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省和思考放生行为
放生后因缺乏食物和无法适应环境而成片死亡的麻雀尸体
相关报道也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相关放生成了放死的报纸报道
放生龟被老伯钓起
佛教以慈悲大爱、同体共生的基本理念教导我们佛教徒当有好生之德,应有护生之心。慈悲伟大的佛陀不断的告诫我们“所有的生命都应得到尊重”。因此,佛教徒在佛教节日或日常都会有不同形式的放生活动,这是两千多年来佛教形成的优良传统之一。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放生”行为本身也凸显了一种积极的生态观、自然观,有着注重动物权益、维护动物福利的积极道德意义。但是,随着放生队伍的不断壮大,放生人数的大量增加、放生频率的日益密集,量变引发了质变,堪称“道德”行为的放生,却产生了事与愿违的“不道德”的“杀生”后果,“好心干坏事”,着实是一件令人尴尬又值得深思的事。
为什么要放生?
“放生”原意为释放羁禁之生物。是以自己的善举,使可能失去生命的动物免遭一死。“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梵网经》这是佛陀告诉我们,不杀生、放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我们的慈悲心。也是表达出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对养育人类的自然的感激之情,也对人类自身道德行为提出规范和要求。尤其是汉传大乘佛教已经把放生设定在体现戒律精神和慈悲心、菩萨行的高度上。放生,可以说是人类检讨自身,追求平等、自然、和谐的高尚道德行为。
放生的现状
放生本来是一桩功德无量的好事,但是在缺乏指导、缺乏对动物基本生存条件的认知、缺乏科学的放生知识的情况下,一味地追求形式、追求功德、甚至追求热闹,致使我们很多人的放生反而变成了杀生。而与此同时,放生市场不断扩大和放生活动的规律化也直接催生了放生行为的商业化和形式化。任何一个市场的关系简单的说其实就是供与求的关系,有人需要鸟来放生,便有人使尽一切手段去捉鸟。由放生而捕捉,再放生而再捕捉导致的恶性循环,使得今天的放生活动百病丛生,积弊难除。
在今天,由于不同规模的放生活动日益增多,放生这种原本神圣、自然、随意的行为便不可避免地和商业行为搭上了关系。在很多放生活动中,都存在提前预定、按时送货、保证数量等全方位的服务。不论什么时候,放生者绝对不怕买不到放生物,只要你出得起钱。
在我国,尤其是在佛诞节及佛菩萨圣诞日前后,全国上下各个寺院、居士林、佛教团体组织,几乎都有规模不小的放生活动,大批量的放生需要大批量的购买,大批量的购买需要大批量的供应,大批量的供应需要大批量的捕捉、捕捞,奇货可居呀!甚至此时各种鸟类、水产动物的价格也随之上涨。
于是有些团体甚至在佛诞节前半月甚至一个月就给水产类或鸟类供应商预定了要放生的禽鸟鱼鳖等动物,任由他们再下订单或雇人去捕捞,只等佛菩萨圣诞日时举行“放生”仪式。我想问问诸位,这样的放生活动还有意义吗?当放生的弊端逐渐暴露后,有人把矛头指向商人,责备他们惟利是图,不择手段。但是,商人逐利,何错之有?反躬自问,难道我们自身,尤其是喜好“放生一族”的佛教同修自己难道没有错误吗?
