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慈明法师坐化装缸、遗体不腐这个问题,在慈明法师活着的时候他自己就早有预料。
八十年代中期,慈明法师得过一次大病,那时他就对前来伺候他的大徒弟德贵法师说:“我的壳子不会坏了,你要替我保管好。”慈明法师圆寂之前,再次留下遗嘱:“三至卤年才能开缸。”
1990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晚六时,慈明法师溘然而逝。六十八岁高龄的孝徒德贵法师亲自装殓入缸,封缸后,就置放在灵官殿他生前居住的小房间里。后来由于这是通往金地藏肉身塔必经之处,又是山林之中,太阳下山之后,怕人们行走到这里想起殿内有个死去的和尚而感到害怕,德贵法师等人又才将缸抬放在灵官殿上首山坡的万佛楼旧址上,四周砌上砖块加以保护。
慈明法师坐缸第四个春节到来之前,德贵法师打算把缸开了,以完成师傅的遗愿。由于他住的庙祁县三眼井古重兴寺距离九华很远,不方便,加上春节前要处理的事太多,又跌了一跤,故未成行。等到春节过后,他的腿脚便利些,才于1995农历二月初六踏上了佛地九华。以前,慈明法师在上海、江苏的一些弟子都提出参加师傅的开缸仪式,但德贵法师认为人多不便,容易出差错,因此只带了自己几个徒北来悄悄地开缸。
3月8号,正好是农历的二月初八。下半夜三点四十分正式开缸。德贵法师等三人从肉身殿下到万佛寺开缸,他们先将四周的砖块拆除,然后掀开缸盖,再小心翼翼地拿掉围在慈明法师身旁的木炭和裹身的红布、黄头巾,慈明法师就显露出来。前后用了一个多小时。开缸后的慈明法师盘坐在缸内,头发、胡子、眉毛均未脱落,衣服、法体完好如初。如同刚刚逝去一样。整个过程无异味,缸内不时透出檀香。这样便证明了慈明法师肉身整体完好。开缸时,上禅堂住持体灵法师正在上殿,他看到山上有电筒亮光,并听见有拆除砖块的响声,料定德贵法师他们来开缸了,便出来观看,这时,慈明法师身子已经露出。他十分高兴,摸着慈明法师的头说:“老同禅,你好啊!”
但为了防止更多的人前来观看而发生意外,经九华山管理处商定,暂时将慈明肉身舍利暂放神光岭肉身殿,进行控制性保管。据德贵法师说,师傅慈明法师生前对自己肉体着落地点曾有过交待。一是万佛寺如能重建就放在万佛寺;二是安放在灵官殿或钟亭。德贵法师表示今后安放肉体时要尊重师傅的遗愿。
慈明法师,字道禅,俗名陈万超,外号“八百斤”。1904年7月27日生于江苏高邮三河村一农民之家。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三。据传,在他出生时家中异香满堂,檀气阵阵。父亲知是奇兆喜悦万分。其母信佛教,供三宝,吃斋戒杀,慈明法师幼年时便受佛教熏陶。6岁那年,即独身涉足本县普提寺,跟曾在少林担任过武术教头的了庆禅师学武,得到了庆禅师的真传。13岁时,因哥哥分家而随母生活。16岁辞别母亲到普提寺剃度出家,师了庆和尚,法名慈明,字同悟。后在南京龙潭宝华山龙昌寺求具足戒,1952年参学扬州高寺来果老和尚足下。这里道风好,慈明法师用功坐禅,心胸坦荡,宽厚仁慈,博得来果老和尚的器重,由汤约,饭头升至僧值。六十年代初,大兴来安徽九华山,先后在双溪寺、百岁宫下院修心念佛。 “四清”和“文革”运动期间受“左”的路线影响,被迫离山到铜陵大通镇,靠磨剪子铲刀、拾粪和做桶匠来谋生。
有关慈明法师“八百斤”的外号,九华山当地有这么两种说法:一是当年慈明法师在扬州瓜州镇挑江堤,进行劳动比赛,几个人担的土他一人挑,并来回如飞,为此他夺得一面奖旗和一根桑木扁担,大伙见他身材魁伟力大如牛,送他这个“八百斤”外号。二是说他一次去浙江天台国清寺挂单,路上一块约八百斤重的石板,滑落在一边,人家看他是个和尚,就叫他去搬,慈明法师竟毫不费力地搬了起来,恢复到原位,由此,“八百斤”的外号便传了出去。
