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普洱

禅茶一味 | 作者:网络 [投稿]

  一位懂茶的朋友,看着我这几年一路走来,终于肯吐口:你有资格喝普洱了。

  哦,喝普洱是要资格的。不知道发不发给资格证书?

  初识得普洱,听人说“仓味”,想当然觉得是“沧桑”的沧,失笑,以为又是酸腐文人的玄虚。后来知道指普洱的存放环境所致特殊口感,遂一边惭愧自己没文化,一边却有些失落,觉得不若“沧”为恳切。普洱积年愈佳,一杯入喉,辄获流年滋味,“沧”字虽嫌做作空洞,毕竟算妥贴。流年何般滋味?倒是一个“沧”字尽得其妙呢。

  譬如绿茶。绿茶贵新,贵嫩,年轻舒展,汤色亦青翠可爱。但其势咄咄——开罐香气透鼻,冲泡甘冽馥郁,全无迂回,不懂收敛。先声颇为夺人,后力未免不继。

  传碧螺春初名“吓煞人香”,不知确否?香而把人吓煞,可见香得张扬。品碧螺春等绿茶,像听一场大学生辩论会,也激情,也饱满,活力四射,品之唇齿留芳,令人击节叹赏。但这样毫不掩饰,尽情释放,三巡之后,便遗憾也只尽于此,释放出来的,就是全部了,甚至以一当十。可贵又可爱的少年情怀啊,总不免流于单薄。

  普洱不然。普洱乍读,像一段枯寂的故事,不见波涛汹涌。它的干茶嗅上去,不是青枝正健,不是奇花初绽,不是,它没有那样的香浓,它颜色黯淡,气息沉寂。但若据此就断它故事已经结束,则自误了。它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注水,旋即倒掉,以拂去岁月的轻尘和积年霉气,再注水,始徐徐展现它的底蕴,一层又一层,竟是柔和舒展,绵绵无绝。汤呈琥珀,其色内敛,并不曲折幽暗,却是深厚。

  品普洱,不以“香”论,而以“厚”传。它似苦,亦甘;似涩,实滑;似燥,却柔。它琥珀色的茶汤,有绸缎般柔滑厚重的质感。普洱之外,不闻何种茶的评判标准还有“稠”一项,但若非稠,如何载得岁月诸般滋味。

  就想时光啊,无情亦有情,时光里,始渐渐成长、累积、完善。瓷器新成,新鲜火亮,虽光洁可喜,到底不禁揣摩把玩,那光洁,亦被称做“贼光”。必经岁月,宝光内敛,稳稳地含住了它的光华,始得温润如玉。同一批次普洱,三年、十年、二十年者,入口大不相同,愈久,气息愈隐约,甚至有无之间,入口却愈绵长,甘醇厚重,不堪促咽。似一位沧桑老人,并无意抖落满身的故事,只是已经被这光阴的故事滋养的平和冲淡,丰富厚重。

  可见,喝普洱确需要资格。年轻,则不免气躁,尚少一点茶心,殊难体会其间微妙;简单,则不免清浅,恐不易承领其滋味厚重。

  如此,朋友说我具备了喝普洱的资格,幸耶?不幸?

  幸与不幸,且吃茶去。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