除了放生活动的日益商业化外,更让人诟病的是对所放动物生活习性、生活环境以及生活能力的漠视。常常出现的情形是:放生时敲敲打打、热热闹闹,放生后不久便尸横遍野或尸横遍河。
佛教界千余年来讲“放生”,已经成为积习难改的行为,由于放生积功德的观念,鼓励了那些不肖的商人捕捉野生动物来卖给佛教徒,动物在捉放之间吃尽苦头,甚至横死山林。也由于放生,放鸟则破坏山林的生态,放鱼则破坏河流的生物链,非但被放的鱼鸟、乌龟不能得救,反而害了山林河流里原住的动物。又由于被放生的动物都是繁殖畜养,根本没有野生的能力,每次有佛教徒放生就尸横遍野,令人不忍卒睹。
每回放生法会过后,佛教徒带着满意的笑容呼啸而去,留下满地的鸟雀,或挣扎死去,或奄奄一息,或成为野猫野狗的食物,连非佛教徒看到那种“惨烈”的画面都会落泪,搞不懂为什么慈悲的佛教徒竟有如此无知野蛮的行为。
尤其是近几年来有些人经常带领信众去海上举行放生活动,而他们经常把淡水鱼放进大海里,把浅水处生活的螺蛳丢进深海里,把沼泽龟和山龟也放进海里。而他们的放生队伍一离开,海面上便白花花地飘着一大片死鱼。
这样的例子可以说举不胜举。据有关部门统计,放生的各类动物90%在一星期内全部暴死。专家分析,因为这些动物大多都是人工饲养或是跨地区的,无法自己觅食及自我保护,最终不是饿死,就是被同林中的动物杀死。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去年大年初一很多佛教徒凿开冰面在北京后海放生黄鳝、乌龟、甲鱼、甚至热带鱼等五花八门的水族动物,结果因为缺氧和气温太低,所放动物几乎无一生还。(《新京报》)。
一朋友给我讲,他们当地本来有不少野鸽,随偶尔有人捕捉,但几千年来一直与人和平相处,也很少有人在意它们,但这些年当地佛教徒开始四处收购野鸽放生,导致出现了一批人专门捕捉野鸽再高价出售给佛教徒用来放生,一捉一放、一放一捉,几经折腾,几年下来野鸽几乎绝迹。正是放的越多,捕的越多,死的越多,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除了商人贪婪的嘴脸和佛教徒麻木的面孔之外,我们是否有所理性的思考呢?
不久前,有人在深圳罗湖区仙湖植物园野营区草坪惊现大批麻雀尸体。植物园管理员称,早上有人在草坪放生5万只麻雀,起初,管理人员怀疑这些麻雀是被毒死的,解剖了才发现,麻雀的胃里除了沙子什么都没有,腹部非常瘦,内脏外观都很正常,没有变色或者淤血,这些麻雀应该都是饿死的。
如果说以上只是由于不当或刻意的放生“好心办了坏事”加速了放生动物的死亡和某些物种的灭绝,那么由于不当放生行为引发的“人蛇大战”、“人鼠大战”更是让人啼笑皆非之余不寒而栗。当时通化市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站的工作人员花了一整天时间,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有人放生的500多条蛇中的300多条请出了公园和居民区,另外200多条却不知所终,让当地居民尤其是儿童担惊受怕了好些时间。
该不该放生
话已至此,大家不禁要问:放生真的不适合时代了吗?当然不是,放生的本意是好的,目的也是要启发和增长我们的慈悲心和对待一切生命的平等心、爱心。今天放生活动弊端丛生,令人指责,并不是放生本身的问题,而是方法上和放生知识欠缺上的问题。
当代很多高僧大德也指出当今放生应谨慎为之。台湾法鼓山创办人圣严法师曾说:放生在佛教观念上来讲,本來就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但是一切要讲求随缘,无须强求。如果有人遇到了野生动物本來就在野地生活得很好,不小心被人捉到了,你买下來放它回去,这是一种功德。如果是为了放生而放生,为了放生而导致出现了专门的卖方市场“为了放生而捕生,那就是杀生而不是放生了。”
我个人也认为不论什么时代,不论什么社会,放生的思想是佛教千百年来的优秀传统,放生活动也是有其一定的存在意义,但放生必须回归到理性的道路上来。我们决不能为了贪福求寿,决不能为了场面热闹,决不能为个人私利,在不了解所放生命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和来源、在放生成活率没有保障的情形下随意放生,而以放生之名行杀生之实。
我自己也应邀参加过数次的放生活动,看着河面飘起的死鱼死虾,看着几经折腾但怎么也飞不起来的鸟类惊恐的眼神,我很茫然。“没关系,给它们念了经,起了法名,它们的慧命已经得救了”。“它们现在都是佛的弟子,都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了”哦?果真是如此吗?鄙人不才,没看读太多的法典经书,也不知道他们的这些话是出自那部经典第几章第几节,但我想如果它们真的就因这些放生爱好者念了几句阿弥陀佛,就以此往生极乐,解脱了轮回,我想佛陀都会哭的。
放生本是一件慈悲、随意、自然、欢喜的事,但不可否认也需要金钱来维持,这很正常。有时接到同修打来的电话“我们明天放生去呢,你咕噜冒(藏语-钱)多多的带上”。届时如果谁出的钱少了,就会遭到耻笑或是指责,也会被认为没有给组织者足够的面子,或是不够虔诚。大家的心情我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只是...呵呵呵呵~哎!收取放生款还是当坚持自愿的愿则,随个人发心,不攀缘、不化缘、不强求、不摊派、不攀比,一切随缘,欢喜自在。
佛教是正信,不是迷信。我们不应过于的迷信放生的所谓“小功德”而忽视了由于我们为了满足自我的精神追求而导致出现的专业的捕捉者、捕捞者和卖方市场。看似放生,实则变相的加速了动物的死亡,破坏了原本的生态平衡,纵容了那些以我们的善举而赖以生存的捕捉者。让一切回归原本的和谐于自然吧!