1980年九华山对外开放,1981年,慈明法师回到了离开多年的九华山。为弘扬佛法,同时也为了表达他对九华的一片爱心,他到佛教协会 ,请求会长安排他去海拔800公尺的钟亭,撞钟三年零六个月。会长认为这是个好事,便同意了他的请求。在那一千多个日日夜放里,慈明法师始终伴随在巨大的幽冥钟旁,一下接一下、一声一声撞着钟,钟声响遍了九华。三年半的时间到了,慈明法师的法心也获得了圆满。九华山佛教协会改派他到正天门灵官殿任住持。灵官殿不大,殿内连个菩萨都没有。由于经济紧缺,生活条件自然也就很差,加上慈明法师年迈体弱,所以常生病。幸好有个九华山上的皈依弟子,名叫杨有余,每天从别的寺庙弄饭给他吃。但每餐饭慈明法师都坚持付饭钱,不白吃,因他知道其它的庙宇也都急需要钱来维修。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他省吃俭用,硬是将破烂不堪的灵官殿修葺一新,并且新塑了两尊灵官菩萨,耗资一万余元。对佛教上的事他开怀大度,对自己却十分吝啬。慈明法师一生中从未穿过一双象样的袜子,晚年在灵官殿时有时还赤着脚,一件补钉打补钉的僧服麻袍,夏抵烈日,冬遮风寒,足足穿了几十年,日子过得俭朴又清苦。
他平时喜戴合掌帽(又称济公帽),手持方便禅,说话瓮声瓮气,令来山的不法之徒望而生畏,因此在他呆过的寺庙治安状况都很好。慈明法师生前曾遇到许多灾难和不平之事,为此三次跳江自杀,还曾被人用毒药害过,但由于他造化大,最终都化险为夷。九华山佛协副会长比丘尼常洁说:“后山大兴老人,前山慈明法师(九华有着前、后之分),一个在八十年代圆寂,一个在九十年代坐化,生前在九华山上都是不起眼的出家人,可他们才是真正出家修心的人,数十年的默默苦修才获得了正果”。
九华山,海拔1342米,座落在我国的皖南山区。这里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九华山的肉身就是九华山的历史,一尊肉身,就是一个故事,一个传说,它讲述着过去,也昭示着未来。
舍利是什么,固然非凡情所能测度,但舍利有什么用呢?是很非常明显的。生身舍利与法身舍利(经卷)一样,具有弘法的价值。本师释迦牟尼佛涅盘后,他的生身舍利被摩揭陀国、释迦族等八国分成八份,建塔供养。至公元三世纪,阿育王取出,分送全印度各地,建塔八万四千,佛教大兴。前几年,在我国陕西扶风法门寺发现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指骨舍利),乃是世界佛教界的一件大事,对于佛法的弘扬有重大意义。世尊示寂后,为什么要留下舍利?这是很有意义的问题。
1 可逢凶化吉,避灾解难。 2 受天人护法和其他众生的护持、尊敬,避免非人、魔障干扰。 3 重业轻报;可以用于佛像装藏,净灵等。 4 持一句咒之功德,可增获百千万倍之功德,若造一句口业,也得百千
我们普通人,死后火化时有些人是否也能生成些舍利子?有人分析,佛教界的一些修行之士之所以能够生成舍利子,与其长期素食和饮山泉水有关。菜蔬和山泉中富含各种矿物质,经几十年积累,人体各部含量很多,圆
舍利花如同花朵那般。即舍利子的骨片。何种人才能修出舍利花呢?唯有正宗佛教的修证成就者,才会有舍利、坚固子,得大成就者才会有舍利花;不是正宗佛教者不会有,正宗佛教未得大成就者亦不会有舍利坚固子或
舍利子 舍利子原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舍利子印度语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跟一
龙宫舍利子简介: 龙宫舍利子起源于缅甸边区,山势绵延,有如盘龙腾空的气势,山洞入口有如龙宫之壮丽,法人称之为龙宫洞。佛经记载古时由苦行僧侣在洞中修行,由于高僧全身金刚法体,洞中灵石经长时间产生变
南怀瑾,于2012年9月29日下午4时,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庙港太湖大学堂去世,享年95岁。南师荼毗仪式结束后,弟子们经过讨论商议,在否决了就地不开炉建塔的方案后,于2012年10月5日早晨四点打开荼毗炉,看到经过荼毗后,南师的头骨完整,上面缀满各色舍利子;头骨一半呈现黄色,一半呈现蓝色;其余身体化成舍利子无数。
