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洞景观将成西湖南线新亮点 为西湖申遗助力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匹马骄嘶石路斜,观音洞口踏烟霞。普陀风景差相似,只欠潮音小白花。

这首诗,出自风流才子秦少游手笔,说的是咱们杭州玉皇山上的观音洞。明代释大壑所著《南屏净慈寺志》和清朝释际祥的《净慈寺志》均有记载:观音洞再方家峪凤山之阴,瑞应泉出焉。内有观音石像。前有庵,曰石龙,为净慈下院,王兵部畿有记。

年岁深长的观音洞,如今却人迹鲜至。目前,它是今年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之南山区块整治的重点项目。昨天,记者跟随西湖街道副主任李金洪,由玉皇山庄南侧的一条僻静小路上山。脚下踏的是新铺设的高湖石。约行500米,相隔不远有三个洞穴,里面摆了烛台,有不少燃尽的香烛。主山洞前还约近百平方米左右的空旷平地,一个方形水池,“池子里可是山上的活水,你看,还有鱼呢!”李金洪手持探照灯,记者随之进洞,顿觉满身凉意,神清气爽。四周树木茂盛、寂静幽深,适宜炎热的夏天避暑。

“整治之后的观音洞,绝对不亚于西湖边上任何一个景点!”李金洪介绍说,考虑在主山洞内增立石观音像以供人祈福,在洞口附近立石碑介绍观音洞由来丰富文化内涵;洞边水池进行适当扩大,改造水池与地面的台阶,并做好一定的防护措施,取名“怀慈”;次洞以有关佛教文化的摩崖石刻文字为主。洞周围景观通过改造大山洞前水泥平台,改用石板铺地铺设,平台周边绿地中适当配置植物,特别是沿路侧增加些地被植物,如南天竹、水栀子、六月雪等。

观音洞周围农居的整治将突出村落环境的生态修复,拆除杂乱的围墙,保留房前屋后的大树,选用自然面的毛石、青石和卵石作为铺装材料。在植物配置上也采用杜鹃、紫茉莉、乌桕、毛栗、朴树等较为粗放的植物品种,追求人与自然的大和谐。

在西湖四周,留下了吴越文化、南宋文化、明清文化的深刻印记;因此,在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实施中,杭州始终十分注重文化内涵的充实和融合,按照《威尼斯宪章》的原则,抢救性挖掘整理了一大批历史文化遗存,并得到修复和保护。在具体实践中,注重保存历史文化遗存的完整性、真实性和连续性,保持西湖文化序列完整、特色鲜明。

杭州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核心是保护好西湖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实现申遗。本着应保尽保的态度,对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的所有生态环境、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文物古迹、民居村落等,不惜一切代价予以保护,拆除了大量违法建筑,把建筑密度降到了最少、最小程度,同时收复了大量的“失土”、“失水”,当好保护西湖的“薪火传人”,让这一人类共同财富永远可续利用。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