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即将增添布袋和尚传说等7项“非遗”国宝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宁海一些职高学生传承泥金彩漆工艺

金银彩绣的龙袍

记者昨日获悉,在最新公示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中,我市布袋和尚传说、唱新闻等7个项目榜上有名,我市国家级“非遗”名录的项目即将达到21项。

布袋和尚传说、唱新闻、金银彩绣、泥金彩漆、越窑青瓷烧制技艺、象山渔民号子、余姚土布制作技艺

昨天,文化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示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推荐名单。在全国3136个报送项目中,最终有349项入选,其中新入选项目190项,扩展项目159项。其中,布袋和尚传说(民间文学,奉化市申报)、唱新闻(曲艺,象山县申报)、宁波金银彩绣(传统美术,宁波市申报)、宁波泥金彩漆(传统美术,宁海县申报)、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传统技艺,慈溪市申报),以及拓展项目中象山渔民号子(传统音乐,象山县申报)、余姚土布制作技艺(传统技艺,余姚市申报)7个项目荣列其中。

此前,我市已有14个项目入选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果公示过程没有意外,这批项目便获得成功推荐,那么我市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项目将达到21项。

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非遗普查“宁波模式”受到了文化部高度肯定和推广。去年出台的《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管理办法》首次明确提出传承基地必须与传承人挂钩,这一做法在全国属首创。市文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公示,对我们来说更是责任。非遗保护要改变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要做好传承项目、传承基地、传承人三位一体。”

金银彩绣

金银彩绣是宁波刺绣的一种,原称“金银绣”,即以金银丝线与其他各色丝线一起,在丝绸品上绣成的带有不同图案的绣品,其题材主要取自民间喜闻乐见的龙凤、如意、百鸟等吉祥图案,其传统特色针法为刺绣“盘金”、“盘银”。

布袋和尚传说

布袋和尚俗名张契此,号长汀子,奉化大桥镇长汀村人,生于后梁乱世,常背一布袋出游四方,喜结善缘。

唱新闻

唱新闻是浙东地区流行的一个曲种,在象山、奉化一带尤为普遍。南宋时期已有盲人唱“朝报”,后来演变为唱社会新闻。新闻的内容多是当地街头巷尾流传的古今故事和流行小调,用乡音俚语进行演唱。新闻多是一人演唱,其伴奏的乐器有鼓、小锣,也有用竹板敲打的。

上林湖越窑青瓷

上林湖越窑青瓷始烧于东汉,最早的成熟青瓷就在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被称之为“母亲瓷”。越窑延续烧制一千多年,其制瓷技艺水平、装饰工艺,均凌驾于其他瓷窑之上,有一个从创立、发展、繁荣、鼎盛、衰亡的完整历史进程,是中国古代青瓷瓷窑代表者。

象山渔民号子

象山渔民号子大多可一唱众和,一呼百应,遇到渔事或运输繁忙期,渔村海边常常可闻渔民号子声此起彼伏,已知还有《小号》、《一六号》等十余种号子。用于大劳动强度和大场面的《起锚号子》等节奏强烈、高亢激昂的,用于轻型劳动乃至渔谚和爱情方面的《打绳索号子》等旋律明快、悠扬动听,都用方言演唱。

泥金彩漆

泥金彩漆是宁波传统工艺“三金”之一,以中国生漆和金箔为主要原料,是一种泥金工艺和彩漆工艺相结合为主要特征的漆器工艺。明清之际达到鼎盛,现仅宁波市辖县宁海还保留此项传统手工艺。

余姚土布

余姚土布,又称“余姚老布”、“小江布”、“越布”,早在东汉时期就闻名全国。它是支持当地经济的特色纺织产品,也是当地女子自小就必须掌握的一项传统的手工技艺。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