舍利子在历来传说中都极富神秘色彩,据说能带来祥瑞。法门寺的佛舍利据记载曾多次大放异彩,是为瑞相。有些舍利子本身更是神奇,如肉身舍利等。而随着社会发展,有大量的仿冒舍利出现。因此,掌握正确的分辨方法是现今很必要的事情。
释地藏肉身不朽: 1200年前,公元794年,农历7月最后一天,金乔觉召集其徒子。然后向徒子告别道:我死了以后,不要火葬。把尸身放入石头缸,三年后再拿出来。如果到时候还不朽的话,再在身上刷金漆。他99岁入
问题:舍利花、舍利子是从何而来的?火化后的骨灰,有的骨头上有些绿色、蓝色、黄色等颜色,和一些像珊瑚一样的骨头,看起来也很漂亮,这些是舍利花吗?大安法师:对于这个问题,要深信佛法不可思议。你可以做个比较,为什么有些念佛人,助念之后能够烧出舍利花,有各种颜色。那些不信佛的人,没有人助念的人,他的骨灰烧出来是什么情况。你可以做一个对比。
古代“月”字通“肉”,所以这座寺院被读作“肉身宝殿”。九华山有肉身舍利的,并非只有这座月身殿,但是这其中所供养的金乔觉着实是了不起。金乔觉于719年来到中土的时候,佛法已然盛行,尊佛之道在民间广为流传。于是年轻的金乔觉没有在此停留,他来到了地处江南的九华山。
我们拜舍利也好,拜佛像也好,都是功德,都是力量,都是向佛恭敬礼拜,我们同样可以消除业障,同样可以增长善根、福德、智慧,可能舍利要尊贵些,但效果都是一样,只要心诚则灵,确实没有什么大差别的。
这个完全是一个误会,舍利是佛菩萨还有罗汉、历代高僧大德通过修戒、修定、修慧,他们由于精进地用功办道,在身体内,通过精神气凝结起来的舍利。这种宝物的东西不是叫你舍弃一切,不是这个含义,这样就误解了舍利的含义,我们不能以讹传讹的来听它。要按照佛法里面的真实解释舍利,千万不要误解这里面舍利的含义。
舍利在经上说得非常清楚,它乃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舍利它是怎么来的?就是透过佛弟子们或者佛陀本人,以持戒修定修慧的这种行为,然后转化了整个人身心的果报,最后呈现了一个殊胜的相,事实上就是由精神而影响了物质的形成。
有人认为,舍利是高僧圆寂后,经火化而烧出来的结石,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印光大师文钞》中开示:舍利是梵语,译为“身骨”,是修行人修戒、定、慧所成,非炼精、气、神所成,是心于道合,心于佛合者的表相。舍利可分为:碎身舍利。即高僧大德火化后的遗骨结晶而成,骨骼形成的舍利是白色的;头发形成的舍利以黑色为主;肌肉形成舍利以红色为主。
舍利子也叫做坚固子,这种坚固子是由坚固的道心感应来的。当一个人临终念佛的时候,假如对求生净土,信心极其坚定的话,也能感应到舍利子。虽然当下还是凡夫,但是只要一生净土,必证不退转位。
在世界佛教总部所属寺庙之一的圣迹寺,发生了一桩佛教史上从未有过的特大圣迹,一位高僧长老圆寂后,十几天其法体发生脱胎换骨大神变,当下震惊所有在场佛教七众弟子,此一真实不虚的现象摆在佛教徒与世人的面前。据悉,这位圆寂后不仅脱胎换骨,而且成为金刚不坏肉身舍利的圣僧就是世界佛教总部经律论三藏总导师因海老和尚。因海长老从来淡泊名利,远离尘嚣,
《金光明经》中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舍利是佛教修行解脱成就的标志,故历来为信仰者所崇拜。尤其是作为释迦牟尼佛的舍利,更是在佛教徒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提及
2015年3月27日,觉真长老法体进入荼毗后的第五天,按禅宗丛林传统,曙明法师等长老众弟子在紫金寺对觉真长老灵骨进行了初步分拣,发现各种舍利异彩纷呈,十分庄严。长老生前好友、嗣法门人及信众居士共同见证了这一神圣时刻。
舍利又叫舍利子,是梵文Sarira的音译,意为遗骨、灵骨,通常指佛或佛教高僧去世后火化遗留下的各种颜色的坚硬结晶体和残留物。佛经《金光明》卷四上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这是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