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口白石村挖出明代古墓尸体面容依稀可辨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掘机一铲下去竟发现一个五人合葬古墓,昨日中午,惠城区小金口街道办事处白石村村民在施工时有此惊人发现。据专家鉴定,古墓有明代墓葬的典型特征,距今至少有500年历史。墓间搭有隔梁,墓地棺椁之多、尸骸保存之完好在我市尚是首次发现。

挖掘机挖开一座古墓

据小金口街道办事处白石村竹洞村村民小组组长张伯成介绍,昨日下午1时30分左右,一村民在村子附近挖迁祖坟时,在祖坟一侧的地面深处意外碰触到了白色石灰层硬物,遂找来一台挖掘机进行深挖,没想到竟发现了摆放着5具棺椁的较大型合葬墓,他们迅速向小金口街道办事处文化站汇报。

“我用铁锹在挖土,有一个被石灰沙层包裹的柜子形的东西怎么也挖不动,很坚硬,大家商量后就找了一台挖掘机。”据第一个挖到棺椁的村民邹祖青描述,挖掘机挖时发出碰撞硬物的“砰砰”声,后来发现是5具被石灰沙层包裹的棺椁,他们将棺椁打开,看到了保存比较完整的尸骸,还有香料、扇子等陪葬物品。

尸体面容依稀可辨,丝绸竹扇可完整开合

记者赶到现场看到,墓地30平方米左右,深约3米。墓地里的棺椁已被村民打开,外表的石灰沙层被打碎,盛放尸骸的木棺盖子扔在一边,尸骸暴露在阳光下。棺椁大致呈“一”字形排开,有的尸骸已经腐烂,只剩下骷髅。有的保存比较完好,其中一具女子尸骸面部饱满,面容仍依稀可辨,头发仍存,身上裹着层层丝绸,丝绸质料的鞋子保存完好。

从棺椁里发现了两把丝绸竹扇和几块槟榔状的东西,丝绸竹扇上的风景已模糊不清,丝绸扇面却没有丝毫损坏,仍能自由开合。据现场一位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槟榔状的东西属于古时的一种香料饰品。

在我市发现如此大规模明代古墓是头一次

经市博物馆副馆长罗国雄、惠城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物股股长凌樵亮等专家现场考证,该墓地具有使用石灰“三合土”外层包裹木质棺椁的典型明代葬俗特征,应属于明代古墓,距今至少有500年历史。

罗国雄介绍说,明代墓葬的木质棺椁外通常加有“三合土”保护层,因此密封性较好,不容易渗透。从发现的棺椁看,尸骸保存比较完好,里面明显有液体存在,似乎使用了某种防腐药水。这已是在惠州区域内第3次发现明代墓葬,不过如此规模的合葬墓还是头一次。

“该墓规模比较大,推测墓主人应属贵族。墓主人棺椁的左右有两具年轻女人的棺椁相伴,不排除买人陪葬的可能。另外,棺椁之间搭有隔梁,应该是分辈合葬的墓地。不过,这种棺椁间搭建隔梁的现象在惠州、深圳等地还是首次发现。”曾在深圳市有过多年考古工作经验的凌樵亮认为,该古墓的发现对研究惠州、深圳等南粤区域的墓葬风俗有着较重要价值。

墓主人是谁有待考察

一些在祖辈中相传多年的民间传说至今仍在竹洞等地流传。老博罗地域内一直流传有“麦洞墓麦将军、竹洞族小姐墓,还有连洞连天子墓”的俚语传说。“竹洞族小姐墓”就在竹洞附近,相传由某朝皇帝亲自册封,每年重阳节,一些张氏族人仍然会焚香祭拜。据罗国雄介绍,目前还不能确定这个明代合葬墓的主人是谁。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