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和谐” 荟萃嵩山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嵩山汇聚了华夏文明资源,凝聚河山十万之浩气,居华夏之中,在方圆200余平方千米的嵩山周围有数不清的文物遗址。传说李聃写经遁于嵩山,达摩面壁创禅宗于少林,二程演儒理于嵩阳。自南北朝以后,嵩山逐渐成为儒、释、道三教活动的场所。在包容三大教派的圣山怀抱中,处处充盈着华夏文化的和谐之美,张扬着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兼容并蓄,拨冗见长,嵩山天下奇奥。

道教最先来到嵩山,秦时山下建有太室祠,汉武帝时扩建,至南北朝北魏迁建三次。唐玄宗开元年间改扩建于现址,即今之中岳庙,供奉中岳神。据“五岳真形碑”记载,中岳神姓寿名逸群。中岳庙仿北京故宫风格设计重建,红墙绿树,亭台殿阁,占地10余万平方米。相传周寻王的太子姬晋,在嵩山修行30余年,成仙后乘白鹤而去。这个故事成为道教在嵩山的千古美谈,引无数后人来此寻踪访道。历代在嵩山修行的道士,多有著名者,最有道行的要数北魏昌平道士寇谦,他在嵩山学道七年,自称见过太上老君,得《道德经》20卷,并被太上老君封为“天师”。

道教视嵩山为神仙洞府所在地和修行佳处,称其为三十六洞天之第六洞天。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三十六小洞天》云:“第六中岳嵩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司马洞天,在中都登封县,仙人邓云山治之。”

佛教在嵩山最早的寺院是法王寺,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四年(71年),它是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明帝刘庄曾派人去印度取经,请来了天竺僧人竺法兰,法王寺就是供其祀佛译经的。时隔424年后建成的少林寺,是为一个叫做跋陀的印度僧人修建的。自从达摩于后魏明帝孝昌年间(527年前后)来到少林寺传授禅宗,少林寺知名度逐渐提高,禅宗也渐渐兴旺。达摩要求修行者要“籍教悟宗”,令“舍周末归真”,通过“凝住石壁”,达到“无自无他,凡圣第一”、“与道冥符”、寂然无为的心理状态。达摩一生留下许多故事,如“一苇渡江”、“九年面壁”、“立雪断臂”、“卓锡得泉”、“只履西归”等,颇具神秘色彩。

“海内灵岳、莫如嵩山;山中道场,兹为圣殿”。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的少林寺是佛教禅宗的发源地。

儒学来到嵩山较晚,主要以嵩阳书院为代表。嵩阳书院是我国创建最早、影响最大的书院之一,具有中国古代儒理文化的核心领导地位,是洛阳派理学传播和发展中心。嵩阳书院与睢阳的应天书院、庐山的白鹿洞书院、长沙的岳麓书院合称宋代四大书院。它是后周郭威时期在奉天宫的基础上改建的,初名太乙书院,宋初称太室书院,景祐二年(1035年)改为嵩阳书院。司马光、范仲淹、程颐、程颢等相继在这里讲学,培养出了一批批理学优秀人才,对发展中华民族文化有重大贡献,是我国古代一座高等学府,是河南省最早显示书院教育属性的私立学校,堪称中州教育史上一颗灿烂明珠。继嵩阳书院之后,还先后创建了颖谷书院、少室书院、兴学书院、两程书院等十余所书院。可见嵩山地区在我国儒学发展史上所占的地位。

三教荟萃在嵩山许多地方都能体现出来。嵩阳书院本身不同时期曾是三教的活动场所。最早是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创建的嵩阳寺,崇佛教。隋炀帝大业八年(612年)改为嵩阳观,与附近的崇福宫同属道教圣地,从五代后周时才成为儒教学宫。少室山麓的安阳宫,又名待仙庙,一寺承三教,门联写得极妙:“才分天地人总属一理;教有儒释道终归同途”。宫内同时供奉着观音、女娲、皇极老母、孔子、释迦牟尼、天皇、地皇、人皇等神像。在一座神台上,孔子、老子、释迦牟尼并排而坐,一起接受人间烟火。更为玄妙的是三教荟萃竟然能在一通石碑上显现,少林寺钟鼓楼前有块《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上刻一像,人们从左、中、右三个方向去看,竟然可以分别看成孔子、释迦牟尼、老子的形象。碑上赞语为:“佛教见性,道教保命,儒教明理”、“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是宣扬三教合流思想的宝贵文物。石碑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宽阔胸怀,堪称中华一绝。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