据估计,全国每年不当放生所耗费的金钱有数十亿,因不当放生而引发的外来物种入侵,和原生态平衡的破坏所造成的损失更是无法计算 。
那应该怎样放生呢?
我认为,放生者都是有着慈悲精神和大智慧的佛教弟子,对于放生应该有明确的认识,和科学、理性的态度,那就是我要救它的命,而且要救活,同时也不能影响到原本的生态平衡,更不能以此而鼓励和纵容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因为我的行为再去捉它。断不可麻木的随波逐流,跟风盲从。
我个人的放生行为一般都是随缘,尽量不刻意。夏天一场雷雨之后,门前草坪里的好多蚯蚓都爬到了路面上,任由往来的车辆来回的碾压,只要是我遇到了,我都会尽可能的将爬到路面上的蚯蚓一一拾起放回到草坪上。偶尔在马路边遇到农民从水库中捉到的野生大鲶鱼,舍不得吃拿出来卖,鲶鱼在西北干燥的空气中大嘴一张一合,眼神模糊而无助,只要是有时间,我就会买下,乘车去水库边,先挖个水坑,放在里面让它缓过来,而后放回水库。我没有念经超度,只是给它们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来世作人,弘扬正信佛教”。呵呵呵呵~ 我很高兴,我想它们也一定是很高兴的。放生我认为其实就是这么简单,放了就放了而已。
除放生之外,护生也是非常值得提倡的,我们完全可以拒绝食用狗肉、猫肉、野生动物肉和以非人道的手段残杀的动物肉。不使用狐狸、浣熊、貂、等动物的毛皮制品。并且也可以通过宣传和解释让更多的人来参与,从源头上杜绝和抵制对动物的不人道的虐杀。提倡以呵护生命、关爱动物和素食来代替放生,从根本上改变放生在新环境下的消极影响,也从根本上杜绝因不当放生而引发的悲剧不断上演。我觉得,这是一种更健康的饮食观和生活习惯,也是一种更积极的护生放生模式。
佛教以人为本,放生最基本是要“放人”,放人一条生路:给人方便、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信心、给人离苦、给人救济。我个人始终认为,最大的放生还是应当弘扬正信佛教,让更多的人来了解佛教、信仰佛教,从而减少对动物的虐杀和人类之间相互的杀戮。我们当站在一个时代的高度来面对和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和需求。也许,减少屠杀与虐待动物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教导世人明白佛陀的教义。苦,是生命的特征,而结束苦的途径就是依照佛陀的八正道去修行。
中国佛教自1950年至1980年的三十年时间里,遭受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几乎是灭绝性的破坏和重创,数千年来累计沉淀的佛教资产和资源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洗劫,可以说是一穷二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逐步恢复以来,基本上都是白手起家,非常的艰难和不易。佛教寺院是佛教徒的精神堡垒,是佛法得以延续、传播和发展的所在。就以北京为例,上世纪50年代北京地区的佛教寺院有数百座,经过几十年的浩劫之后,现存的寥寥可数,能发挥正常宗教职能作用的更是凤毛麟角。时值今日,有多少佛寺需要我们去重建和新建,有多少教产需要我们去争取收回,还有多少艰苦修行的僧尼需要我们去布施、供养,还有多少地方的佛教完全处于一片空白的状态。看着外教高大的宗教场所在城市之中遍地开花,处处结果,我们佛教徒是否会生出一丝惭愧之心?还是继续沉浸在自我的满足与陶醉之中呢?
