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善奉行

众善奉行

文 /释本性

恩师科班出生,为其爱徒取名,亦大有学问。

比如吧,小名本性,即为恩师所取。恩师说:一取儒家思想。儒家说,人之初,性本善。本性即善。二取佛家精神。佛家说: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本性即佛。

横观纵观佛家家底,想来想去,确实,一个善字,最为了得,应为佛家看家功夫,压箱珍宝。这从佛教定义上,亦可看出——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为佛教。

佛家如何理解善呢?自利利他,为大善;害人害己为大恶。

其实,善为普世价值,非佛家独倡。善字,从其古字形,是从羊,吉祥义。儒家就劝人,要择善从之,不善改之。更把孝作为至善。道家则说:善者,人敬、天佑、福禄随、众邪远、神灵卫之。西方的苏格拉底则认为:美德就是善,善是至高无上的宗教

佛教对善,除倡之外,更重于行。善不行,就谈不上善。为善,高僧大德皆说,要默默地做,这样功德更大。为善无近名也。儒家要人勿以善小而不为。佛教眼里,善无大小。一花一世界,须弥纳芥子。惟虔是功,惟诚是德。肩挑百担,或许,才登天堂门口,而手提半斤,也许,已经登堂入室。

说实在,这世间,需要我们行善的地方很多,我们实在无法一一都行。但起码身边的,我们要先去做,把其做好。曾经,有位善人,善名很大,于其小镇,他竭尽财力,施医送药,治病救人。有个外乡人,听到此后,很感动,想捐金百万。但为证实一下善人的名副其实,他就于善人某日必过的路上,装成浑身恶臭的乞丐,奄奄一息于路边。这善人见到他后,停下脚步,但稍一迟疑,便又走开了。这样,这外乡人便把背在身上的万金又背了回去。

做善事,并不是永远都有机会的。人生很短暂,为此,为善要有紧迫感,碰着遇着机会就做,早做,做了一件是一件,别挑挑拣拣,或等等待待。

古人常常千金买邻,认为远亲不如近邻。什么是我们的最好的邻呢?那就是善。只要邻于善,近于善,那就安全了,纯净了,进步了。这也是,佛门把追随者叫作善信、善男信女,把其法,叫做善法的原因了。

佛家说,一念善即善,一念恶即恶。善人善相,因为,相由心生。善,善心,能感应一切善法。就如: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善有善报;等等所言。

平时,信众厚爱,常索题拙墨,我常以上善若水、为善最乐、止于至善、与人为善等书赠。因为,我认为,这些句子,是对佛家崇尚于善、修行于善的最好注释了。

愿大家,做个善的人;愿人间,成个善的世界。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