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发生地惊现龙山文化城址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霸王别姬”,一个凄美、悲壮的故事,让世人牢记住了楚汉大战的历史事实;今天,考古工作者又在昔日霸王别姬发生地的垓下古战场,取得惊人发现——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安徽大学等有关专家指导下,在对“垓下之战”遗址进行全面发掘研究中,发现了一处距今4600-4300年的史前城址。这一成果,不仅填补了淮河中下游无史前城址的空白,也为探讨我国早期城市的起源与发展演变轨迹以及淮河流域文明化进程,提供了宝贵的考古新资料。

“垓下之战”遗址位于安徽固镇县濠城镇垓下村境内,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的最后决战即发生于此。从2007年1月30日开始,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垓下遗址进行了历时近半年的大面积发掘钻探,面积约20万平方米;考古过程中,全面勘探了遗址和周围护城河,并对部分遗迹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约300平方米。

考古勘探和发掘表明,垓下遗址是一处十分重要的古代城址,大体包括新石器时代晚期和秦汉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存。从地面观察,遗址四周城垣呈南北向不规则长方形,大多数地段的城垣仍耸立在地面,保存完好。城址东、西、北三垣的中部现各有一缺口。勘探表明,城垣埋于地下的基础保存较完整,结构形制较清晰,走向明了,城内面积(不包括城垣)约15万平方米,包括护城河,城址面积近20万平方米。考古中发现了城垣、城门、护城河、道路和排水系统、夯土建筑基址、窑址、活动场所、红烧土遗迹、水井、灰坑等重要遗存,出土石器、陶器、铜器、铁器和钱币等各类器物170余件,其中以新石器时代和秦汉时期的陶器居多,此外在红烧土上还发现有大量的稻谷,表明早在龙山时期,先民们已在此从事水稻种植。

通过对丰富考古信息的判读和研究,专家认为,此次考古发现为垓下之战提供了历史佐证。垓下,秦以前为垓下聚邑,秦末汉初属沛郡,为军事重镇。史籍载楚汉战争,项羽被困垓下,是有根据的。此次发掘出土的铜箭镞、铁箭镞、楚汉鼻钱等文化遗物符合秦汉之际的特点,据此也可推断,当年项羽退守垓下,是利用原有的早期城址进行二次修筑,与刘邦抗衡。

专家们指出,过去垓下一直被认为是秦汉遗址,而此次考古在遗址内发现了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汶口晚期—龙山时期的文化遗存,这一发现将遗址的年代提早到史前时期,同时也大大丰富了遗址的文化内涵。新发现的早期史前城垣,对探索该区早期文明起源具有重要价值。考古发现表明,垓下遗址在大汶口文化晚期已是一处有人居住的聚落遗址,发展至距今4600年至43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进入鼎盛期,成为一个区域文化的中心。这一时期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时期,垓下早期城址是我国继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史前城址发现之后,在淮河流域的一次重要发现,填补了淮河中下游无史前城址的空白。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