求“内圣外王”,先要自己成为圣人,接着要自利利他,这也是一种儒家的志愿和精神。所以,“仁以为己任”,具足这样自利利他、内圣外王的极远大志向,“不亦重乎?”以这样的志向,当然就是“任重”,这是最重的。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一直到死了,眼睛闭上了,这时候他才停止,否则是不会休息的。所以,虽然任重而道远,但“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必须以这种心态去修行。

  儒家的这种修行心态,我们不妨取而用之,用到自己修持佛法上。当然,我们是取其句而不取其义——取其文句,而不取儒家人乘的局限性观点。儒家这种“死而后已”的心态,我们作为大乘佛法的修行人,也是应该具足的。

  《诗经》里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佛法的佛果就好像高山一般,我们仰望着它,叹为观止。看着佛陀巍巍的功德高山,心里仰慕着佛陀,想办法慢慢地向他靠近。依于这样不可思议的功德,我们要去随学他。

  司马迁在《史记》里接着还有两句:“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虽然暂时到达不了巍巍的功德高山,但心中一直向往,不停地往前。所以,沿着这条大路往前走,就是“景行行止”。依于这样的大路前进,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孔子在《论语》里说:“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论语注疏》中说:“画,止也。力不足者,当中道而废。今汝自止耳,非力极也。”

  为了求道,当尽力而为。一直到死了,眼睛闭上了才休息,这叫“中道而废”。但是,你不能现在就把自己局限了:“我现在身体不好,我的善根浅薄,大乘修行方法太难了,我无法修行……”,如是等等,不能这样画地自限。

  我们不能以小心小量行持菩萨道,而应该尽量地去做,一直到不能做为止。要做到“中道而废”,即使眼睛闭上了,也不放舍自己的初心。无非是暂时休息一下而已,但不会改变下一世照样要修行的愿望,生生世世都应该不懈地修行。

  就像沩山禅师所说:“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如果我们能够生生世世不舍弃菩提心,能够生生世世不退修行,那佛陀果位的台阶,决定是有希望登上去的。因此,我们要想真正地修行,永远不能放弃菩提心的愿望。

  当然,如果你想真正地生起这种大心,必须要彻底舍弃世间的名闻利养、人天善趣的希求心,乃至于舍弃小乘的自利发心,这样自然而然就会趣入菩提心的修持。

  对于世间的欲乐享受,必须通过看破放下,这样就能心心念念地趣入佛道。

  林则徐有一句很有名的座右铭:“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如果没有世间的欲望,这才是最刚强的,无坚不摧。反之,只要有一种欲望,就有一种缺陷。因为他的心分散他处,不能专一地求某一件事情,自然就没有力量。

  这里的“无欲则刚”,是因为他不贪世间五欲的缘故。当然,“有容乃大”也可以如是理解。为什么能够有这样的大量,有这样的气势呢?是因为唯一追求的是最伟大的成佛事业,所以对于世间鸡毛蒜皮的事情、一般的争执根本不会放在眼里,自然心量就非常大,能够容下世间一切难容之事。

  了知这样的道理,发起这样的大志愿之后,我们就要勇猛精进地行持,这是非常要紧的。就像儒家所讲,真正的君子,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可以托七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因为有非常坚固的信念,为了君子之道,可以舍弃世间的任何名利,完全看破、放下。

  儒家的这种气节,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就像《二十五史》里记载的大量儒家修行人,在生死面前面不改色。如同文天祥的《正气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用说根本不贪求世间的名利,甚至连生死都可以置之度外。

  因此,对我们来说,修行的志愿和毅力是非常重要的。

  摘自:仁禅法师《劝发菩提心文讲记》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净土解行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