佛教之所以发展到现在,仍然被很多人误解为是封建迷信,究其原因,恐怕更多的要从佛教弟子的自身行为来找找根源。弘法利生,任重道远。
这就是谈到的,有杀生的行为,但没有杀生的心念。一般说,医生利用小动物做实验时,心里所想的只是如何突破医学,以期救护更多的人,虽然行为上或许有争议,但用心是可以谅解的。记得前年(二○○一)我应邀到新加坡,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毕业执牌医生及在学的准医生举行座谈时,他们也很关心这个问题。当时我告诉他们,医学上以动物做实验,目的是为了救天下的苍生,所谓「死有重于泰山,有轻如鸿毛」,死的价值不一样。医生从事医学研究,目标远大,因此实在可以不必拘泥于小节。
在自然界中,动物的磁场与大自然更为接近,故它们能感应到周围磁场的异动,能提前采取决策;而作为我们人类,既是进化的最高级别动物,但也是离生命本能最远的动物,远远没有其他动物感应力强。例如汶川地震前的5月
放生,就是救命,放生就是积德,放生就是改变命运。每年四月八日佛诞日举行放生会。但是关于放生的日子,就没有什么说法,只要你有心,天天都是放生日。但是放生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要做到真正的放生。放生要看缘分,缘分到了就是最好的时间。你放生不是攀缘,而是说你碰见了,别人要杀生,你当下救那众生,不为自己着想,哪怕多花钱,完全来救它于水火,然后给它做三皈依,众生最需要你救它而又让你碰见了这叫放生的最好的时间。在这个时间你等于救了一条人命。
问:放生一定要念咒吗?答:放生不一定非念咒不可,当然念咒就更完美一些。假如你放生忘记了念咒念佛,现在念依然来得及。若你不会念往生咒,只念阿弥陀佛就足够了。念皈依的方法,就是这样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或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 皈依佛不堕地狱 皈依法不堕饿鬼 皈依僧不堕旁生 (三次)
首先要加持一杯大悲咒水(可以预先加持准备好),洒在被放众生的身上。在什么都不具备或紧急的情况下,可大口出声念“南无阿弥陀佛”,让所放众生听的清楚真切,在八识田中种下金刚种子,等到因缘具足,种子成熟,自有开花结果,修成佛道,彻底脱离苦海的时候。如在马路旁或任何地方,看见人家正在杀害生命,没办法救它的时候,我们应发出怜悯的心,口中赶快为它念三皈依及往生咒或“阿弥陀佛”佛号,也略尽我们三宝弟子的一点悲心。细心周到:放生地点宜选择人烟稀少
大悲咒 (一或三遍):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南无阿唎耶 婆卢羯帝烁钵啰耶 菩提萨埵婆耶 摩诃萨埵婆耶 摩诃迦卢尼迦耶 唵 萨皤啰罚曳 数怛那怛写南无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 婆卢吉帝室佛啰愣驮婆 南无那啰谨墀 醯利摩诃皤哆沙咩 萨婆阿他豆输朋 阿逝孕 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 那摩婆伽 摩罚特豆怛侄他
放生泥鳅几天放一次?放生泥鳅的日期没什么讲究,只要有时间都可以去放生,泥鳅的生命力非常顽强。泥鳅属底层鱼类,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时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
放生仪轨念诵 我弟子妙音,今在佛像前,诚心皈依三宝,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皈依佛,两足尊, 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离欲尊, 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众中尊, 皈依僧,不堕畜生。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放生泥鳅的好处 泥鳅属底层鱼类,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时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对低氧环境适应性强。
