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边添个看云僧

禅宗思想 | 作者:蒋谱成 [投稿]

寄将一副剡溪藤,江面青山画几层。

笔到断崖泉落处,石边添个看云僧。

清查为仁《莲坡诗话》中记载,有一位越僧,向当时的“明四大家”之一的沈周求画,并写了上面这首求画诗。沈周见到这首求画诗之后,欣然同意,并根据诗意,画就而答之。

越僧姓甚名谁,无法知晓,但仅凭一首求画诗,使得当时大名鼎鼎的沈周欣然命笔,这位越僧也不是等闲之辈。沈周(1427——1509),明画家,字启南,号石田,长州(今江苏关县)相城人,擅画山水。兼师杜琼、赵同鲁,后学宋元,于董源、巨然、黄公望、吴镇、王蒙尤有心得,并能融会变化,自成风格。所画山水,景物蓊郁深邃,笔墨坚实豪放,颇得沉着雄浑之至。亦作细笔,于谨密中仍具浑沦之势。与其学生文徵明及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大家”。

沈周见到越僧的求画诗而命笔,主要是求画诗写得意境深远,禅味十足。“寄将一副剡溪藤,江面青山画几层。”我今将一副产于剡溪的上等宣纸寄来,请你在上面画些江面青山,点染几层烟霞云霭。“笔到断崖泉落处,石边添个看云僧。”当你画到断崖上的一线细泉落下时,别忘了在那里再画一位倚石观云的僧人。这是一幅何等清雅的山水图,层层山峦,清峰叠翠,云霞腾飞,飞鸟点点,悬崖枯藤,清泉直下,江水缓缓,绕山而尽,倚石而坐的看云僧人,又是那样的恬静从容,淡泊宁静。

沈周以画配诗,而昆山的顾嗣立是康熙五十一年进士,博学工诗,曾为铁夫和尚的《憩杖云根图》题诗:

棕鞋箬笠水边行,鱼鸟知君柱杖声。

莫占前山一片石,添余同坐看云生。

从铁夫和尚的画题和顾嗣立题诗中可知,在青山绿水之中,一条曲曲的石径上,一位脚穿棕草鞋,头戴竹斗笠,柱着拐杖的老人在观山、观水、观云彩。不论是沈周的以画配诗,还是顾嗣立以诗配画,诗情画意,意境一致,趣味相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妙趣无穷。“添余同坐看云生”,这是顾嗣立的愿望。有这种愿望当然好,但看云也得有心态,并不是谁都可以看得,如果你没有那种闲适平静,万缘放下,与自然万物泯然无间,是无法去“同坐看云生”的。唐王维也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的诗深深地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他的山水诗和酬赠诗都蕴含着深远的禅意。

今天的我们,也应超然物外,摆脱纷争,“石边添个看云僧”,“月下披云笑一声”地活在当下。(作者:蒋谱成)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