佛教语。又称回向偈,佛家于法会结束时齐声朗诵的一种偈文。即发誓愿共同皈依佛道。净土宗多以唐善导之《发愿观三宝》偈“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为回向文。其余诸宗,大同小异。根据国际君友会佛教典藏,记载回向是佛教的特有名词,亦是重要的修行法门。
放生乌龟怎么做 要放生乌龟一定要慎重,不管是生态学上还是风水学上,放生都是很需要认真考虑的事。个人总结放生应该注意的事项包括(这里只介绍水龟,陆龟由于植食性为主,所以生态威胁风险很小,只要环境温度等适合即可): 1 放生要合理,不能随便放生。选择龟种的时候要注意,巴西龟、甜甜圈、彩龟这些龟切勿放生。它们是外来物种,对本土物种危害极大。放生的话十分推荐我们中国本土龟种,如草龟、花龟、鹰嘴、黄缘、闭壳龟等。不推荐放生外国龟种,对生态环境和本土物种有风险
放生一尾鲤鱼的功德不单是一条生命,还包括鲤鱼妈妈肚内的鱼卵。鲤鱼自古就是吉祥的象征,由于鲤鱼的「鲤」和「利」同音,故春节期间老百姓都喜欢在家中饲养鲤鱼,有「家家得利」之说。记得儿童游戏中有「放生大鲤鱼」玩 法,而真正的放生鲤鱼是从唐朝开始,唐朝皇帝姓李,而鲤与李同音,犯了皇帝的忌,于是把鲤鱼改称为「赤公」,当时朝廷还颁了一项法令,规定捕到鲤鱼必须放 生,全国上下不准吃鲤鱼,谁卖鲤鱼就要受罚,并且打60大板。
前一段时间,有一位信众提问:发现一只流浪狗在小区附近活动,由于受到物业人员及业主的驱赶,经常找不到食物,自己又没有能力帮它,不忍其受苦就想给小狗进行安乐死,但又不知这样做是否违反佛教的不杀生戒?首先,安乐死是在生命受到无法逆转的重大疾病将遭受死亡前,病者无法及不愿再忍受极大痛苦时,在病患自愿的基础上,医生提供帮助,患者自主启动注按钮以无痛苦的方式而结束自己生命,它是西方根据医学伦理临终关怀的一种方式,在个
居士问:夏天晚上开车,挡风玻璃到处都是小虫子受伤害,会死亡,师父这个是不是杀生,这个杀生戒很难持啊!一如法师答:在开车的时候,无意当中肯定会伤害到众生,像我们开车一样的,你晚上开车,把灯一打开,一个个虫子啊,一个个蛾子啊,飞过来,那个高速上速度很快,碰一下就死掉了,所以第二天一看,挡风玻璃到处是死的虫子,这个对我们来说是无意杀生,不叫犯戒,叫无意伤生。
善信问:阿弥陀佛!顶礼师父!我在饭店工作,避免不了杀生,怎么办?觉火法师答:阿弥陀佛!如今学佛,能改则改。不能改就是造杀生业,受报很严重。当今大环境都是造业的,虽很难改。但信佛了,也要有惭愧心,念佛忏悔,这样日后感召的罪报会轻些。
放生能增上我们的慈悲心,看到生命被救,能唤起我们这个“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对我们提高佛教的修养,增进我们的同理心、慈悲心、无常心非常有好处;也让我们知道了要珍惜这个暇满人身,好好地用来了生死、度众生,不要再像这些鱼一样迷惑轮回。
放生虽然功德无量,但很多人在放生过程中还是存在误区的。有人担心因为放生的条件限制,物命会在放生前就死去,与其这样,还不如不放。我们要知道,佛教的放生并不是单纯地救命,更是救度它们的法身慧命,所以,我们在放生时,尽量做到佛法僧三宝具足,为它们作三皈依,种下佛法的善根,未来总有一天,它会因为这个因缘而得到究竟解脱
有善士一家来寺院找师父,自述小孩无故全身疼,医院检查不出结果,所以求助佛法。小孩母亲:“看到小孩生病,心里难受。”师父:“这是你们宿世的因缘,是一家几口之共业。”稍顿了顿,师问道,“你们现在是做什么工作的?有没有杀生?”
将被捕获之鱼、鸟等生灵放入山野或池沼之中,使其不受人类宰割、烹食,是佛教表达慈悲理念的常见方式。佛教徒在放生之时依仪式进行的法会,即为放生会。放生义举源于经典中戒杀生食肉及积极救护生灵的理论,据《梵网经》卷下所载:佛子应以慈心行放生之业,因一切男子是我父,一
善信问:阿弥陀佛!顶礼师父!我们在家几个佛友组织了放生小组,定期放生,这是着相吗?达照法师答:阿弥陀佛!活着,是所有众生最宝贵的财富;你不要管它活得质量怎么样,只要有生命,都要被尊重和善待。这就是佛陀最伟大的地方:慈悲利物。
“护生园”就是建了放生用的,那你要建多大?主要放什么生命?建设的这个护生园是放什么种类的众生?是水族众生,还是陆地的众生?是适合哪些气候、水土的众生?这些你都要考虑。它们来了适合在这里吗?还有,你资金够不够?除了建园投资,你还得有长时间的后续资金来养这些生命。
元朝的时候,有一位富商求子,他听说太岳真人可以召请来神仙判事,非常灵验,于是这位富商就前往叩问太岳真人关于子嗣的事情。神仙判说:“因为你前生杀业太多,使得物类绝种,所以得此果报。现如今你一定要放满八百万生灵才可以赎罪。如果误伤一虫,必须再放一百生灵才能准数。想要挽回命运这是最重要的事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